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委组织部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委组织部 日期:2022年01月20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龙华区委组织部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北站社区党委获评2021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圆满完成区级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班子换届,组织工作获区委嘉奖5次,表扬3次。其中,“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模式、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试点等工作获国家发改委、中组部肯定,党建引领的奋斗文化成为龙华最鲜明的底色。

  (一)凝心铸魂,抓牢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及省市区党代会、两会精神,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系列轮训,干部教育培训、党建引领奋斗文化等调研报告获《党建研究》《学习时报》刊载。二是强化党性锤炼。精心策划《风雨归舟》《红船精神》《三代人共忆初心》等10堂特色主题党课,《红船精神》艺术党课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深圳市‘四个一百’精品党课”。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精心策划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25个党组织及个人获全国、省、市“两优一先”表彰,北站社区党委获评2021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邵干才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党建宣传片《此心安处》《我和我的社区》获全市一等奖,《奋斗者说》获二等奖,《镌刻》获优秀奖。

  (二)学史力行,以奋斗文化构筑龙华精神内核。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奋斗之城建设十大项目,梳理提炼龙华“五大奋斗文化内涵”,推动无奋斗、不龙华的信念深入人心。一是系统建设奋斗文化物理空间。建成“一街道一奋斗者广场”,高标准打造土地整备、脱贫攻坚等奋斗记忆馆,打造全省首个消费帮扶特色街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是开展奋斗者培育工程。全市率先打造奋斗教育体系,开发8大类200余门课程,拍摄“奋斗者说”口述史,激励党员干部争当力行者、人才争当攀登者、青工争当有志者。其中张莹莹的奋斗事迹得到团中央等转载推送,全网浏览量突破1亿次。三是实施奋斗惠民工程。实施奋斗为民、便民、安民“三项计划”,实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双问行动”,大力开展“党徽耀龙华 为民办实事”十大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十大便民服务进党群服务中心,建成100个党群服务V站、歇脚屋和10个暖心柜、10个关心下一代小书库,推动成立龙华“暖心基金”,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安心阵地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三)迎难而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全市率先建立“一对一”包干社区工作机制,组建社区小区组专项任务核查数据专班,发动全区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近8万人次下沉一线,妥善处置5.21、6.14、1.7疫情,涌现了“万步为民”“移动帐篷”“星夜致敬”“母女遥望”等动人事迹,相继被《央视新闻》报道。二是强化激励关爱。深入开展“安心陪伴”,全方位做好21个集中医学观察点服务管理工作,收到隔离人员感谢信7000余封、感谢锦旗640余面。三是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全市率先完成110个社区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建设,开展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十大行动,推动56个社区全覆盖建设“平战两用”文体设施,“三社联动”的公共卫生委员会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广东工作组高度肯定。

  (四)固本强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大力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创新开展“学史力行·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案例评选,龙华区《大力弘扬奋斗文化 创建“三战融合”干部培训培养模式》案例获2021年深圳市“党建杯”机关创新创优竞赛一等奖。二是全面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圆满完成区级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换届,大力推进红色网格、红色物业建设,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人数同比增加78%,住宅(物业)小区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从33%提升至100%。建成全市首家社区集体经济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社区书记论坛”品牌。三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模式。推动成立美团深圳党委,组建新型显示、数字经济、时尚创意、生命健康4个产业链党委,全市率先推出“暖蜂工程”八项行动,成立全省首个骑手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得到中组部领导肯定,相关经验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载。

  (五)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华品牌”。一是深化党群共建人文社区。大力推进建设奋斗、良序、智慧、安心、仁爱型人文社区,构建一街道一特色社区工作格局,试点的章阁社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二是积极探索数字治理龙华路径。全面推广“城市管家”模式,建成“1+6+N”扁平化、一体化指挥架构,打造“平战结合”指挥调度体系,探索数字治理“百应用”场景,打造“一社三会”、“党建+社工+治理”等模式,“党建+科技+治理”龙华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推动北站社区与武汉、北京、杭州等知名社区跨省结对共建,启动“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共同探索高密度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深圳武汉北京“线上手拉手、三地面对面”活动被《央视新闻》报道。三是推进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全市首家基层治理学院,开展“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干部治理能力5G实训室。2021年5月10日,龙华区委组织部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区级组织部门代表,在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六)系统锻造,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深化“三战融合”干部培训培养。开展数字龙华专题干部大轮训,大力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大力开展“双百”行动,梳理全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等五大方面252个重点难题,组织动员45个单位、6个街道的470余名干部揭榜挂帅、领题攻坚。二是构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工作机制。完成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专题调研工作,涵盖区管班子50个,处级干部288人,挖掘了一批“精兵闯将”,为换届人事安排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参考。三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制定《关于建立战备结合机制组建青年突击队的工作办法》,定期组织年轻干部练兵比武,开展年轻干部专项调研,滚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四是推动非编人员管理精细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非编人员管理改革,建立“优上劣下”的岗位工资调整机制,打通薪酬晋升“天花板”。

