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053983602N/2024-00108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9-06
名称: 龙华开启高密度城区垃圾分类新征程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06
主题词: 垃圾分类 新征程 开启
【打印】 【字体:    

龙华开启高密度城区垃圾分类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4-09-06  浏览次数:-

  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提升至98.66%,参与率达98%,生活垃圾月回收利用率最高达51.8%,厨余垃圾分类率日均值达25.25%。一组简洁的数据,实则呈现的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四周年以来,龙华区上下齐心、砥砺前行,在垃圾分类征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然而,时至今日,分类工作该如何推进?这个全社会都在思索的问题虽无标准答案,但在龙华区,他们致力创新,勇于尝试,“空杯减塑”“执法直播”“书记茶话会”、物联感知系统……一个个创新项目、智能设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龙华快步前行,在一次次创新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是决心和行动,是一种以奋力冲刺的姿态,持续探索更高效的分类之路所呈现出的饱满热情,正源源不断为建设美丽龙华、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着智慧与活力。

  高密度城区治理破局,创新引领是关键

  据统计,目前龙华区可回收物日均处理量最高达1694吨,厨余垃圾日均处理量最高达891吨,有害垃圾回收量日均处理量最高达70千克。

  实际上,龙华大部分居住区域的人口密度约为全市的3-4倍,从这方面反映出的垃圾产生量显得更为形象,也可想而知,龙华区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然而,数据显示,龙华区生活垃圾月回收利用率仍可最高达51.8%,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由此可见,即便面对重重压力,龙华区也总能将其转化为更为强劲的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并迈向实效性方向。换句话说,在高密度城区的治理环境下,龙华区探索出的破局之路更显创新、更具韧性,也必将走得更远。

  面对挑战,龙华区加强统筹规划、凝聚各方合力,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以街道为实施主体,社区为行动单元,深入开展“百分百行动”达标社区创建、“志愿百日行”等活动,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落地,而这其中不乏有许多创新的做法。

  红山社区通过“街区定格制”模式,打通垃圾分类“神经末梢”。“红山共理”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天方夜“谈”破解城中村垃圾分类难题;大浪街道龙平社区推动“三三制”,点线面三结合、家校社三联动、党群物三齐心,并以家庭为依托,校园为载体,社区发起,成立社区蒲公英少先队中队,深入校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不断深化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龙华街道龙园社区组建了2支环保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志愿队伍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评选优秀家庭优秀个人、知识竞赛或游戏互动等方式来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深圳市2023年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评选活动中,龙华区首批12个申报社区全部被认定为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达标社区,其中 9个社区评定为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百优社区。

  以此契机,龙华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创新治理力量,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活动,串起基层治理共同体,撬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共同进步。截至目前,全区“百分百行动”通过达标社区答辩的已新增到25个。

  推动全民参与分类,品牌赋能增效

  龙华区人口密度大,生活垃圾随之增多,而高流动率则导致垃圾分类宣导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有了创新的手段,那么接下去需要的,便是能够实际落地的创新举措。

  为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近年龙华区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开启“头脑风暴”,激发各种思路碰撞,创新打造了垃圾分类系列推广品牌,品牌再衍生出系列创意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以往传统做法主要是入户、街面宣导,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累计入户宣传330万户次,确实达到了覆盖广的目的。但后来发现,这种做法虽有成效,但离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还有一定距离。“主要因素有两点,一个是群众‘知,但不全知’,另一个是‘做,但不愿做’,缺乏主观能动性,未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工作便很难持续推动。”工作人员坦言,抓住痛点,方能打开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天地。

  鉴于此,龙华区根据特殊的人口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创新开发、引入了系列品牌。例如,“空杯减塑”品牌联合品牌餐饮门店对店内空的纸塑饮品杯展开专项回收,打造“壹方天地”等多个商圈标杆,提倡顾客使用自带杯消费,从源头减少塑料杯的使用。截至目前,已回收约18.95万个塑料瓶,日均减少使用近3000个塑料杯。

  “书记茶话会”品牌,以社区书记为主导,汇集各方人员力量为垃圾分类建言献策。通过现场答疑、政策解读、交流探讨等方式引导群众共商分类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120余场“书记茶话会”,解答群众分类知识、政策问题400余项。“执法直播”品牌,首创“导师引导+执法警示”,并在全市推广。

  成效斐然,就拿“美丽龙华垃圾分类十四类场所专项执法直播”来说,自该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超22万人次在线观看。“一方面,加深了群众对垃圾分类条例的认识;另一方面,2022年至今该项目累计立案2032宗,执行罚款136万余元。劝导的同时加以执法、警示,让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工作人员说到。

  数字治理,先进设施成为垃圾分类标配

  自《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龙华的居民小区、城中村也都纷纷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新探索!

  傍晚时分,在龙华民治某小区的垃圾分类点,住户们纷纷带着分类好的垃圾前来投放。该小区的垃圾分类站已经升级到可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运-分拣 -处理-管理”全流程监控和垃圾分类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您好,请勿将垃圾置于地上,请继续分拣后投入对应箱内。”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督导员”通过AI摄像头监测到居民的错误行为,并用语音“喊话”提醒居民正确分类,还可自动识别居民垃圾错投、混投等行为,并发出语音提醒,实时指导居民精准投放。

  完善的设施建设是垃圾分类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为此,针对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实时、动态、远程监管,龙华区致力于深化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推动全区各住宅区集中分类投放点配备视频监控、AI识别、收运车辆GPS轨迹跟踪和末端处理设施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质效。

  四载春秋,垃圾分类已成为龙华新风尚,绿色共治正续写着新篇。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下,龙华区将乘势而上,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四周年为重要契机,重点谋划下一步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智慧治理,不断完善物联感知系统,提升垃圾分类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水平,让创新品牌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加强对基层社区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品牌。龙华将继续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建设“美丽龙华”,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龙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