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民治街道 日期:2022年09月09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不负重托担当作为

  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民治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以来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工作安排,按照“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要求,不忘初心,拼搏奋斗,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这一年,我们获得了多项荣誉:北站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张莹莹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白石龙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北站社区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民治街道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街道文体中心获评“深圳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这一年,我们实现了多个率先:建成全省首个以骑手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深圳首个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公园;在全市率先启用移动疫苗接种车;在全区率先完成首个标准化的“暖蜂驿站”建设并设立千万“暖蜂基金”。这一年,我们达到了多个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量全区排名第一;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保持全区前列;查违减存量任务完成率居全区首位。这一年,我们受到了多项肯定: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受到中组部调研组肯定;美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达“双100%”,得到全总机关蹲点工作组高度肯定;涉疫小区封闭管理工作得到国家检查组肯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获得区委肯定,得到区委嘉奖令10份、表扬信15份。

  一年来,我们强化凝心聚魂,尽心竭力抓学习、悟思想,学思践悟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深化“三步学习法”,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13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打造奋斗标杆”13项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五个一”系列活动190场,7个党史学习教育案例获全区推广。举办特色主题党日活动25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76个,领办群众“微心愿”320条。圆满完成12个社区党委、131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班子结构、学历进一步优化,为全面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年来,我们强化极限思维,群策群力把关口、筑屏障,疫情防控彰显新担当。牢牢守住深圳北站“第一道关口”,调配3000余人次支援,完成485万余人次落地核酸检测,实现全留痕、快检测、零传播。做细做实“社区小区卡口”,标准化设置356个防疫卡点,实施包点负责、视频督导和AI轮巡制度,率先实行“电子哨兵+场所码”模式,场所码扫码人次和频率稳居全区首位,重点地区来深人员排查数量超全区40%;建成12个平急两用阵地,完成15轮全员核酸检测。做强数据专班,专项线索核查累计30万余条,每日实现动态“双清零”,相关做法在全区推广。紧密扎牢“隔离酒店输入口”,完成集中隔离约1.7万人次,未发生隔感事件;编制《民治街道健康驿站管理手册》获全区推广,2天时间完成2家集中居家隔离酒店筹建工作,暖心服务做法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特别是今年2月下旬以来,以迅速果断的行动、严密科学的管控、温暖用心的服务,先后完成11个封控管控区、涉及近12万人的管理服务工作,最短时间内实现动态清零,受到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移动产检车开进管控区、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临时产检室等服务做法得到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一年来,我们强化破冰观念,不遗余力兴产业、促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2.08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0.74亿元,同比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9.7亿元,占比超全区的三分之一,总量居全区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区率先组建11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据库”,推动华师兄弟等7家企业智能制造转型、48家中小企业参与业务上云计划,打造全区首批4个数字经济示范楼宇,汇隆总部大厦成为产值超百亿的数字经济“高产田”。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开市客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信资本、徽商银行等一批大型优质企业落户,北站壹号等产业载体投入使用,建成、在建产业空间约100万平方米。集体经济稳步发展,3家股份合作公司与市属国企结对合作,20家股份合作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约2倍。企业服务扎实有效,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12次,解决困难问题50余宗;上市企业达8家、总部企业增至14家,新增亿级企业24家、规模以上企业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

