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办 日期:2021年10月11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抢抓机遇奋力作为

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勇立标杆

——民治街道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和“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之年,也是民治跨越发展的转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坚持抓排查强管控,疫情防控成绩优异。民治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重点对象多,境外返深人员、留学生、跨境司机数量一度占到全区总数的48%、57%和50%。面对艰巨的防控任务,辖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8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将“红色力量”挺在防疫一线,全面落实卡点检疫、围合管理、人员排查、隔离管控等措施,累计管控涉疫B类人员超2万人,集中隔离5000余人,管理跨境司机3.18万人次,核酸检测达3.5万人次,未发生一起疫情社区传播事件。在全市率先实施通行证管理制度,创新实践集中隔离安全管理“十步法”、关心关爱“十个一”系列措施,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隔离人员成功转化案例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疫情期间,收到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隔离人员感谢信270封和101面感谢锦旗。党建引领社区防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集中隔离人文关怀等疫情防控经验案例获得国家、省级智库平台认可。出版《民治不会忘记》《民治有你,隔离有爱》抗疫特辑,记录战“疫”历史,辖区干部群众涌现出大批“战疫先锋”,李直平、黄三丽家庭获评“全国最美抗疫家庭”。北站社区荣获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街道荣获深圳市抗疫先进集体。

  二是坚持抓产业促消费,经济发展企稳回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建28个工作组挂点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辖区企业第二季度整体复工率超90%,促成60多家企业意向贷款约1.2亿元,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合计减租超1亿元,惠及企业和租户1433家。街道领导变身带货主播开展“我为民治美食代言”系列活动,刺激餐饮消费复苏。经济指标逆势向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21%,投资总量全区第一;工业产值达360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9%,增幅居全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实现V形反转。现代商贸业运营平稳。红山6979商业中心建成开业,美团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辖区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达21家,星河COCOCITY、8号仓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运营状况良好,“上河坊欢乐小镇”夜市经济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引进美团点评、开市客、中建三局等重大项目,银盛科技、中兴网信、中诺通讯等7家总部企业进驻总部大厦,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3家科研机构入驻龙华科技创新中心,新兴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天马总部、设计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产业载体加速扩容,中航显示技术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28次,走访企业1500余家次,解决企业困难问题62宗。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建成运行,完成“同心e家”统战综合服务阵地建设,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鼓励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完善“三资”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14项制度,资产管理更加规范。

  三是坚持抓建设补短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提速。北站国际商务区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62亿元,持续领跑全市18个重点片区建设。北站壹号等重点项目均已竣工。北站片区完成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两层空中连廊规划设计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打通宁远路、向荣路等4条道路,加快民丰路等15条道路建设,地铁6号线全线贯通,辖区纵横交通干线和微循环交通网络更加便利。民旺街、金侨街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华侨新村等3个片区配电设施建设和13处危险边坡治理。辖区建成1023个5G基站,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完成土地整备入库14.04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14%,连续6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提前2个月完成60.39万平方米年度减存量任务,完成率达100.6%。17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横岭工业区与横岭旧村完成实施主体确认。圆满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任务。全面完成47个城中村深度综合治理,南源新村等25个城中村通过优秀城中村评审,获市财政奖补资金2.07亿元。城中村治理整体优秀率60%,全区排名居前,民乐村获评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十佳城中村”。

  四是坚持抓治理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形势总体平稳。成立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等3个委员会,搭建社区群众诉求处理“6+1”工作平台,组建调解志愿者队伍、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推动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全年累计受理信访件超1万件,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7.6%。交通隐患全面整治。成立18支城中村交通安全护卫队,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和劝导服务力度。整治各类交通安全隐患442处,整改占道施工隐患97处,整治绿化遮挡视线75处,完成56处事故路段整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1万宗,完成电动自行车备案4.4万辆,道路交通事故总数同比下降64.4%。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四强化”“六个到位”安全管理机制,完成1.6万家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筛查评估,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510次,检查场所6.57万家次,整改安全隐患3.68万处,罚款624万元。检查各类场所消防安全5.5万家次,整改隐患超1万处。全区率先推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监管机制,保持食品高频抽检,检查样品1.4万批次。辖区安全形势整体稳定。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构建“12+7+2”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500米法律服务圈。加强法治阵地建设,新建民治公园等4处法治文化公园和法治长廊,开展人民调解、未成年人保护、民法典等各类宣传活动100余场,派发宣传资料28万份,受众60余万人,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民泰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五是坚持抓整治重提升,城市形象焕然改观。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践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社区巡查督导,强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综合执法,清理乱摆卖、超门线经营等城市乱象4.2万宗,立案处罚177宗,罚款70余万元,“城市六乱”现象明显减少。市容品质显著提升。高标准完成民治大道特色商业街改造工程,沿线景观、人气明显改观。完成华南路、新区大道等路段沿线8处景观改造和花园路口建设,新建2个街心花园,完成环城绿道(绿谷公园段)建设,玉龙公园高标准建成开园。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建设花园小区垃圾分类设施390套,基本实现硬件设施全覆盖。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街道、社区河长巡河1700余次,完成牛咀水等5条河道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大气扬尘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0%。建立7个园区共167家企业污染源清单,全面开展涉水面源污染排查整治,完成8类4200余家排水商户检查,问题整改近500家次,整改率达100%。城市文明风尚彰显。圆满完成第六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印发《致市民一封信》20万份、《市民文明手册》12万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街道获评“广东省文明单位”,居民代表张莹莹、辛钧辉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白石龙社区荣获“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

