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经济普查? 几年进行一次?调查时点是什么时候?
答:经济普查是指对我国境内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所有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每5 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 月31 日。
2.我国现行普查项目的年份和时点是怎样安排的?
答: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调整了普查项目和周期。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003年由于“非典”的特殊原因,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
已开展的普查项目年份一览表(截止到2018年11月份) |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人口普查 |
1953年 |
1964年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农业普查 |
1996年 |
2006年 |
2016年 |
|
|
|
经济普查 |
2004年 |
2008年 |
2013年 |
2018年 |
|
3.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4.经济普查对象和内容是哪些?
答: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5.全国经济普查包含了哪些调查?
答:在2003年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将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合并为经济普查,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之后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