  一年来,我们强化标杆意识,齐心协力抓建设、优环境,都市核心呈现新面貌。北站国际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完成投资203.15亿元,持续领跑全市重点片区;龙华城市客厅开馆,“两馆两院”等项目推进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打通临龙路“断头路”,完成慢行系统改善近10公里,新增非机动车道约4公里,完成约1.8万个充电桩建设。城市发展空间加速拓展,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减存量任务134.49万平方米,完成樟坑地块明润、彩悦大厦拆除和深大城际民治北站段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全年土地入库10.29万平方米,连续7年超额完成任务。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建成2个花园路口、2条花景大道、3个共建花园,新区大道环境全面优化;全区率先聘请381名垃圾分类导师,垃圾分类桶点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五星级宜居社区”增至3个,海绵城市面积拓展62万平方米,油松河、牛咀水水质显著提升,全年空气质量各项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一年来,我们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力挖潜能、提质效,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考核排名各街道第一,“i社区·码上办”注册用户超10万人,“智治横岭123+”试点受到各级高度肯定。激发多元共治活力,探索构建“一社三会”工作机制,得到全区推广;北站社区“多元共治让基层社会治理迸发新活力”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深圳47条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推广。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全年治安、诈骗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5.5%、31.8%;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化解重大矛盾纠纷218宗,成功调处纠纷案件1063宗,调处成功率99.16%。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以优秀档次完成市挂牌督办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建立15项应急安全机制,以优秀成绩通过4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验收,“扫雷”清除1.6万处安全生产隐患;常态化开展北站周边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约3.4万宗,排查整改交通设施隐患470余处。

  一年来,我们强化民本理念,用情用力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达到新高度。民生项目强力推进,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格致中学等6所学校投入使用,简上体育综合体建成开馆。完成15项民生实事,实施257个民生微实事。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建成龙华区首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新建2个养老服务站点,全区率先备案4家托育服务机构。组建7个骑手站点工会小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建会取得“双突破”。文体惠民持续繁荣,获得省级文体赛事银奖1个、市区级奖项15个,《特区小站》入围全国群星奖复赛,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打造12个“青年之家”,辖区志愿者超7万人,服务时长超20万小时;成立全区首个民营医院妇联、首个物流快递行业妇联;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6件,答复率、满意度均达到100%;建成龙华区首个国防教育公园;深入推进凤山县、龙窝镇对口帮扶工作,完成消费帮扶逾500万元,民治工商联获评广东省“四好”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强化奋斗精神,持续加力打基础、强品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建基础稳步夯实,物业小区党支部单独组建率达100%,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55个,组建龙华区首个灵活就业行业党支部,推动建立“1+N”环深圳北站组织架构。完成北站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新建6个党群服务V站,高标准完成民治奋斗者广场建设,环北站奋斗党建生态圈初具规模。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制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0项措施,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15项行动,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实施新进公务员导师帮带制,建立干部攻坚突击队,安排50名干部集中攻坚疫情防控、综治维稳等专项任务;举办两期社区“前哨”短训班,轮训社区优秀骨干80名,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全年共立案23宗,发出廉政提醒函8份,常态化监督检查482人次,督促整改问题634个,建立各项管理制度23份,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完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项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历届班子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一份份数据的背后,汇聚了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夜兼程、攻坚克难;一张张高分的答卷,是广大民治市民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广大干部职工、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志愿者和全体市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展现了一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画卷,体现了困难面前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此,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全体干部职工、辖区广大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所有关心、支持民治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的奋斗,我们深切感受到:旗帜决定方向,必须始终确保政令畅通,强化执行落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在民治落地生根;民生决定民心,必须始终倾心为民服务,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改善民生中不断汇聚民心、凝聚民力、汲取民智;作风决定作为,必须始终依法守纪办事,把纪律规矩和法律法规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基本标尺,做到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干决定实绩,必须始终全面履职尽责,把全部心思用到干事上,把主要精力放到落实上,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今后发展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二、不负重托,担当作为,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

  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区委二届二次全会发出了深入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的动员令、任务令,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在刚刚召开的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卫书记在参加民治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赋予我们在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的重任。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不负重托,担当作为,进一步激扬锐气、朝气、勇气、志气,奋力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

  (一)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站位全局,叠加的机遇引领我们加快发展。从国家战略机遇看,深圳迎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一系列重大利好。从时代发展机遇看,世界格局“东升西降”总体趋势加速演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民治地处深圳都市核心区域,是中央活力区的南部中心和“三廊”起点,区委明确赋予民治“都市门户”的定位,民治定位优势愈发突出;随着北站国际商务区加快建设,深大、深惠城际快速推进,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巩固,外溢效应将持续扩大,这些都为民治注入新发展动力、带来新发展机遇。

  把握大势,光荣的使命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市七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均明确指出“扎实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区第二次党代会系统描绘了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宏伟蓝图,为民治抢抓机遇、再谱新篇提供了明确路径。面对使命和重托,只有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才能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我们必须不停顿、不懈怠,振奋精神、争先创优,推动民治发展再上新台阶!