  六是坚持抓服务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大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市第二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及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以下简称“三馆两院”)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辖区新增社康中心3家,全国首个妇女儿童健康主题馆落户民治,街道级长者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招标。加快推进民丰学校、龙飞学校、第二十一高级中学建设,安居房工程瑞龙苑、尚龙苑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全年审批民生微实事项目195项,支付民微资金2400万。加快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民治街道被授予“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红山国际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为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归国留学生打造境外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完成辖区境外人员公共服务需求和满意度调查,设计制作民治国际化街区生活指南,大岭等4个社区率先制作双语社区公约。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高标准打造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点,退役军人服务经验在国家部委视频会议上作专题报告,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全市代表顺利通过国家检阅,街道荣获“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开心麻花等专业艺术团队进驻红山演艺中心,原创大型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受到社会各界好评,36项文艺精品获省、市大奖。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七是坚持抓效能转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基础稳步夯实。以市委组织部挂点联系为契机,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新组建花园小区、城中村及“两新”党组织54个,拓宽党组织覆盖面。在全区率先推开“三步学习法”,兴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热潮。推动北站社区与武汉东湖新城社区以“牢记嘱托、携手共进”主题开展结对共建,经验做法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北站社区党委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深入。北站社区率先试点的“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模式获全省推广,完成街道智慧指挥中心和12个社区智慧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信息平台运用,全年办结1.75万件实有事件,办结率达99.6%,在全区率先试点推广i社区小程序,注册用户达7.6万。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治不会忘记”特别党课和“强基”训练营,系统提升基层干部素养。提拔重用科级干部13人、社区党委书记3人,24名干部获得职级晋升。圆满完成12个社区党委和21个居委会换届,一肩挑比例达100%。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力量持续壮大。监督执纪更加严明。阶段性完成社区巡察整改任务,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45项,审减资金300余万元。基本完成社区纪委标准化建设,大岭社区纪委谈心室成为全市样板。严抓执法、安监、城建、劳动等关键部门监管,紧盯窗口值班、市容巡查、外包服务等薄弱环节,排查问题线索28条,受理各类举报16件,立案30宗。

  二、“十三五”工作回顾和“十四五”展望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5年来,风雨砥砺,岁月如梭,全体民治人经过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五年的历经风雨,见证了一座新城加速崛起。民治从城市副中心蝶变为深圳都市核心区,与龙华中央活力区叠加建设。地铁4、5、6号线纵横贯穿,辖区交通路网不断织密,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直达香港仅需15分钟。北站国际商务区建设日新月异,累计完成总投资超1200亿元。总部大厦、科创中心、北站壹号等商务楼宇拔地而起,都市核心区城市天际线雏形初现。岳盟、宝山、横岭等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民治发展动力与活力持续增强,开发建设速度与质量齐升。

  五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两项发展全面突破。一是基层党建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党建标准化建设,建成“1+12+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171个新型领域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两个覆盖”。成功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北站样板”,城市基层党建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整体提升,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北站社区党建经验代表全市城市基层党建成果,接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二是经济实力和效益取得重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超10%,商业综合体从0增至10家,民治全面进入MALL时代。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日益壮大。辖区写字楼超80栋,区属产业载体超17万平方米,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总部企业7家。集体经济加快转型,20家股份合作公司资产规模增长至60亿元。片区规划建设提速,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增长即将迎来“厚积薄发”。