  (七)打造高地,做实做优全方位引才聚才举措。一是优化重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完善“龙舞华章”人才计划,形成“1+10”政策体系,以“六个率先”在人才认定、评价、培养等领域破冰,助推科技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系统布局平台阵地矩阵。持续优化人才大数据平台、未来人才街区、人才绿道建设,创新打造“大国工匠”博物馆群,构建“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环观澜湖教科文国际人才创新圈”。三是构建人才发展优质生态。高规格举办2021年“深圳人才日”龙华分会场活动,集中启动“数字龙华”人才高地十大创新项目。

  (八)示范引领,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一是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精心抓好党史+组织工作史“1+1”学习教育,创新打造“诵读红色家书”“组工干部薪火计划”等品牌,团体演讲《永远年轻》获全市一等奖。二是大力建设奋斗型机关。持续选派组工干部到土地整备等一线锻炼,创新打造龙华“组工奋斗者说”,营造人人学榜样、争先进的奋进氛围,部机关党支部获评区202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大力建设人文型机关。大力实施组工干部正向激励十项措施,大力开展“即时表扬”,发出表扬通报15期,营造崇尚实干、带头担当、加油鼓劲的浓厚氛围。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理论武装,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系统推进“铸魂赋能”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运用“三步学习法”深化“第一议题”学习,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健全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机制。深入实施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干部培养全过程,健全完善干部政治考察机制,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代表推选工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弘扬奋斗文化,拓展奋斗物理文化空间,构建奋斗文化教育体系,实施奋斗惠民工程,不断深化奋斗之城建设。

  ()突出固本强基,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坚持“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加强各领域党建,突出细分领域党建,探索跨区域合作党建,构建党建共建体系,深化结对帮带、资源共享、联席联动体系建设,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实施打造“奋斗机关”十大行动,推动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完善兼职委员工作制度,做实“双报到”工作。大力推进红色网格、红色物业、红色堡垒建设,着力深化住宅物业小区党建。深入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深入实施“暖蜂工程”八大行动,完善暖蜂阵地体系。推动特色互联网党建阵地“奋斗E站”全覆盖,探索打造“嵌入式+赋能清单”互联网企业党建新机制。深化全区党群服务阵地“1+N+V”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复合型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党群服务质效。

  (三)突出以人为本,不断擦亮基层治理龙华品牌。深化“党建+科技+治理”模式探索,做强数字治理专班,依托“一网统管”建设体系和“块数据”智能底板,建设一体化协同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平战结合”体系,聚焦“急难愁盼”拓展“百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数据支撑、协同治理”的数字治理龙华模式。深化党群共建人文社区,开展城市历史记忆筑牢工程,实施红色文化传承计划、乡愁记忆保护计划、奋斗精神弘扬计划,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微更新和微改造,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大力推广“书记茶话会”“一社三会”“党建+社工+治理”等模式,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生服务多元供给、新型“民生微实事”工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突出系统锻造,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专题调研,发现识别一批“精兵闯将”。持续深化“三战融合”干部培训培养模式,深入结合“双百行动”,聚焦数字龙华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难题,开展领题攻坚,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推动干部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深化干部“学挂联”工作机制,实施百名数字人才引育计划,持续开展数字龙华大轮训,不断增强干部抓产业升级、抓改革发展的能力素质。实施干部“雏鹰计划”,开展雏鹰训练营,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和全链条闭环培养工作机制,推进年轻干部跨领域、跨部门交流,让干部在扎实历练中增强能力、脱颖而出。建立“干部联系月”制度,定期与干部开展谈心谈话,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五)突出城产融合,着力打造数字龙华人才高地聚焦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高校资源,积极引进培育战略科学家等“高精尖缺”人才,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探索跨界复合人才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五大人才行动计划”(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科技人才“攀登者计划”、资智回流计划、“国际通”人才培养计划、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计划),构建“人才联系月”制度,完善人才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加快构建“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环观澜湖教科文国际人才创新圈”,系统布局人才平台载体矩阵。发挥龙华培侨书院的样板作用,探索境外人才互认共用新模式,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人才发展生态。

  (六)突出自身建设,打造践行“两个维护”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大力加强组工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坚持把公道正派、甘为人梯作为价值追求,着力打造成思想武装特种兵。实施组工传承“薪火计划”,构建新老组工“传帮带”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建立“一线攻坚机制”,持续选派组工干部到土地整备、应急处置、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进行锤炼,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加强组工“家文化”建设,健全干部正向激励,强化“优者奖”和即时奖励,建立老组工荣退机制,营造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