  审视自身,艰巨的挑战需要我们加速转型。当前,区域发展百舸争流,竞争更加激烈。纵观市内各区发展,先进地区优势更加凸显,兄弟街道你追我赶。对于民治而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民治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区委要求比、与先进地区比、与群众的期待比,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民治近80万人的强烈期盼,我们没有理由夜郎自大,没有本钱自我陶醉,没有资格停滞不前。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外抓机遇、内激潜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必须找准前进方位,明晰发展路径

  要清醒认识“四个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民治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民治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第三产业大而不强,数字经济产业占比较低,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二是对照高品质生活要求,辖区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城中村精细化管理面临较大困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短板;三是对照高效能治理要求,辖区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社会治理工作承压较大、任重道远;四是对照高素质队伍要求,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和数字治理能力与形势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要精准定位“四个目标”。从民治地理区位、发展定位及“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要求来看,民治发展要锚定四个目标:一是数字之城。发挥北站国际商务区龙头作用,科学合理谋划产城布局,大力推动数字城区、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彰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的窗口。二是善治之城。强化基层治理创新,持续深化“党建+科技+治理”模式,探索高密度城区治理路径,加速形成全周期治理格局。三是幸福之城。聚焦人、城、产,推进“三生融合”,加快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配套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奋斗之城。继续推进奋斗街区标杆和城市基层党建标杆街道打造工作,让党建引领奋斗文化释放磅礴精神力量。

  要坚持把握“四个关键”。加快实现民治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四个关键”。一是标准方面,要突出“高”的要求,都市核心区建设必须严格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标准,确保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二是效率方面,要强化“快”的意识,对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落实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用高效率的工作推动高效率的发展。三是质量方面,要注重“强”的导向,大力实施“质量强城”,在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突出质量提升,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四是统筹方面,要实现“全”的效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在协调均衡中聚合整体效能,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三)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必须改进干部作风,强化发展保障

  要秉持“三种心境”。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和责任使命,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是要守住民本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要把经得起群众评判作为开展工作的标准,切实做到不负人民、无愧内心。二是要强化责任心,牢记岗位职责,把心思集中在抓工作中,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盯住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做到潜心谋事、扎实干事、努力成事。三是要保持进取心,消除职业倦怠、克服能力恐慌,保持积极的奋斗姿态,跳出“小我”的桎梏,在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干出成绩,在风吹雨打、摸爬滚摔中提升素质。

  要弘扬“六类作风”。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必须以扎实的作风提效率、抓执行、促落实。一是学习研究,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开阔胸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二是真抓实干,做到立说立行、不等不靠、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工作一抓到底,问题抓到解决为止。三是攻坚克难,敢于钉钉子、啃骨头,舍得下大力气,花苦工夫,做到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克难而上不留难。四是敢于担当,增强敢于决策、敢于负责的胆略和气魄,勇于挑担子,善于处理复杂矛盾、解决棘手问题,敢于承担风险。五是改革创新,对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创新突破;对阻碍发展的,勇于革除,以“亮剑”的锐气和胆量破解发展难题。六是勇争一流,敢与强者比、敢与高者攀、敢与快者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干劲,纵向比创纪录,横向比争上游,以一流的智慧和力量贡献一流的工作业绩。

  要落实“三个严格”。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我们就越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行动统一、步调一致。一是严格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实施,堵塞工作缺陷和漏洞。二是严格行为规范,要切实加强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行为养成,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中工作生活,真正做到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纪律自觉。三是严格纪律要求,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最后一米,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真正体现“严管就是厚爱”。

  同志们,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的奋进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嘱托、起而行之,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锚定目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民治发展新篇章。