  五年的攻坚克难,实现了三种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城市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着力整治各类城市乱象,持续优化市容环境,建成体量62万平方米的北站绿廊,完成48处花漾街区、街心花园建设和绿化景观提升,5条河道实现常态化清淤管养,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18座、公共洗手间12座。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民乐村治理经验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中央督导组高度肯定,成为物业进城中村全市样板。实现北站中心公园、白石龙音乐公园等4座大型社区公园高标准开园,辖区公园达4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二是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持续探索构建协同高效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和科技运用,民治被列为全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先行街道。2019年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观测基地与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研究基地相继落地民治,形成“双基地”格局,基层治理“民治经验”获全国知名专家高度认可。三是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497个,使用资金达2.267亿元,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建成学校7所、扩建学校2所,新增公办学位超1.8万个。新建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800个,完成幼儿园民办转公办35家,极大化解学位紧缺矛盾。“三馆两院”市级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落地民治,区级文体、医疗设施加快配套,四级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构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过去的一年,街道顶住疫情防控巨大压力,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优异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民治人不懈努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民治发展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为“五个不适应”:

  一是机制和能力不适应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的需要。辖区学位矛盾、物业纠纷、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群众诉求复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与能力依然不足。二是公共服务资源不适应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辖区医疗、文体、教育、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缺口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城市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平衡。三是精细管理水平不适应城市快速建设的需要。辖区人口流动频繁,职住分离现象普遍,城中村居住密集,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四是产业升级调整不适应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民治经济总量偏小,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缓慢,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五是干部奋进实干劲头不适应民治跨越发展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在巡察中依然发现不少庸、懒、散等问题,干部作风转变跟不上民治跨越发展的势头。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龙华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的重要五年,民治已经进入加速建设都市核心区快车道,未来发展可期。“十四五”期间,按照市委、区委工作部署,为努力实现主要发展目标,力争将民治打造成为五个“街区标杆”。

  以人城产融合发展为导向,打造国际都市街区标杆。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推动硬实力和软实力协同发展,增强都市核心区建设品质和活力。扎实推进国际人才街区试点建设,依托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红山国际服务中心等“三个平台”,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全链条人才服务,打造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高标准打造国际化街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生活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双语环境建设。建成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打造深港澳合作示范区。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引领,积极融入全市“一核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体系,全力推动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建成全市首条环城绿道和国际一流北站绿廊,推动大脑壳山打造成串联塘朗山与银湖山,远眺全市九区的龙华中央公园。对标世界一流,建设国际化“城市超核”等一批城市新地标,打造龙华南部活力体验轴线。

  以区域化平台载体为依托,打造现代产业街区标杆。突出片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相互融合,全力推动北站国际商务区、梅林关门户、华南国际物流园升级改造等“三大片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深圳北站数字孪生城市。北站国际商务区突出总部经济、国际商务、金融服务、购物休闲等功能,重点打造具有CBD属性的高铁经济集聚区和深港澳合作生态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国际城市新客厅”。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深圳中轴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总部基地,将总部大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和辨识度的名片型总部基地,积极引入百亿级总部企业。梅林关片区建成南部门户枢纽,突出总部、创新、生态功能,盘活梅林关土地空间,优化片区交通组织。加快建设华南区开市客总部,依托天马微电子等企业,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产业,打造美团全国消费数据中心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中心。发展特色楼宇经济,引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民治商圈发展中高端消费业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打造市级核心商圈,以地铁4号线为链串联打造一批综合商圈和夜间经济示范点。

  以高密度城区治理为重点,打造数字治理街区标杆。探索最广泛的连接、最精准的计算、最立体的应用,推动构建新型数字政府运行模式,以智慧治理创新推动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智慧指挥中心联动运行,持续深化运行“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模式,打造基层党组织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社区治理数字赋能,构建更科学、更精细、更敏锐、更安全的数字治理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民治实际的高密度城区智慧治理路径。推动治理系统整合运用,破除数据“壁垒”,实现社区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大社区视频监控、可视化设施、物联感知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创新运用视频AI、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构建“数字治理”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推动建立权利、责任、利益相统一的责任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为“数字治理”保驾护航。

  以优质化公共服务为核心,打造幸福人文街区标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让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综合交通保障、社会综合治理,提升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便民服务水平,为城市管理和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高标准建设“三馆两院”、龙华中央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融合公共服务体系。积极组织深港交流,推动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举办,打造深圳北国际艺术核心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大治水提质力度,提升市容环境面貌和公共文明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学校场馆、公园绿道、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到2025年新建成幼儿园15所、义务教育学校14所。全力打造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街道,探索长者饭堂建设和运营模式,推动“五级长者服务网络”建设,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度。

