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分 类:

发布日期:

名 称:2020年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要点

文 号:

主 题 词:

2020年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要点

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日期:2020年09月18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20年全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将围绕深圳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大力推动《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的实施意见》(深府〔2020〕25号)中健康教育与促进相关工作,实施“深圳市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工作
  编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制作各类人群和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指引视频。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与技能。深入各类场所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加强场所健康管理和市民自我健康管理,引导市民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和主动承担“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市民自身健康行为管理,养成主动测量体温、保持手部卫生、按要求佩戴口罩、咳嗽喷嚏礼仪、不随地吐痰、保持社交健康文明“一米线”等文明健康行为。各区、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信息上报和经验总结。
  二、充分协调各部门开展市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进一步完善全市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建设,优化监测流程和方式,扩大健康素养监测范畴。做好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保障社区居民、住院病人、医务人员、企业员工、公共场所人员、教师、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等各类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工作顺利实施。向社会和各有关单位发布健康素养核心信息。针对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利用多种形式实施精准传播和干预,力争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3%,其中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应提升到40%以上。做好全市老年人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按要求配合完成广东省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三、构建能够精准传播健康素养的健康传播体系
  构建立体、多维、有效的智慧型健康传播体系,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有影响力的健康栏目,传播各类健康素养。遴选和评审一批有代表性的全市健康教育基地。建立全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全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和健康教育处方。建立起各级各类健康讲师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健康讲座、咨询活动与宣传日活动。发动各街道和社区组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大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素养学习的积极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围绕新冠肺炎防控和健康素养核心信息,针对各类人群开展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健康信息、安全与急救、职业卫生、心理卫生、妇幼保健、中医养生等宣传教育。
  四、大力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教育工作
  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深府〔2020〕25号)中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及其他行动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区和健康场所建设工作。做好盐田区健康促进区的评审评估工作。加强健康家庭和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幼儿园)、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创建管理工作,创建比例应分别达到20%、20%、60%、50%、50%、20%。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利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城市等建设工作平台,全面深化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五、推动全市控烟工作向纵深发展
  推进无烟城市建设工作,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强控烟新条例和烟草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控烟执法监督,对吸烟问题多发的场所实施“控烟车轮战”。利用控烟志愿者队伍开展禁烟场所控烟督导工作。督促各禁烟场所规范张贴新版禁烟标识,营造良好无烟环境。推进无烟家庭和省级无烟单位建设。规范建设全市戒烟门诊示范点,总结推广戒烟门诊建设与服务经验,加强对全市戒烟门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各医疗机构戒烟门诊咨询服务能力。开展全市控烟暗访工作,发布控烟暗访结果。
  六、加强全市健教网络体系能力建设
  推动全市健康教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和各类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立体网络,充实健教专业队伍人员,依托市、区、街道等多级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市、区健教专业机构采用针对健康教育网络人员进行分级培训,提升团体健教专业服务能力。开展全市健康教育体系有关研究工作,查找健康教育与促进体系运行的不足与短板,了解健教网络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推动全市健康教育与促进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改革。

转载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转载时间:2020-9-18


转载地址:http://wjw.sz.gov.cn/wjtz/content/post_790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