  三、高质量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街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0+10”工作安排,贯彻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区委二届二次全会及区两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勇立标杆,着力在建设高层次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突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链式整合、集群带动,推动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数字产业发展能级。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力争4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华傲数据、深电能等规上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打造制造企业生产数字化改造标杆。前瞻布局潜力产业,积极引进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数字产业、新兴产业。实施数字产业集群行动,新增一批数字经济示范楼宇,支持汇隆总部大厦等数字产业楼宇做优做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楼宇集聚圈。

  做优四大现代服务业。提速金融服务业发展,推进徽商银行、国信资本等金融机构落地,持续深化产融结合。构建更高品质商圈体系,加快开市客项目建设,推进夜间经济示范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引入新零售业态,做旺红山6979、上河坊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培育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深国际华南物流中心二期建设。发展高端化、国际化专业服务业,支持美团、华阳国际等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设计产业园一期建设,引进一批优质法律、会计、设计咨询等服务机构。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生产“要素库”,发挥深圳北站交通优势,主动链接粤港澳高端要素资源,促成企业精准匹配生产要素,降低企业成本。深化“拎包入驻”模式,完善领导挂点、“一项目一专班”、企业诉求数字化闭环处理等服务机制,更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房等困难。统筹实行更具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探索联合执法、一站式服务、企业服务评价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加快横岭、宝山工业区等项目升级改造,推动天马总部大厦建设、华南物流园升级改造,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自有产业用地扩容提质,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发挥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等平台作用,积极引进培育港澳人才、创新团队,建立国际化人才库。加快推进国际化街区、国际人才街区建设,构建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圈,依托红山国际服务中心完善国际化人才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二)在提速城市建设上勇立标杆,着力在打造高标准都市核心上锚定更高目标。发挥北站国际商务区核心引擎作用,持续优化全域发展布局,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发展空间,推动民治都市核心品质快速提升。

  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发挥北站国际商务区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推动招引落户一批优质金融、科创、总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推动开工建设高端酒店、深圳高铁总部、担保总部大厦等项目,加快北站超核枢纽等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引擎”动能。开展北站国际商务区产业空间统筹规划研究和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研究,实施致远路、龙汇路等5条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推动留仙大道慢行系统提升、北站空中连廊等项目立项,提升北站国际商务区内涵品质。

  打造数字城区样板。大力推进“新城建”,开展民繁路数字化道路改造,建设一批智慧交通路口,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推动北站中心公园未来城市场景开工,完成北站片区数字孪生城市试点,探索构建“数字城建”系统,逐步开展链接区级数据的重大公共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试点BIM、CIM应用,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动态、重点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深惠、深大城际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梅观高速、民乐路市政化改造等重点工程,推动开展宝鹏通道、皇岗路快速化、民康路和华南路路段改善等4项提升工程,持续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制定“三个一批”滚动项目清单,重点实施白松二路断头路、宝山西路、规划路、开市客配套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品质提升工程。开展“五个一批”短平快慢行设施改善微工程,探索慢行系统改造“民治模式”。

  增量提质空间支撑。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配合推进梅林关片区规划研究,完成民治中心地区法定图则局部修编。加快推进樟坑、民治、牛栏前、梅林关等片区土地整备,完成深大城际民治北站段清拆移交和深惠城际项目征收补偿工作,统筹开展一批旧改更新项目。持续探索控停违建处置新路径,保持违法建筑高压打击态势,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量、减存量”,完成区下达考核任务。

  (三)在打造优美环境上勇立标杆,着力在塑造高颜值城市品质上展现更新风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标先进地区市容环境标准,全面提升辖区城市形象,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民治。

  加快推进公园建设。推进民治体育公园、玉龙滨水公园、油松河碧道等项目建设,建成1个花漾街区、2处亲水公园、2个城市公园、3个社区共建花园,探索建设“智慧公园”,实施横岭四区社区公园等一批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构筑“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相融”生态宜居格局。

  着力改善景观品质。推进“一路一景一特色”,打造民宝路儿童友好街区、中梅路艺术大道、腾龙路景观大道,提升红山片区辨识度。开展新区大道、龙华大道提升工程,对民乐老村、上河坊、民乐村、五和大道等区域外立面进行整治提升,刷新龙华南片区城市门户印象。建设旺民街东段休闲街,推进港澳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休闲特色街区。

