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卫生计生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政府在线 日期:2018年03月23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17年,在龙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健康服务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重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统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行业监管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508家,较2016年新增71家,增长16%。拥有床位数3532张,每千人病床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达到2.2张、1.7人、1.8人。全年完成总诊疗人次835.55万,服务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全年完成总诊疗人次835.55万,服务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6.4‰和16.1‰;政策生育率96.6%,政策外多孩率为2.4%,出生人口性别比108.62。

  一、2017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民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强力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区综合医院按期开工,区中医院完成立项,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启动,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主体工程完工,深圳北站急救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造社康中心7家,同时积极策划论证福城、大浪街道300-500床综合医院等一批街道医院项目建设,辖区医疗资源进一步丰富。

  (二)医疗卫生改革多点突破。完成了全区医改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初步实现了搭建医改“四梁八柱”的阶段性目标。挂牌成立了区人民医院集团、区中心医院集团,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格局逐步成型。社康中心完成诊疗人次445.35万,占全区总诊疗人次53.3%,社康中心首诊率稳居全市前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家庭医生户籍人口签约率达到68%,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政审批手续,社会办医积极性明显提高,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70家,其中新增社会办医院(怡宁医院)1家。

  (三)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新增区级重点实验室4个,引进医学专业技术人才264名,其中博士16名,新引进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罗卓荆教授脊柱外科团队1个。投入3.73亿元,购置医疗设备633件套,全区整体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强力推进创三甲工作,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新开展诊疗项目140多项,同批获评为国家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区人民医院建成全市首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分别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省抗癌学会早诊早治深圳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加入深圳首批“溶栓地图”医院;区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牌成立“省幽门杆菌规范诊疗中心”,与西京消化病医院合作成立整合医学中心,开展的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填补了全市空白。区人民医院接连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医生全能冠军、全国口腔护理技能展评赛三等奖,是历年来全市区级医院最好成绩。

  (四)公共卫生服务效能稳步提高。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完成国家评审,辖区居民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疟疾消除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区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传染病暴发疫情。全面实施“妇幼惠民工程”,建设了全市首个市民健康体验馆,区人民医院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级健康促进实践基地。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全面启动,精神卫生失访率、管理率等各项指标大幅改善。卫生执法创全市之先,《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开出全市首例罚单;开出全市首张因为未向患者公开病历而被处罚的罚单;全年共处罚860宗,罚没金额459.845万元,全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

  (五)计生管理服务持续优化。修订《龙华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全区计生主要指标保持平稳,计生工作稳中向好,力争在年终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新升级的富士康“青春健康俱乐部”投入使用,评选出区级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项目6个。广泛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区域协作,与湖北黄冈、湖南岳阳、江西九江、重庆、广东中山、河南郑州等地计生协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深圳暨龙华在行动”宣传周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和生育状况调查等工作。有序推进计生特殊家庭“苔花计划”、心灵关爱、免费“两癌”(乳腺癌、宫颈癌,下同)筛查和“孕优”检查等计生惠民工程。其中,慰问、奖励各类计生家庭或个人约705.5万元,完成免费“两癌”筛查4541人,为6678对夫妻提供免费“孕优”检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市、区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瞄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健康龙华建设”的目标,狠抓项目实施、医疗质量、服务效能、计生惠民、行风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狠抓项目实施,加快补齐医疗卫生资源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大、中、小”的发展思路,加快补齐医疗卫生资源短板,不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确保辖区群众看得上病。力争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等3个市属新建、改扩建项目上半年动工,区中医院年内开工。区综合医院完成工程桩施工,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桩基施工50%,区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地下室施工50%,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5月份投入使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大浪街道、福城街道300到500床综合医院等项目落实选址并开展前期工作。

  (二)狠抓医疗质量,加快提供优质高效就医服务

  坚持改革攻坚,着力在医改工作、三甲创建、中西医协调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辖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辖区居民群众看得好病。纵深推进医改工作,深化分级诊疗、绩效评估、家庭医生、智慧医疗等4个配套改革。力争2018年社区首诊率达到65%,家庭医生户籍签约率达到7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0%,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住30%以内,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全力创建三甲医院,推动一批省级、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全方位提升医院发展内涵和综合实力;全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力争初步实现龙华辖区内公立医院、民办医院、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网络互连、信息共享;制订出台医疗卫生“小三名工程”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团队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力争成功创建2家三甲医院。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区中医院建设,加大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力度,打造中医药优势学科;创建群众满意的品牌“中医师工作室”,鼓励设置特色浓厚、技术适宜的中医馆、中医坐堂诊所和名中医诊疗中心,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

  (三)狠抓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扩大覆盖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能,不断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卫生执法效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卫监”服务模式改革,完善卫生许可证件二维码服务。全面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加大公共场所、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力度,保持打击非法行医、违法医疗广告、“医托”、“两非”等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积极构建“大疾控”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全面提升预警监测、应急准备、风险沟通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积极筹备国家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全面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依托国家“十三五”及结核病防控“市三名工程”项目研究,推进结核病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做好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服务管理质量。努力提升妇幼保健能力,确保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6%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8%,力争各项业务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四)狠抓计生惠民,加快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坚持计生基本国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转变计生工作重心和方式,创新计生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积极协调规划、国土、教育、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完善妇幼健康、托育服务等相关资源配置,进一步满足新增生育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全面推行婚育证明电子化,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发挥驻区流动人口联络点、计生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内容。进一步强化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加强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社区与家庭健康促进方法;落实和完善计生家庭奖励等计生惠民工程。

  (五)狠抓行风建设,加快打造精干专业干部队伍

  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牢牢抓住社会满意度排名这个标尺,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继续加大行风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干部本领,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卫生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教育,深入开展收受医药回扣、红包和医疗乱收费的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和引导医疗机构合法行医、医务人员合法执业,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强化窗口服务意识,围绕“提升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缩短等候时间”,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