  以标准和质量建设为支撑,打造党建示范街区标杆。强化基层党建总体谋划,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推动各领域党建有机融合。整合梳理社区“社区智囊团”、社区议事会、居民恳谈会等各类机制,完善构建“一社三会”工作机制。深化党建带群建,全面铺开人文社区创建工作,加快奋斗文化圈打造,系统化诠释标杆街道内涵。完善提升“两新”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园区、企业“两新”党组织管理,实现社企融合、协同共建。加强城中村等人群密集区域24小时党群服务V站建设,在提升街区品质、传递城市温度中深化引领实效。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数字+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增强党建凝聚力、引领力。加强干部队伍培养锻炼,优化人才载体建设和服务环境,为街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要解放思想,提质提速,全面融入数字龙华建设和“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开好头、起好步。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牢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严密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扩散,严防疫情聚集反弹,坚决守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理、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好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强化社区小区围合管理和卡点检疫。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正面宣传和健康教育。加强对一线防疫人员、管控对象人文关怀和特殊照顾。

  加强重点区域防控。强化集中隔离场所、健康驿站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人员转运、核酸检测、健康管理等关键环节防控措施。抓好高铁及客运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充分发挥零售药店、私人诊所、社康机构“哨点”作用,完善药店-社区-防控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落实重点人员健康监测。

  加强重点人群管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加强国内中高风险来深人员排查,实施全流程健康管理。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跨境货车司机“三点一线”闭环管理,实行每日轨迹核查。加强督导检查,扎实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管控,严防漏管脱管。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好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二)着力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空间,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为主轴驱动,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

  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推动“三大片区”产业空间开发建设,推动龙华设计产业园、天马总部大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总部大厦、科创中心等产业载体,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企业,为企业落地提供便利、全面、高效的配套服务。吸引港澳创新资源、国际优质产业向民治集聚,打造深港澳合作示范街区。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体、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民治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华南区开市客总部项目建设,助推美团探索无人智能配送,争取南科大等高校研发项目落地民治。积极引导智慧商店、无人超市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社区电商等线上经济、网红经济。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地铁4号线、民治大道、龙华大道等沿线商业活力带,建成上河坊夜间经济示范点,加快打造红山6979、8号仓等市级综合商圈、区级特色商圈。做好企业跟踪服务,为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开展“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支持专项行动,着力帮助辖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等问题,积极对接服务好辖区3家科研机构。强化法治思维,加大企业违法打击力度,构建公平、公正、法治营商环境。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突出城市发展的规划引领,以都市核心区目标定位,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助力五个“街区标杆”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推动“三馆两院”、龙华中央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25个城中村燃气改造,力争实现燃气改造全覆盖。推动慢行系统完善建设,完成民塘路-留仙大道交通改善、民旺街(新区大道-长顺路段)工程建设。打通临龙路、白松二路等断头路,完成6个重点路口微改造,新建非机动车道里程40公里,建成龙塘停车场综合体。推动龙飞小学、龙翔小学、龙华区实验学校小学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华学校开工建设。

  推动城市规划建设落地。推动北站国际商务区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咨询成果整合深化,推进法定图则修编、片区专项规划及精细化设计,加快推动“城市超核”地块土地出让。推动梅林关片区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加快梅林口岸地块回收、华南物流园升级改造,释放城市存量空间资源,争取更多市、区重点项目落地民治。完成113万平方米查违减存量任务,扎实推进征地拆迁、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完成彩悦大厦等三栋楼征拆,扫清城市发展障碍,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完成白石龙路、民繁路花景大道景观提升工程,实施龙华大道、新区大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上河坊酒吧街、民塘路一级花漾街区建设,完成民塘路社区公园、行知小学、民德路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白石龙一区、梅花山庄等8处危险边坡和挡墙治理。全力打造深圳北站、北站国际商务区、国际化街区、中央活力区等经典城市IP,塑造具有辨识度的街区IP体系。

  (四)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提升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数字治理改革试点,全面整治消除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发展。