  打造城中村治理样本。深化“城市管家”治理模式,完成“瓶改管”、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等建设任务,完善城中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健全出租屋隐患分级管理机制,探索城中村全周期治理新路。开展南景新村、龙塘新村整治工程,建设一批具有烟火气息、展现现代文明的宜居宜业宜游文明新村示范。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实施“行走民治”行动,以更细功夫纵深推进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双提升”。聚焦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薄弱环节,集中开展环卫提升整治行动,让每个角落都经得起细看。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推动河道水质进一步改善。统筹施工工地、道路扬尘、裸土覆绿等治理管控,构建环境污染一体化闭环监管执法体系。深化“无废城区”建设,推广垃圾分类导师制度,健全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完成垃圾分类目标任务。

  (四)在创新基层治理上勇立标杆,着力在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上体现更强能力。始终牢牢守住“三条底线”,持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市长治久安。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动态清零,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持续抓好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筑群体免疫屏障。严守深圳北站等重点部位,强化“五个风险圈层”分类管控,抓好闭环管理、社区小区卡口防控等工作。加强流调、信息专班队伍建设,提高流调、核酸检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全力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持续提升安全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加强安全生产“一案三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持续开展交通秩序乱象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加快交通智慧项目平台建设,实施一批机非分离车道、问题隐患路口改造,让道路更加畅通、安全。推进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积极探索安全治理数字应用,不断提升安全技防水平。完成8个社区的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推进河道老旧挡墙治理,完成7个边坡治理工程。

  扎实构筑基层平安堡垒。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确保政治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进一步压降辖区各类警情。狠抓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街道、社区两级平安建设中心,优化工作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减量清零”行动,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化全面依法治街建设,积极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深化“党建+科技+治理”模式,推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i社区”应用平台,探索实施一批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推进社区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深化协同治理机制,推广“一社三会”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治理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加强街道、社区纵向联通,把更多资源和服务放到社区,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治理新路子。

  (五)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勇立标杆,着力在提升高水平社会保障上拿出更实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口碑。

  提升民生供给质量。聚焦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建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华学校,推进龙华实验学校小学部、市二十七高中等4所学校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约1900个,新开办幼儿园5所,新增幼儿学位约2000个。配合加快推进“两馆两院”建设,启动白石龙文化中心、钢琴博物馆、妇女儿童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安排实施2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打造一批民生亮点工程。优化社区康复中心资源配置,新建社康中心3所。

  提升社会保障力度。聚焦“一老一幼”,推进智慧养老试点,新增3个养老服务站点,积极创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加强托育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力争新增3家以上备案托育机构。聚焦关爱救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残疾人多元就业创业新模式,用好“暖蜂基金”,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关爱。聚焦稳就业,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建设“五位一体”一站式基层就业服务示范站,完善根治欠薪全流程管理机制。

  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攻坚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首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党管武装,做好双拥工作。大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权,完善联络站点平台建设,激发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活力。探索妇联组织工作新模式,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擦亮民治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提高职工服务水平。扩大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红色资源影响力,努力打造“一馆一村一游径”。

  (六)在城市基层党建上勇立标杆,着力在抓好高质量党的建设上彰显更高站位。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纲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得更加奋发有为。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三步学习法”。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凝聚政治共识。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深入开展“示范引领”行动,推进基层党建“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在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标杆街道上继续发力。实施社区党组织“堡垒行动”,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培养,打造一批“优秀党支部工作案例”。建强物业小区党支部,探索“大支部”模式,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持续推进“三同步”,推动两新党组织覆盖率同比上升20%。深化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建设,做强楼宇党建、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以上河坊商圈为示范点,建立商圈治理协同机制,激发商圈党建活力。拓展深化“社区伙伴计划”,做强“总书记足迹”等示范性品牌。弘扬“五大奋斗精神”,打造一批“家门口”奋斗党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征地拆迁、综治维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岗位上培养锻炼选拔干部。实施“铸魂赋能”工程,开展干部培养、人员调补、能力提升三项重点计划,加强中层干部调配、老中青干部梯队、社区班子、年轻干部培育,深化“三战融合”模式,分级分类开办“前哨”短训班、“干部成长课堂”等活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建立社区党委、居委、股份合作公司培养人选库,完善机关社区“双向选拔”机制。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阶梯式谈话提醒,试点“政治体检”,推动干部作风全面改进。延伸监督触角,建立非编人员监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实行全覆盖轮审,严格防控廉政风险。探索基层廉政风险数字化防控体系,打造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全覆盖、分批次开展警示教育宣讲,厚植廉洁文化土壤。

