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科技创新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科技创新局 日期:2018年03月22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龙华区科技创新局于2017年2月21日正式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中轴新城”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事业和“智慧龙华”建设以及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17年工作总结

  迅速完成科技创新局组建,圆满完成市、区部署重点工作任务。2月21日成立后,科技创新局积极克服办公场地不足、办公设备不齐、组织架构不清晰、工作人员不足等一系列困难,用最短时间完成了干部队伍组建、与经济促进局的工作交接,理顺了工作机制。目前,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已完成。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开展有条不紊。成立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区第一届党代会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部署,制定了科技创新局2017年13项重点工作推进表,并落实责任到人,倒排时间节点,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会,督导每项工作进展情况。目前所有重点工作已按进度完成。

  2017年,我局积极引进和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了2个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经典名方标准颗粒的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第三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配套资助;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新型摆线滚子精密减速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已获得审批);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创客工场等各类载体51家。新增市级创新载体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559家;新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5个。

  (一)超额完成国高企业培育任务,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

  2017年,我局通过召开区统计报表填报指导暨产业扶持政策宣讲会、创新龙华大讲堂、国高培育计划动员大会、国高企业申报资料一对一预审问诊会等活动,全面宣传普及国高认定知识、不断优化扶持政策、累计拨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助10520万元等方式推动区国高申达报量超972家(申报量居全市第三),完成市下达区全年任务的146%,新增数约559家、国高总数约1747家,数量仅次于宝安、南山,位居全市第三。预计我区国高认定考核指标可得满分。

  (二)推动创新创业载体数量稳步增长,加速科技人才聚集

  2017年,我局积极培育与引进各类创新载体。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家、市级工程实验室1家、市级技术中心3家;新增区级工程中心1家。累计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多层次创新载体共7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孵化器5家,创客空间4家,创客服务平台2家,累计拥有国家、市、区多层次创客服务平台、创业孵化载体51家,其中国家级5家,市级18家,区级28家。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74名,累计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13个。

  (三)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全力洽谈拟有意向落户龙华的项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各项目合作方,大力宣讲各项政策,协助科研院所、企业与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对接,加速推荐科技项目落户龙华。目前,已落户科技企业1家--深圳启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赛仕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签订“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订“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共建框架协议”。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所、北京航天航星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四方合作共建深圳南航增材制造产学研项目协议。此外,正在洽谈中的项目五项,分别为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南科大龙华工研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和深圳航天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医药器械创新示范基地。

  (四)积极开展梅观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

  对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市的总体规划,围绕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部署,开展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围绕发展基础、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城融合及实施路径,组织发改、规土、财政、经促、交通、重大办等相关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5次,广泛征求了相关园区及企业意见。多次与专业机构就开展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发展规划编制进行探讨。将于近期通过招标委托高水平的专业机构编制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总体布局规划与实施方案。

  (五)深化科技扶持政策改革,不断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龙华区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计划》文件精神,以科技扶持政策体系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1.修订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在梳理原有科技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行修订,进行了改革。一是使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完整。二是重点更加突出、更加精准。三是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更加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四是减少了事前资金投放。五是将评审和资助逐步分离。

  2.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2017年我局共出动工作人员2000余人次,走访、核查企业900多家,召开各类专家评审会180余场。累计拨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助10520万元、科技企业上市及挂牌资助3160万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资助3700万元、重点实验室资助1300万元、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助795万元、科技创新园房租补贴214万元等各类扶持资金共计22876万元。

  在各类扶持资金的引导、撬动下,我区国高企业从2012年的235家增长至2017年的约1748家,5年增长6倍多。新三板挂牌企业从2014年的5家增长至2017年的93家。2016年,龙华区专利授权量8249件,同比增长14.76%,2017年1至11月,龙华区专利授权量9077件,同比增长32%。

  3. 通过科技金融拓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局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企业进行评级审核,运行一年以来,在线注册企业近200家,已完成评级企业数100余家,合作银行和担保机构发放贷款金额近8000万元,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推进“双区”建设