  强化基层治理数字赋能。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线上线下相融合,探索数据智能分析、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快捷高效的数字治理模式。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智慧指挥中心联动运行,争取更多数据资源向基层倾斜,针对社区治理痛点、难点问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微治理应用场景,推进横岭三区智慧城市管理、南源新村智慧消防等场景试点运行。通过“接、改、建”的方式,整合辖区一二类监控探头,强化视频数据资源分析运用。深入推进“党建+科技+治理”运行模式,加大“i社区”推广力度。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大辖区物业、劳资、学位等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力度,推动历史积案化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1+3”专业调解队伍。落实领导包案、接访制度,加强部门与社区联勤联动,推动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稳控和矛盾纠纷化解。加强深圳北站等重点部位反恐防范,推进民泰、民强、樟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深化治安群防群治,力争总警情下降幅度位居全区前列。加强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打造街道心理服务中心、反邪教“关爱工作站”,完成12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一线三排”机制,强化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和执法处罚,推进工业园区、小微企业、“三防”系统和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五员”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保障好群众舌尖上安全和药盒子安全。整治消除“三合一”等消防安全隐患,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高标准通过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考核验收。整治消除一批交通安全突出隐患,维护校园周边良好交通安全秩序。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做好“三防”“地防”工作,及时消除内涝等隐患。

  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权,丰富开展人大、政协代表专题议事会、协商会和课题调研,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稳步推进统战工作,加快党建统战综合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三化四有”工作机制,推行数字化执法,强化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12+7+2”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精准、有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不断深化“法律四进”,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完成5个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五)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市容环境,塑造中央活力区形象。深入推进“三生融合”生态之城建设,全面建成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的美丽民治。

  不断提升市容环境水平。深入开展市容环境薄弱环节整治,补齐环境卫生突出短板,严格落实“环境长”制度,系统整治户外广告、城市立面、横幅标语等市容环境问题,确保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检。统筹治理道路反复开挖、随意占道、乱设围栏、噪音扰民等乱象。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科技引领分类,推进“无废城区”建设。新建5座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4座垃圾转运站和2座公共厕所。巩固城中村三年整治成果,推动城中村硬件、软件管理升级。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治水提质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任务,大力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推动河道周边“碧道”建设,推进“三产”“三池”涉水污染源以及城市面源的污染整治和长效治理。扎实推进横岭片区和民治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面统筹施工工地、道路扬尘、裸土地覆绿、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等治理管控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努力提高公共文明水平。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探索“主体责任+社会协同”的“文明众筹”管理模式,强化公共场所经营业主文明管理主体责任。大力推广实施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文明习惯。组织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道德楷模“传、帮、带”引领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更高水平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民生资源供应。推进行政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完善推广长者食堂长者助餐服务机制,统筹做好残疾人、慈善、扶贫工作。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实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加快街道级的长者服务中心及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建设,引进智能养老设备,推动实现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实施800个社区民生微事实项目。新建一批公益性体育设施、流动图书服务点和关心下一代小书库,丰富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加快建设国际化街区。推动建成培桥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加强街区双语智慧服务建设,提升辖区基础设施国际化元素,对街道窗口人员开展国际礼仪、英语培训,聘请专业团队对红山国际服务中心进行运营管理,深入推进国际人才服务,积极打造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推动“三个平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动共办,加大国际化街区宣传推广,丰富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营造更加国际范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营造良好国际化氛围。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大力推动工青妇组织覆盖纵向延伸,做大做实工会普惠制服务,探索建立国际化志愿服务队伍,培育成立全区首支“巾帼心理志愿者队伍”。打造龙悦居家庭健康俱乐部计生服务品牌、深圳北站义工服务品牌,稳步开展市“反家暴示范点”工作。扎实做好征兵、双拥、统计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七)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基层党建,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好新时代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以“跟党一起奋斗”为主题做好建党百年红色教育“大文章”。

  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市委组织部挂点联系为契机,推动“一社区一党建品牌”建设,在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标杆街道上下功夫。全方位推进党群共建人文社区工作格局,擦亮北站社区“共享会”品牌,高标准完成“一街道一奋斗者广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奋斗文化圈打造。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探索推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在增强党支部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推进上河坊商圈党建、党建+互联网建设,提质升级“两新”组织党建。加强对党群服务阵地规范化管理和差异化运行,推动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打造廉洁担当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头雁”工程和“强基”计划,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为基层治理储备强大功能。深入推进区委巡察整改工作,完成社区纪委组织设置、硬件设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管理与经费保障等各项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街道内控流程管理,从严做好审计监督工作,防范发生廉政风险。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打造德逸公园、民治村史馆等廉洁文化教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