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观澜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战士”始终奔忙在抗疫一线。他们就是由社区工作者、“红马甲”志愿者、基层网格员等青年组成的战“疫”青年突击队。他们以平凡却温暖的一件件抗疫事迹,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抗疫事迹。
新澜社区青年突击队:
防疫一线凸显青年担当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面对疫情,新澜社区组织社区全体团员青年和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组成青年突击队,奔赴战疫一线,担当作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年志愿者力量。
从2月3日开始,新澜社区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防疫宣传工作,累计发放宣传单张15500份。新澜社区建立62个监测卡点后,新澜社区青年突击队就动员50余人,在防疫点值守。突击出动已经成为新澜社区青年突击队的工作常态,他们24小时待命,哪里需要他们就去哪里,从不叫苦叫累;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菜篮子”服务;到防疫点测量体温,做好公共卫生清洁……
在抗疫一线,新澜社区青年突击队勇当尖兵,开展居家医学观察相关工作。新澜社区团委书记何向丹就是他们当中优秀的代表,她带头参与卡点值守工作,登记来往车辆、测量人员体温。这一个柔美的客家女子,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她没有怕过,没退过,在疫情防控中书写着青春。
君子布社区青年突击队:
凝聚力“爆表”的爱心团队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君子布社区于2月初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当时有很多外地返深人员需要居家医学观察,为这些人员送餐、送生活物资等工作需要很多人做,所以我们就响应团区委的号召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来承担这一块的工作。”据君子布社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张舒华介绍,自突击队成立以来,君子布社区有两种颜色格外动人:加入疫情联防联控队伍参与体温检测、摸底排查、信息登记、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的蓝制服。
“我们突击队的原则就是,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突击队队员温思利说。黄志忠也是君子布社区青年突击队成员,让大家吃惊的是,身形瘦小的他竟干起了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送燃气罐上楼的工作。有一次,一位队员和黄志忠一起为居民送物资看到这个场景时,吃惊地说:“没发现你这么能扛,挺厉害啊。”黄志忠憨憨一笑回答:“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一定能顶上,大家都那么忙,我决不能拖后腿啊。”在温思利看来,他们突击队所有的成员都像黄志忠一样,热情、积极、能干、有爱心,50个这样的人组合起来的队伍,凝聚力“爆表”。
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君子布社区青年突击队又迅速成立了“青春快递员”团队,他们主动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代买食品、生活用品、代倒垃圾等服务。他们还用心与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互动,建立微信群,不定时推送室内运动、健康养生等视频,缓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广培社区青年突击队队长陈嘉伟:
同事们眼中的“姜茶暖男”
“伟哥,刚发的这个体温枪怎么是坏的,你快来看看吧!”近日,广培社区党委委员、社区团委书记、社区青年突击队队长陈嘉伟又在半夜接到了社区卡点工作人员的求助电话,他不敢耽误时间,挂掉电话后便夺门而出。每次接到类似的电话,不管多晚,陈嘉伟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工作人员解决问题。
在陈嘉伟的同事们眼里,这位“80”后的后勤大哥可以说是又当爹又当妈。每当卡点的工作人员遇到问题,不管大小,总是先向陈嘉伟打电话求助,陈嘉伟也非常认真对待同事的每一次求助,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前一段时间,气温突降,陈嘉伟还为夜间值守卡点的工作人员送去了热腾腾的姜茶,同事们又惊喜又感动,直呼“伟哥好暖”。“还有吗?好喝又好暖。”广培社区一卡点工作人员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手套不便于回复信息而频繁使用酒精,爱干净的陈嘉伟双手变得有些发黑。每当家人看到他那双“黑手”表示心疼时,他都会打趣说:“我这是蜕皮,退完跟剥壳鸡蛋一样。”听到这样的玩笑话,家人的心疼和担忧总会少一些。
“我现在的工作虽然很累,但能帮别人解决问题,给他们送去关怀,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抗疫‘战友’多一点温暖,大家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陈嘉伟说。
大水田社区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建丽:
身兼多职奋战疫线的“铁娘子”
她是社区防疫“最后一百米”的万能补丁:卡点测温的“补位”人员、大后方的“菜篮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身兼多职连续34天奋战疫线的“铁娘子”——大水田社区团委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建丽。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王建丽提出了工作片区“专人包干包片”。而她作为大水田西区24小时无缝连接值班负责人,通过“扎紧”一头,认真做细每一项工作,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百米”。身处战疫一线、肩负着守护一方的使命,王建丽既是“指挥员”,也是后勤兵。为了解决防控前期值守人员不足、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她第一时间在大水田社区党委群、企业群、居民群、股份公司群等发布“动员令”,为大水田社区第一批“卡点”招募到40个群众。
为了能够做到机动“补位”、发挥社区青壮力量,她迅速响应号召,组织辖区青年力量、团员、义工志愿者加入社区青年突击队。同时作为突击队队长,教会他们用奋进的姿态彰显担当。她与这些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各个防控点做起了“测量体温员”“登记员”“社区防控宣讲员”甚至是“送菜员”,不定期与“三位一体”成员上门检测体温,为企业、卡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送去“防疫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