  一是加快高新区建设。严格审核城市更新项目,确保高新区内产业用地面积不减少。积极协调解决高新区企业诉求,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打造宜业宜居环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推进深圳高新区扩区覆盖龙华,研究依托深圳北站建设高铁枢纽经济示范区,将北站商务中心区打造成深圳北科技企业聚集基地。

  二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龙华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华园区空间布局规划(2017-2021)》、《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华园区实施方案(2017-2021)》等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了“近四年龙华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研究”等一批软科学项目研究。

  (七)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着力打造龙华区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培育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了具有龙华特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纳米孔技术检测应用(深圳)学术研讨会”、2017中国(深圳·龙华)创投领袖峰会、2017年龙华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暨科技金融论坛、第二届中国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11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了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龙华区赛暨深圳龙华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以及2017网易中国创业家大赛深圳赛区、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和“龙华之星”创业创新大赛等5个双创赛事。

  二是成功组织参加了第十九届高交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展规模前所未有,参展数量、参展规模为历年之最。活动精彩纷呈。展会期间,高标准推出了主展区科技创新环境推介,举办了2017年龙华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暨科技金融论坛、第二届中国·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新材料产业前沿发展高峰论坛等三场论坛活动,并组织上百家企业进行重点片区实地考察活动。参展工作收效显著。高交会期间,达成合作意向2500余宗,预计成交金额逾2000万元,会后我区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两个奖项。

  三是强化企业服务。积极服务各类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布了中小微企业100强名录。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领导挂点企业服务工作,深入调研企业存在困难问题,积极协助解决了深越光电、锦绣科学园、宝德科技、顺络电子、致尚科技、稳健医疗、鑫昌隆等一批辖区企业的诉求。持续跟进富士康国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光项目、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项目、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项目、康佳集团加速器项目、中科院大数据研究中心项目、中英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项目、深圳南航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及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示范基地等项目进展。

  简化扶持资金受理等一批事项办理流程。通过“创新龙华”微信公众号宣传扶持政策、发布受理通知等。利用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政策宣讲28场次。

  四是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23场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发放科普读物3万余本,宣传折页超十万张。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学科学的氛围,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积极会同各相关单位开展龙华区科学馆建设,预计2022年可建成投入使用。

  (八)深入推进“智慧龙华”建设

  1.构建“智慧龙华”顶层设计及总体框架。构建顶层设计,于2017年5月正式印发《“智慧龙华”发展规划(2017-2025)》,指导未来几年内全区“智慧龙华”建设工作;加强探索学习,前往各兄弟区、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单位进行调研学习,理顺“智慧龙华”项目建设思路;加强市、区协同,与市经信委、市安全主管部门、市资源中心等市主管单位多次沟通,保障“智慧龙华”项目与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有效衔接;与市公安局视频支队、市交警支队科技处等单位进行交流,为打通市、区两级数据共享创造条件;编制“智慧龙华”总体框架设计方案,同步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形成“智慧龙华”发展规划、“智慧龙华”总体框架设计方案、“智慧龙华”一期项目这一完整的智慧城市三级架构。

  2.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机制。一是于2月27日成立“智慧龙华”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目前已召开3次领导小组会议,6次智慧办会议及2次座谈会。二是组建“智慧龙华”专家库并不断优化完善,为“智慧龙华”项目实施计划、重大课题的咨询,项目方案的评审和论证,发挥行业专家在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撑作用。三是编制《“智慧龙华”建设工作推进机制》,规范议事制度、明确项目立项及招标流程,并重点梳理项目方案评审、建设和验收过程中各单位的工作规则。四是成立“智慧龙华”一期15个建设单位项目团队,明确子项目牵头单位、智慧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及人员。五是建立周例会制度,每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总结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推进项目进度;六是与城管局、民治街道等单位加强协作,实现视频监控平台项目与城管市政工程项目的协同施工、科学管理,减少室外工程施工量,最大限度减少对道路、市政的影响。

