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财政局 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21年,龙华区财政局始终围绕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战疫情、促发展,优服务、拓空间,全市率先合法合规完成隐性债务“清零”,连续三年获“全国政府采购百强区”荣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市领导批示向全市推广,为辖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守土有责,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5·21”“6·14”变异新冠病毒突发疫情,龙华财政紧急动员、火速行动,切实发挥人力、财力等多重保障作用。一是财政铁军“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筑成钢铁长城。广大财政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主动下沉抗疫一线。组织23名同志连夜支援龙平社区核酸检测一线,获得社区高度好评;除了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好干部下沉社区以外,根据龙平社区的需求,每天再安排两名同志赴龙平社区和平里社康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协助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局主要领导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多次赴社区一线走访慰问。二是资金保障“谋划在前”,铺好防控财政保障高速路。疫情防控足额保障,优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街道防疫急难险重的工作实际,专门采取季度预拨的方式进行全面高效保障。三是内控监督“实施在前”,确保防控经费使用安全高效。常态化开展防疫经费专项检查,完成现场核查及“回头看”工作,针对违规发放补贴、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形成书面报告,督促各单位切实整改,确保防疫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二)聚焦“收、支”主责主业,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

  加强统筹谋划,财政收入稳中有升一是区领导亲自协调,财税部门全力谋划配合,全年获得62亿元免抵调库指标,区级税收实现141亿元,增长5.3%。二是认真做好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全年实现11亿元非税收入,增长14.2%。三是全力争取专项债,获得专项债限额38.5亿元;发行1.1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促民生”落实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亿元,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3.5%;综合财政收入446.6亿元,有力保证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优化支出规模结构,支出保障精准有力。一是全力稳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年政府投资项目投入155.1亿元,连续5年“破百”,达到新区成立以来的历史高位。二是建立全区重大项目支出督办机制,督进对象由单位拓展到“单位+项目”,提高支出效率,专项债全年100%支出,直达资金基本支出完毕。三是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民生投入288亿元,占综合财政支出七成多,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全年综合财政支出379.1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三)着力打造“战略型+产业型”财政,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以“数字化”引领改革,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坚决贯彻“建设数字龙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发展战略,推进区级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修订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挖专项资金管理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为数字经济发展主动建言献策,助力构建“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智慧财政”市区一体化建设,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上线非税系统实现非税收入线上直缴,促进财政管理智能化。积极拓展产业空间,推动完成北站壹号整体销售协议签订、区内首例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等,2021年全区新增约13万平方米政府权属产业用房空间,为招商引资、产业孵化提供优质载体。

  (四)积极作为,推动资产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逐步破解办证难问题。按照“能办尽办”原则,及时办理产权证300余本,对于新接收政府物业办证率超95%;按照“应录尽录”原则,完成政府物业固定资产录入900余套,面积合计近18万㎡,资产价值近百亿元。做好政府物业拆赔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确了以“就高原则”确定政府物业拆赔金额,持续跟进已启动的9个城市更新项目所涉政府物业拆赔工作,涉及政府物业建筑面积合计约4万㎡。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审计整改,推动原观澜资产划分工作圆满完成。

  (五)“四位一体”强化绩效管理,市领导批示全市推广

  以绩效意识培养、绩效本领提升、绩效服务优化、绩效结果运用“四位一体”为抓手,奋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市领导肯定批示并在全市推广一是着力培育绩效意识。累计出台“办法”“工作方案”“工作通知”等文件12项,构建涵盖预算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的全链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量身制作并印发《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知识手册》2000余册,营造良好绩效氛围。二是着力提升绩效本领聚焦各单位财务分管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等“关键少数”,由分管区领导主持召开培训会,邀请市局绩效部门领导讲解预算绩效;全市率先编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引》,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绩效工作的实操能力,获得各单位一致好评。三是着力优化绩效服务。制作11个“智慧财政”相关视频动画,让操作过程“直接可视”;全面审核绩效目标,及时调整近500个目标偏离的项目预算,涉及资金超过10亿元,协助单位完善绩效目标管理。四是着力强化结果运用。组织开展27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覆盖部门整体支出、政府债务、购买服务等领域,涉及资金超过40亿元;完成专项资金评价全覆盖,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财政机关

  一是依法“放”,“放”有尺度。提高授权支付限额,将单笔支付金额(含基建支付)提高到200万元以上(含)实行直接支付;优化支付无纸化限额,充分运用“互联网+支付”让数据多跑路、单位少跑腿。调整预留机动经费审批权限,将部门预算预留机动经费动用审批权限调整至各预算单位,提高部门预留机动经费使用效率。二是有效“管”,“管”有力度。推进街道预算管理规范化,加强对街道办食堂经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重点项目的规范,严控敏感经费,严肃经费申请,不断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市“首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引,创新推出预算绩效管理工具书,指导全区预算单位规范完成绩效管理工作,推进辖区预算绩效管理走向先行示范。三是优质“服”,“服”有温度。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鼓励单位依法科学合理选择采购方式,缩短采购时限;高质量编制采购需求,保证采购质量。

  二、2022年形势研判及工作安排

  综合研判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收入方面,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将影响土地相关收入及税收,财政减收压力持续存在;但另一方面,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等多重国家战略利好下,龙华作为产业大区,被市委赋予了都市核心战略定位,龙华区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支出方面,龙华全面实施“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需求快速增长,财政预算紧约束、紧平衡特征更加凸显。这更要求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财政经济问题,重点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支出与收入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多办事与量力而行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具体到2022年工作,将重点围绕“稳、效、严”三个关键字,做到三个“突出”

  (一)突出一个“稳”字,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一是稳收入,为“进”增底气。认真做好收入形势研判,加强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协调联动,实现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符合专项债范围项目全力争取发债,着力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以适度的负债来加快推进投资建设。考虑到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继续保持土地开发强度。此外,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创新,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二是稳支出,为“进”添动力。首先,财政支出要保证强度。保持政府投资强度,拟安排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近103亿元,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和提升辖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金投入,全力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即事业”,继续加大对辖区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2022年专项资金计划初步安排30亿元。其次,财政支出要加快进度进一步完善全区重大项目支出督办机制,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高度重视专项债、直达资金支出进度,资金监管“一竿子插到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二)突出一个“效”字,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一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安排预算。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重大支出事项保障清单,聚焦聚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统筹资金优先保障清单事项。二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围绕“民生七优”目标,加大教育、医疗等投入,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严控会议、培训等一般性支出,严禁过度绿化美化亮化;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大力压减弹性空间。同时,积极探索公园、文体设施社会化运营管养路径。三是管理重心由资金分配转移到绩效上来。进一步深化以预算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调整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削减低效和无效财政支出;先谋事、再排钱,严控新增项目,所有新增项目均纳入事前绩效评估,目标偏离区委区政府重大任务以及重要性、紧迫性不强或实施条件不充分的,不予安排预算。

  (三)突出一个“严”字,严控风险、安全持续

  一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合理安排收支预算,既防范财政风险,又为财政政策实施留出空间。始终绷紧可持续发展这个弦,公共财政要回归公共性,民生政策标准不宜过高,政策制定应与财力发展相适应,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依法构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责任管理机制,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深入推进财政内控建设。将内控作为落实各项财政改革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手段。搭建信息化内控,通过系统实现流程的自动流转、风险的自动提警和自动处置等。增强单位端和财政端决策分析功能,强化财政监督,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效益。三是强化智慧财政系统支撑。依托“智慧财政”系统,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预算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资金从预算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来源清晰、流向明确、账目可查,推动传统经验型人力管财向可数据化智慧理财转变,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和风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