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办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788348984G/2021-00390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办 成文日期: 2021-12-13
名称: 陶元社区建成高颜值家园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14
主题词: 陶元 家园 绿道 元芬
【打印】 【字体:    

陶元社区建成高颜值家园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次数:-

  革命时期,陶元社区是游击队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不少当地青年还加入了惠东宝人民护乡团三大队“三虎队”。在震惊中外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中,邹韬奋、茅盾等50多位文化名人还曾藏身在此。

  70多年后的今天,位于阳台山脚下的大浪街道陶元社区,依托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红色文化,已经从昔日的红色“堡垒”变身成为一个“活力、生态、人文”社区。辖区的元芬新村“微棠新青年社区”更是成为不少来深青年钟爱的高颜值家园。

  77年前曾是宝四区人民政府驻地

  陶元社区面积约8.121平方公里,下辖陶吓、元芬2个居委会。

  由于地处阳台山东麓山谷间,位置较为隐蔽,七八十年前,这片土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之一。

  1942年初,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中,数百位文化名人从香港安全撤回到龙华白石龙后,邹韬奋、茅盾夫妇、胡绳夫妇等数十名文化名人就被安排住进了深坑草寮。其中,邹韬奋、胡绳、吴全衡、黎澍等8人在此隐居近3个月。大家住在这个山窝里,无形中又形成了“文化沟”。

  陶元社区下辖的陶吓村,由于位置隐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抗日游击队经常出没的村庄,曾生、王作尧、林平等同志都曾经在村中住宿过。1941年初中共龙华区委成立,区委驻地就选在了陶吓村的一间“华侨屋”内。1944年1月10日,宝四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辖龙华、观澜、乌石岩、布吉等4个乡政府,机关驻地也是设在陶吓村的这间“华侨屋”。“这间‘华侨屋’是村里的华侨在上世纪30年代所建,但一直没人居住。抗日战争时期,宝四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就被临时借用,作为机关驻地。”据陶元社区党委委员林旭荃介绍。如今,这间曾是宝四区人民政府驻地的“华侨屋”仍然屹立在陶吓村内,见证着城市变迁。

  革命斗争锻炼和提高了陶吓村、元芬村村民的革命斗志。抗战时期,惠东宝人民护乡团在阳台山附近成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三虎队”。陶吓、元芬有不少热血青年参加了这支队伍,成为“三虎队”的重要力量。此后,陶吓村又一度成为“三虎队”“金虎队”“赤龙连”及龙华武工队等部队的驻地。

  老旧城中村变身高颜值社区

  陶元社区成立后,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凝聚社区服务力量,依托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红色文化,不断推动打造生态秀丽、人居优美、人文淳美新家园。

  刚踏入元芬新村的“微棠新青年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穿着五彩斑斓外衣的楼房,一条条充满活力的彩虹巷道。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相信,这里三年前还是老旧“城中村”。

  据悉,作为龙华区一个普通的“城中村”,此前这里与其他“城中村”并无太大区别。环境杂乱、设施老旧、配套基础设施缺乏、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

  为改变社区面貌,2018年,深圳愿景微棠公司与社区股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采取整村统租改造为长租社区的方式,助力打造城中村开展规模化租赁社区的创新样板。元芬新村就是第一个改造更新点。

  改造过程中,有关方面对整个社区进行了整体布局,针对社区的室内外环境、公共空间规划以及社区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规模化整改;还对社区的环境卫生、标志元素、楼宇加固等方面进行改造,并通过彩虹道路、特色文化广场等创新方式,打造网红打卡新地标。

  为了满足青年对养宠物的需求,“微棠”将一栋楼改为猫猫主题楼,楼内配备了猫爬柱、猫窝等各种适合猫猫活动的设施,还为猫砂盆放置处安装了通风管道。

  此外,“微棠”从打造为来深打拼“深漂”青年提供宜居且可支付的服务出发进行设计,重点规划了健身房、自习室、食堂、党群V站等功能场所,在社区运营方面强化物业管理、党建引领和社区活动,并在社区建了一个小广场,已成为元芬新村老人、小孩共同聚集和平时休闲娱乐的空间。

  经过整治后,元芬新村整体面貌实现了华丽变身。“微棠新青年社区”的公寓住房、功能社区设置在社区各个角落,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

  “元芬路径”获多方关注及点赞

  “这里真的相当不错。社区颜值高、配套好,而且管理几乎完全智能化,跟一般的社区、公寓真的不一样。”95后小吴在“微棠新青年社区”租下了一套单身公寓,成为该社区的新成员。小吴说,自己之所以心动,还因为这里同龄者多。

  据悉,如今,“微棠新青年社区”聚集了超过6000名青年人,平均年龄25岁,其中86%的青年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轻、活力、多元化成了这里的标签。

  食堂、咖啡厅、自习室、健身房、影音室、户外篮球场……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配套空间一应俱全,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在“微棠新青年社区”,生活永远不会是两点一线。同时,社区运营团队也会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内组织丰富有趣的社群活动,帮助每一位租户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通过激发青年建设社区的热情,目前社区已搭建了22个活力社团,全年社团自发组织活动约400场,覆盖4000多人次。

  “这里和想象中的城中村截然不同,很有大学校园的氛围。”吴先生毕业没多久便来到深圳,想要备战公务员考试的他希望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住处,“微棠新青年社区”氛围浓厚的自习室和完备的配套设施让他选择住在这里。很快,吴先生便融入了社区,喜欢自然科学的他还自发组建了自然博物社团,成了一名“棠主”。

  年轻的深圳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陶元社区“微棠新青年社区”的打造,为来深追求梦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范本,探索出的“元芬路径”备受各方关注,并被写入了龙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日前,北京团市委考察组在陶元社区“微棠新青年社区”调研考察时,就高度称赞了“元芬路径”的创新做法,认为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