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来源: 日期:2019年03月27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18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和各街道办的支持配合下,区城管局以纵深推进“双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加速建设市容环境提升项目,推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精细管理,推动市容环境实现整体改善

  1.多措并举,在环境卫生整治上有新突破。一是深入治理背街小巷等11类重点场所卫生死角,整顿116个薄弱城中村环境卫生,组织25期专题治理、12场“龙华清洁日”活动,清理卫生死角2.6万余处、堆积物1.8万余处。二是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严格标准开展环卫日常检查,对清扫保洁不到位的服务企业扣款1448万余元。三是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健全9大分流体系,创建20个分类3.0模式优秀小区,分类设施设置实现165个物业小区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2018年度我区环境卫生指数排名全市第二、市容考核全市第五。

  2.多管齐下,在市容长效管控上有新成效。一是强势推进“六乱一超”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8条道路违规户外广告拆除,查处各类市容秩序违法行为25万余宗,罚款704万余元;其中,查处占道经营、乱摆卖3.3万余宗,查处超门线经营9.5万余宗,查处伸缩雨棚1035宗、乱搭建2197宗;查处“三乱”3786宗、清理6.8万余宗,查处乱堆放3.9万余宗、清理5.7万宗;查处乱丢垃圾4宗。二是主动扩大执法范围,大力开展非法办学、校外午托、餐厨垃圾混合收运等专项执法,查处非法办学和校外午托案件642宗、餐厨垃圾收运48宗。

  3.多点发力,在市貌综合治理上有新进展。一是升级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完成30座市政公厕升级、80座垃圾转运站改造,建成并试运行共享单车停放“蓝牙道钉”试点。二是持续优化立面环境,完成10条主要道路共325栋建筑立面清洗刷新,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三是开展13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坚持“标准+”整治,因地制宜注入品位、文化等特色元素,63个城中村完成基础建设,黄麻埔村、下横朗新村治理项目获评全市优秀,牛栏前村等3个城中村完成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试点建设。

  (二)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景观品质实现提档升级

  1.提高增量,在补齐民生短板上有新局面。一是深入实施世界著名花城行动计划,打造清阳路等6个花漾街区,梅观街心公园等12个街心花园。二是加快公园建设步伐,建成白鸽湖文化公园等5座公园,改造提升德政路街心公园等3座公园,全区公园总数达132座。三是持续增进城市绿量,完成金龙路等10条道路绿化提升、大水田固定站立体绿化等12个立体绿化项目,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2.91%。2018年度“美丽深圳、绿化提升”绩效考评我区排名全市第二,连续五年位居前三。

  2.提升品质,在树立景观名片上有新亮点。一是坚持匠心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山一水一廊一环”四大绿色地标,大脑壳山公园正有序推进一期招标,观澜河示范段建成完工,新增北站绿廊18万平方米,环城绿道大水坑段、羊台山段均已完工实现全线贯通38公里。二是坚持打造特色,加快推进深圳竹文化公园、民法公园、极限运动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建设,建成集生态、文化、景观于一体的清湖月季主题花卉园,白石龙音乐主题公园已完工。

  3.提速亮化,在改善灯光环境上有新表现。一是提升路灯照度,完成大和路等12条主要道路照度提升,完成梅龙大道等9条道路庭院灯改造、民丰路等20条路老旧路灯改造和照明提升,全区亮灯率达99%。二是打造特色灯光夜景,完成区政府周边、深圳北站主楼等110栋建筑、6座天桥、8条道路景观照明建设,建成“时光通道”等5个声光电相结合的灯光小品,福龙路梅龙路大和路灯光工程基本完工。

  (三)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综合执法实现规范标准

  1.转变方式,高标准推广行政执法新模式。一是制定巡查勤务管理规定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常态开展执法大练兵,定期通报4大类、55小项考核项目,下发督查通报28份。二是推出《纠正市容违法问题告知书》新措施,对违反城市管理要求的情形,坚持预先告知、疏堵结合,推行人性化执法,共开具告知书 4.8万余份。三是规范督察制度体系,明察暗访与机动巡查相结合,每周对各街道开展不少于4次巡查,每两周对全区46个片区实施全覆盖巡查,对发现问题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的,实行通报或处罚外包企业、个人和街道的“一事三罚”模式。

  2.先行先试,创新城管执法视频巡查模式。坚持向科技要人力,积极推进“龙华区城管视频执法系统”建设,全面开展视频指挥调度、巡查、执法等工作,全区6个街道执法队均已完成视频巡查设备及办公场所建设和调试,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开展视频巡查,重点关注违法行为突出的路段、区域,发现市容乱象及时指挥调度执法队员、市容巡查员前往整改,同时,建立视频勤务督导机制,定期对视频巡查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市容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均实现有效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大型环卫设施落地难。由于全区发展规划没有预留大型环卫设施用地,且环卫设施为厌恶型项目,存在邻避效应,导致选址报批困难。

  二是市容环境问题容易反复回潮。由于产业不够高端,产业工人比例较大,人口流动性强、素质偏低,垃圾分类、市政设施维护难度较大,市容环境问题容易反复发生。

  三是绿化项目品质仍不够高。在公园、道路绿化等项目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施工细节把控、合理配置植物、人性化设施设置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是注重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卫水平。加快完善市政设施,完成16座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新建10座小型街头公厕及升级改造2座社区公园公厕。加快区属环卫精细化管理平台落地运行,进一步提升清扫保洁作业质量;紧盯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强化背街小巷、待建地、公厕等薄弱环节卫生整治。强制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全面推广住宅区“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垃圾分类模式,力争全区分流分类处理量达600吨/日以上。

  二是注重塑造精品,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深入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统筹各街道继续开展花城建设项目21个。加快建设四大绿色地标,完成绿廊三期建设;加速大脑壳山公园一期进度;推进人才绿道建设,力争新增绿道20公里以上;高品质建设观澜河“红飘带”,完成4公里滨水长廊建设。新建提升5座公园,完成5条道路绿化提升,以重要门户、主要道路和节点为重点,完成7个节点景观提升项目。

  三是注重依法治乱,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水平。坚持以罚促管,对市容乱象进行高压整治,遏制乱象回潮反复。推动行政执法办案系统在全区城管系统运行,实现全区城管执法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与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乱理念,充分发挥律师驻队指导作用,加强执法人员特别是协管人员的执法培训,强化执法规范指引,将文明执法贯彻到城管执法全过程,不断提升辖区民众的信任感。

  四是注重因地制宜,全力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多措并举完成13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积极打造亮点精品,在观澜桂花片区以客家文化为核心元素、以观澜河景观为载体,结合周边公园,把桂花新村等5个城中村打造成滨河文化走廊;在大浪时尚小镇周边通过综合治理与“整村统租”相结合,引入大型房地产企业将新围新村等5个城中村打造成集服装产业展示、销售及人才公寓于一体的商务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