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坑径河蝶变

来源:龙华区观湖街道办 日期:2020年07月14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樟坑径河是龙华“母亲河”观澜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观湖街道樟坑径水库溢洪道,如一条丝带串起樟坑径、新田、松元厦、观城、新澜、桂花六个社区后汇入观澜河干流。樟坑径河长10.88公里,流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是龙华水系东南方向的重要根茎叶脉。

  然而,随着樟坑径河流域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河道坡陡水急、行洪能力不足、局部挡墙老化坍塌等问题日益严重,加上河道周边整体环境较差,污水直排现象较普遍,导致水体氨氮超标,水质污染十分严重,为重度黑臭。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三年来,龙华区统筹樟坑径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水为基,全面构筑绿色生态本底;以水为媒,有机贯通地域文化要素;以水为魂,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逐步实现樟坑径河流域治产治城、反哺治水大目标。

  通过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周边白鸽湖公园建设工程、上围艺术村升级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如今的樟坑径河已摘掉“黑臭”的帽子,水质旱季可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成为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并与两岸的各式客家特色建筑交相辉映,组合成宜居宜业的地域文化大观园、文创产业园。樟坑径河的蝶变,让辖区居民真切感受到治水、治产、治城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让龙华走出一条全民治水、生态活水、文化兴水“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新道路。

  改善水环境 推进全民治水模式

  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

  在开展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龙华区全力推进“1+0+N”全民治水模式,即同频共振,全区一盘棋;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健全机制,管护N维度。

  龙华区以水污染治理指挥部为核心,建立治水提质协调机制,形成全区一盘棋。在整治阶段合力攻坚,以周报表、微信群、转办单等形式推动上下协调,无缝衔接,在管线迁改、征地拆迁、面源管控、交通疏解、市民信访等方面多方配合,紧密协作。同时,成立由区水务局、工务署、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各街道办以及排水公司等单位部门组成的巡河组,按照“日扫河、日清单、日督办、日通报”要求全河段巡查,并对问题立行立改。

  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在开展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龙华区对樟坑径河排水口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一口一档”入河排水口档案,实行“身份证”管理,采取源头截污、截污纳管、综合整治等措施,完成现状管道清淤5902米、河道清淤8580米,新建截污管道3030米、整治排口54个,务求从源头防治污水入河,同时以白鸽湖小区为示范区先行先试,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

  此外,依托区、街道、社区、民间河长“14+36+43+N”四级河长体系,四级河长各负其责,联动排查,纵深推进五清四乱专项行动,对樟坑径河流域的325栋临河建筑进行排查,扫除各类“拦路虎”共计近2万平方米,同时加密全河段巡查保洁频次,重点河段一天三次,及时清理入河垃圾等,做到河道养护范围的任何地方无生活垃圾或杂物。

  修复水生态 打造生态活水样本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在开展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龙华区通过“引智借力,科学消黑除沉疴”“对标国际,系统复绿建廊道”“活用中水,定向补水充基流”,打造“消黑+复绿+补水”生态活水样本,全力修复水生态,让一河清水再现。

  数十年的污染,大量的黑臭淤泥,生态系统近乎被破坏。大型挖掘机可以很容易完成河道清淤,但水生态治理中,截污只是基础,光靠机械清淤无法断根。为此,龙华区引进清华大学专家团队“量身打造”黑臭水体消除技术路线,对樟坑径河全河道从上至下进行底泥成分分析。通过物理搬运方式将表层黑臭底泥清理干净后,在不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采用修复技术恢复底泥生态系统,有效破解了工程治水投入大、不长效的弊端。前不久,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被评为2019年度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

  为升级樟坑径河滨水景观,修复周边生态环境,龙华区对环观南路与新樟路合围河段计划实施樟坑径河流廊道(白鸽湖段)生态修复工程,示范段全长约为1公里,包括“河道形态优化、生态驳岸改造、生态净化坝建设、水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景观节点建设及生态支持系统规划”六大建设任务,务求对标国际一流,树立城市生态建设新标杆。

  为打造出多源并济的补水系统,龙华区加强对辖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针对河流基流不足问题,已启动黑臭水体生态补水管道建设工程对观澜河一级支流进行补水。其中,对樟坑径河修建5.5公里补水管道,灵活利用龙华水质净化厂尾水实施生态补水,补水规模为6万吨/天。

  塑造水文化 树立文化兴水典范

  水文化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开展樟坑径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龙华区通过创新生态文创产业园、整合特色旅游观光带、打造乐民亲水好去处,树立文化兴水典范。

  水污则流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樟坑径河的上游是上围艺术村,改造前是一个垃圾如山、隐患重重的破旧老村。龙华区采用政府引导服务、依托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草根力量完成旧村改造,将原来凋敝的城中村建设成为一个集艺术化改造、高品位环境于一体的生态艺术基地。活化重生的上围艺术村盘活了周边经济,成为文创从业者实现梦想的“桃花源”,更被认定为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深圳破解“村—城突围”问题提供了生动样本。

  龙华区还以樟坑径河为主线,连接起水系两侧分布的百年客家碉楼、祠堂、休闲广场、九龙墙、半月湖等各类传统、现代文化及艺术要素,将樟坑径上围艺术村、樟坑径客家文化展示厅整合成独特的客家文化风情带。樟坑径河客家文化圈作为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传承和发扬了岭南都市特色水文化,也吸引来不少游客,成为现代都市的新老客家人找回传统文化的归属地。

  樟坑径河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后,河畔的白鸽湖文化公园也正式竣工。白鸽湖文化公园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水质净化等措施,使得污水、雨水经处理达标后就近回补河道,同时营造动植物栖息地,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使自然气息全方位渗透于城市空间,整个片区的宜居指数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