  3.推进“智慧龙华”一期项目建设。一是制定《“智慧龙华”一期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建设模式、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二是从上至下,与深圳市保持高度一致。“智慧龙华”一期项目与《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年9月27日发布)中的十大工程、36项重点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其中“智慧龙华”GIS平台将作为市规划国土委GIS平台的分平台,与市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智慧龙华”云平台与市云平台要求保持一致,可融合成一朵云;“智慧龙华”与医疗、安监等垂直管理部门也做到方案互认、系统衔接,争取实现条状业务系统数据的本地化。三是全面论证,切实提高方案质量。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智慧办先后组织90多人,与市经信委、市规土委、市卫计局、市安监局、市政务办、市公安局视频支队、市交警支队科技处、市标准院等市相关部门以及各子项目牵头单位进行1000多次调研及会议讨论,全面论证,切实提高“智慧龙华”一期项目的建设方案质量,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各子项目方案进行了30多次论证及评审会。四是统筹推进,落实项目进展工作。目前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平台、综合办公平台升级、信息安全保障、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环水综合管理平台等14个项目的建设方案已经“智慧龙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其中,视频监控平台、综合办公平台升级、信息安全保障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大数据平台、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等项目方案正在审批。

  4.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为丰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经验,保证“智慧龙华”项目在技术方面的长期先进性,智慧办紧紧围绕智慧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开展各项技术交流:一是与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中电科、中国电信、神州数码、华傲、蚂蚁金服、阿里云、滴滴等科技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二是组织相关单位前往贵阳市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进行参观学习。三是调研南京市、南山区医疗大数据,陕西省、上海市应急平台,济南、济宁环保信息系统,北京、广州、深圳市委、宝安区综合办公平台,济南交警、阿里智能交通管理等全国各地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开拓“智慧龙华”建设思路。

  (九)推动存量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安全建设

  以国家A级机房建设标准建成区核心数据中心机房,完成区政府网络机房改造和云计算平台搭建,促进区各部门间的信息融合共享;完成“无线龙华”公共场所WIFI覆盖项目,共计建成1500个AP点并投入使用,市政公园、社区工作站等重要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局域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累计完成全区58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视频会议网络。2017年推动存量信息化项目共计12个,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审计,3个项目正在进行审计,2个项目正在验收阶段,1个项目在建。

  严格开展信息化项目技术评审。组织召开信息化项目统筹技术评审、“智慧龙华”项目方案论证及评审会议40余次,严格审核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做好信息化项目技术指导,促进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和规范化。

  加强运维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一是保障信息中心机房及全区政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大规模断网现象。二是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的监控、分析、管理等日常运维工作,确保综合办公平台、短信平台等系统稳定运行。三是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定期对全区网络终端进行准入控制,从技术上架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安全。每月定期开展全区79个网站、37个信息系统、近8000台终端的常态化信息安全检查。

  (十)狠抓队伍建设、打造充满干劲、廉洁自律的高素质队伍

  一是把 “党的十九大精神、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贯穿于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全过程。坚持党建带群建,营造群团工作良好环境。完善工作机制,把党建带群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二是通过抓早抓小谈话、干部家访谈话等方式,严明纪律、关注干部动态、抓好廉政工作。着力打造充满干劲、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严格落实述职述廉、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公出国(境)和离深备案等系列制度。三是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夯实技术立局的基础。在选调、招聘工作人员时、侧重于具有理工类背景、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四是严抓工作纪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规范扶持资金申请程序。同时定期向纪检派驻组汇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接受纪检派驻组的监督和指导。五是成立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小组,对我局的产业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全链条监管。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和十大行动计划建设实施方案》

  加大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对接。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对接省、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机构、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未来产业聚集区等项目的力度,力争引进更多的省市重大项目。积极推动纳入深圳市首批7个未来产业集聚区的观澜高新园建设,将其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基地,形成300亿级的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高新区龙华园区扩容事宜,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将九龙山产学研片区核心区、苹果小镇、福民北制造片区、福民创新园、观澜高新园、协调区等六大区域纳入深圳高新区扩区范围,加快形成“一区多园”创新发展新格局,增强深圳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辐射能力。

  (二)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加快推进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发展规划