  同志们,人间万事出艰辛,担当奋斗见精神。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干出的精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勇当先锋”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气和决心,为“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贡献新的民治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 党史学习教育“十五个一”系列活动:指“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组织一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讲一次专题党课、开展一次全员党史学习培训、开展一次‘使命·奋斗’大讨论、学习一批身边榜样、走近一批‘五老’听故事、开展唱一支赞歌感恩党活动、观看一场红色电影、制作一份党史学习主题作品、参与一次疫情防控工作、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十五项活动。

  2. 两馆两院:指市文化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和市第二图书馆、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

  3. 一社三会:指在基层社区建立居民代表议事会、社区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

  4.“1+N”环深圳北站组织架构:“1”即立足北站国际商务区内汇德大厦、汇隆大厦、红山6979入驻的数字经济企业、总部企业、创新性企业,成立汇隆中心党委;“N”即组建筑深圳市高性能医疗器械国际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支部、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党支部等一批优质非公企业党支部。

  5.“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指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抢抓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

  6. 一圈一区三廊:“一圈”指在龙华北部区域划分N个数字经济区块,打造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圈。“一区”指在龙华南部区域重点建设深圳“国际化城市新客厅”、龙华市级核心商圈、梅林关片区门户枢纽,打造中央活力区。“三廊”指在龙华全域打造三大都市走廊,即依托梅观快速路沿线打造的梅观创新走廊、依托龙澜-福龙大道沿线打造的龙澜智造走廊、依托观澜河沿线打造的观澜河生态走廊。

  7. 三生融合:指“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协调发展。

  8. 数字孪生城市:指利用城市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运用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现实运行情况的城市。

  9. BIM、CIM应用:指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化手段。

  10.“三个一批”滚动项目清单制:指“实施一批、推动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项目规划思路。

  11.“五个一批”短平快慢行设施改善微工程:指地铁口风雨连廊、天桥顶棚、交叉口无障碍渠化岛与二次过街岛、天桥无障碍电梯、行人优先全息感知路口等五类项目。

  12. 城市管家:指针对整个城市或其某个特定区域,以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方式,以“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协助”模式,委托专业的环卫或物业服务企业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项目,统筹进行集约化运营管理服务的一种城市管理模式。

  13. 瓶改管:指将瓶装液化气改换为管道天然气。

  14. 无废城区:指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5. 五个风险圈层:指按照高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中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高风险地区所在县来(返)深人员、输入风险高的省市来(返)深人员含外地隔离期满来(返)深人员、其他14天内有新增本地病例的省市及重点关注地市来(返)深人员5个风险维度分成5层管理,明确重点城市以及对应的隔离管控措施,根据国内疫情发展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16. 安全生产“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宣贯机制、应急管理责任签订机制和应急管理督查机制。

  17. 三调联动: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信访工作调解机制。

  18.“五位一体”一站式基层就业服务示范站:指提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调解维权、心理咨询等五类服务的基层服务站。

  19. “三同步”工作:指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同步推进“党建摸排、组织建设、引领服务”等三类工作。

  20. 五大奋斗精神:指勠力同心的大营救精神、筚路蓝缕的创业人精神、拼搏追梦的打工者精神、敢打必胜的大地块精神、深入一线的行军鞋精神。

  21. 三战融合:指“平战结合、战训结合、战备结合”的干部培训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