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日期:2021年03月25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街道的支持配合下,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以“双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治理,持续推动龙华区城市环境、品位、形象的全方位转变、提升,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对标一流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成立龙华城管学院、全域景观提升项目指挥部,规划建设玉龙滨水城市公园、新彩青少年极限公园等11个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龙华城市绿色IP。提升全区绿化管养单价标准,专项排查、整改绿地破损等绿化问题674宗。完成玉龙公园、民法公园建设,提升大浪商业中心等4个花漾街区、50个花园路口、11条道路景观,全区公园总数达150座。环城绿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20经济可持续发展专类杰出奖、深圳十佳健身步道。

  (二)多措并举推动环境卫生持续向好。实施区领导挂点社区与处级干部挂点城中村双“环境长”制度,持续开展“龙华清洁日”活动,形成区、街道、社区良性互动工作机制。聚焦市容环境大提升工作目标,创新环卫全覆盖巡检考评机制,建立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等12类环卫场所部件数据库,整合环卫主管部门、街道职能部门、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等力量,扎实开展城中村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轨道沿线大整治等“八大行动”,建立区级测评制度,对全区161座垃圾转运站硬件设施开展整改提升,已拆除25座,小幅提升52座,升级改造8座,全面更换垃圾收集桶8321个,完成8座公厕建设提升,完成293个学校公厕升级改造。

  (三)综合施策纵深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三年334个治理任务基本完成。贯彻“标准+”整治理念,注入品位、文化等特色元素,打造黄麻埔村、下横朗新村等首批优秀城中村,塑造上围艺术村、鳌湖艺术村等一批特色城中村,造就民乐村、新围新村等全市“十佳优秀村”,实现龙华区城中村美丽蝶变。全区有202个村获评全市优秀项目,获市财政补贴16.6亿元,打造城中村综合治理亮点精品。以大浪街道为试点,先行先试“物管城市”模式,为后续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四)凝心聚力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深入宣贯《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累计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544份,立案处罚58宗,罚款8.94万元。播放分类宣传视频157万次,发放分类指引53万份,培训697场,“全民学分类”小程序参与人数达41.5万人次。重点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厨余垃圾分级分类收运模式,试点厨余垃圾就地分选处理技术,全区厨余垃圾收运量500吨/日。率先开展装修垃圾回收处理试点,街道小散工程通过装修码备案率达100%,实现居民网上申报、上门收运服务、专业分拣破碎、综合利用“一体化”收运处置。

  (五)攻坚克难推动市政设施优化升级。龙华能源生态园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已完成立项、可研、预环评、实施方案及安全评估等前期工作,正待公示。完成澳门新村、梅坂大道民乐村人行天桥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梅坂大道等6处路灯暗区改造;建成全市领先的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田心石场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

  (六)真抓实干提升市容秩序管理水平。六个街道执法队完成“三化四有”建设,实现全区50个片区全覆盖巡查,累计清理“三乱”7.6万宗、乱堆放6.2万宗、超门线经营6.5万宗,拆除户外广告和乱搭建2447处,各类市容违法行为累计罚款490万余元。泥头车查车累计罚款143万余元,暂扣乱停放共享单车3.5万辆。开展物业小区“十个一”和城中村“123”养犬管理,全区犬只办证登记率达100%,全市城中村“一办两队三治”养犬管理模式现场会在龙华区召开。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塑造景观园林精品。建成环城绿道6公里,加快玉龙滨水城市公园等11个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建设提升清吉路街心公园、华胜路街心公园等社区公园建设,力争到2021年底公园总量达到158个;以路为轴,提升五和大道(龙华段)等城市道路绿化水平,营造城市道路景观;新建提升1条花景大道、3个花漾街区,建设提升10个花园路口。

  (二)持续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加大垃圾渗滤液协调处理力度,在库坑转运站试点开展小型渗滤液处理设备建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完善双“环境长”、对口挂点街道、“一把手”提醒、“龙华清洁日”等工作机制,强化环卫全覆盖巡检考评机制,持续开展城中村环卫指数测评,巩固提升龙华区市容环境大提升攻坚行动成效;推动提升辖区环卫服务单价水平,探索新型环卫服务模式,完成新一轮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服务招标工作。

  (三)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创建“垃圾分类5G+AI”试点平台和2个智能垃圾分类试点,总结经验分批加以推广;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学校分类教育普及工作,探索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垃圾分类示范机关单位”,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奖惩,进一步推动居民参与。

  (四)统筹开展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生态园规划建设;统筹各街道完成13座公厕升级改造,新建新樟路、观辅路2座垃圾转运站(含公厕);启动集瑞小区环境提升工程,规范开展垃圾填埋场、余泥渣土受纳场安全稳定性监测和安全隐患巡查;开展老旧路灯设施更换工程(第二期),完成国旗、灯笼悬挂任务。

  (五)持续推进执法能力建设。开展硬件建设,全面规范配备执法装备,做好接入全市城管综合执法平台准备,实现智慧调度和智慧监督;利用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动态化网上勤务体系、规范化案件办理体系;定期组织执法实操培训,成立专门纠察队伍,优化执法队伍能力、作风;组织全区协管员轮岗考试,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三、存在问题

  (一)林地审批问题。因国家实施永久占用林地审核定额管理制度,指标紧缺,深圳市急需林地指标的重大建设项目较多,公园和绿道建设项目等候林地指标时限过长,在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完善审批手续。

  (二)长效治理问题。通过市容环境大提升攻坚行动,全区面貌得到大幅提升,但市容乱象极易反复回潮,城中村、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稍一放松就会死灰复燃,现有双“环境长”等工作机制有待长效化,区、街道、社区三级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全民参与问题。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需要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但目前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的全民参与氛围还未真正形成,各级各部门的一盘棋意识还不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有待深入贯彻。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