  龙华中心区已被列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之一。我局将积极落实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部署, 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高标准编制实施梅观创新产业走廊规划,着力将梅观快速沿线区域打造成梅观科技创新走廊。以梅观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线,以深圳北站、龙华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九龙山产学研片区为战略支撑的三核,以梅观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布局的重点企业和园区为多节点,打造“一廊三核多节点”。依托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充分对接坂雪岗科技城、留仙洞总部基地、梅林-彩田片区以及香港高校、东莞松山湖等优势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点核联动,集中力量将北站、坂雪岗、富士康、清湖、鹭湖五大产业片区提升融合,强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加强对观澜高新园区的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宝德科技、三九制药等重点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聚,建设龙华区新兴产业基地。

   (三)大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载体。大力支持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引进2家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或实验室;新增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等7家以上。二是加大创新人才、团队引进与培育力度,全年新增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家以上。三是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已签订合作协议的“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示范基地、深圳南航增材制造产学研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力争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南科大龙华工研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华南医药器械创新示范基地等高端科研项目尽快落地。

  (四)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继续大力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培养扩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到2018年底,国高总数达到2000家。

  二是实施国高倍增计划。加大我区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对我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微创新企业进行集中扶持,优先服务,促进成长,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形成“龙高-深高-国高”企业发展梯队,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辖区国高规模提质增量。在制定国高培育长期策略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龙华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同时,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力争到2020年,国高企业总数增至2016年1188家的2倍。

  三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科技调研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生命医药产业等一批软科学研究,助力我区新兴产业发展。

  (五)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完成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修订。进一步增强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与精准扶持相结合,更加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实施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投入方式,通过科技金融计划,引导、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加强科技创新规划顶层设计,引入外部智力,邀请科技界专家作为科技顾问,为遴选与布局科技计划项目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市场,充分调动科技服务中介、技术成果转化市场和园区、风投资金等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组建“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

  (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按照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区合一”总体思路,推动深圳国家龙华高新区与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华园区)的建设发展。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举办各项活动,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七)全面推进“智慧龙华”一期项目建设

  2018年,将继续坚持“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运行、统一安全”的“五统一”原则,以实现“一网全面感知”“一路高速传送”“一云触手可及”“一数能力共享”“一体高效运行”“一户普惠民生”“一站创新创业”为目标,全面推进“智慧龙华”一期项目建设。

  1.推动已启动的14个子项目的建设工作。一是完成视频监控平台、环水综合管理平台、智能消防(一期)项目建设,开展交通管控平台项目,推动监控探头、信号灯、环境监测等众多城市部件的感知接入,全面整合视频专网、医疗专网、政务内外网、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构建全区统一的高速通信传输通路,实现全区视频互联互通,资源复用共享;二是完成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云计算平台扩容项目建设,着手建设运营管理中心,构建全区统一、标准、共享、安全的绿色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体系,为市民和企业建立数据账户,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并为市民、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节省服务办理时间;建立统一的区级三维与二维综合GIS平台,实现一个部门采集,全区380多个图层各部门共享。三是完成综合办公平台升级、无线政务外网、视频会议系统(三期)、门户网站优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政府服务管理的智慧化升级;四是推动教育云综合平台及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我区智慧教育和智慧市政体系。

  2.启动智慧校园、医疗卫生计生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应急平台等14个子项目,通过民生智能应用的建设,让市民切实享受到智慧红利;同时,以各子项目为抓手,做好各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到2018年一期28个子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初步建立智慧龙华良性运营模式。

  (八)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运维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

  1.加强存量信息化项目建设。到2018年底完成网络光纤建设项目、视频会议室(二期)项目、云计算网络平台项目等存量信息化项目的审计工作,完成“无线龙华”公共场所WIFI覆盖项目终验。

  2.加强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网络运维管理工作,增加我区网络出口带宽,并对宝安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旧设备及光纤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提升政务网络质量。二是做好重要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三是严格管理数字证书、邮箱、短信平台,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四是做好机房值班保障工作。五是对全区现有的公益性公共场所2500多个WiFi AP点进行保障,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免费无线网络服务。

  (九)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抓好党建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精神在龙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总纲、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强法宝、最强武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不忘初心抓党建 筑牢根基促发展。从战略高度认识抓好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坚持把党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考核。落实机关党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与市、街道的联动,形成合力。

  三是狠抓队伍建设。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激活力,从整顿纪律作风入手,规范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对照检查、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等各个环节,着力打造开拓进取、廉洁自律的学习型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