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局始终紧紧围绕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全力服务龙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龙华核心发展战略,服务经济职能不断做强。创新开展“知识产权龙腾计划”,创新推广“龙知道”知识产权服务码,牵头整合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资源,为重点企业提供专业全流程闭环服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度40.6亿。推动龙华获评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培育建设单位。持续开展时尚产业“产业+民生”质量联动提升龙华试点。推进“国际通”全球创新生态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已拟定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各2项。举办全市首个以宠物为主题的“萌动龙华 宠你同行”购物季,举办知识产权和质检服务业洽谈对接会,全力攻坚挖潜增能。2024年共推动5家服务业企业落地龙华,指导、协助新增纳统企业8家,共增加营收1.17亿元。
(二)聚焦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民生安全底线持续守牢。深入开展湿米粉统一查、农村食品整治、散装酒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周周查”。食药安全科普宣传走在前列,市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全年接待市内外参观团体216个,参观游客累计4.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50%,获得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10项省、市、区基地认定。持续开展右美沙芬和购进管理、麻精药品经营等专项行动,加大医疗器械风险领域排查整治。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百日攻坚”、燃气器具产品质量整治等专项行动,打造“周五查电子秤”执法品牌。全面开展叉车、大型游乐设施、加装电梯、城镇燃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电梯维保“全面警示+集中约谈+个别训诫”工作机制,持续强化综合监管和安全宣传。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设,针对性开展食用农产品全覆盖执法抽检和快速检测,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依托智慧农贸系统定期开展市场评星评级,培育福民市场、观澜市场2家网红市场,观澜市场获评《南方日报》第二届深圳“网红农贸市场”。
(三)聚焦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营商环境更有活力。新增商事主体8.1万户,增量全市第三。持续优化“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建设,提高“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集成,坚持开展“市场监管公益咨询”。大力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融合,实现“无事不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僵尸企业”出清,依法吊销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13097家,除名1833家。深化信用平台(二期)数据归集共享应用,推动22个行业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信用+”应用14项,联合区卫健局试点开展社会办医疗机构“信用+N”监管新模式,入选中国信用共建优秀案例2024年推荐榜。
(四)聚焦民情民忧源头治理,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强化分析研判和热点预警,持续开展靶向性源头治理和网络交易环境建设。聚焦民生重点,积极探索、深挖案源、打假断链,执法成效显著。查办全市首宗故意损毁食品抽样样品案,入围国家总局抽样领域典型案例评选;查办全市首宗销售染疫动物案,为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稽查执法提供“龙华经验”。在全市率先将民办学校学费、加油站、托育机构纳入预付式经营数币监管。我区数字人民币监管资金累计监管3.89亿元,资金监管量全市第二。大力开展城中村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治理,全市率先完成3.4万栋城中村楼房覆盖摸排、宣贯教育以及整改告知书签订。高效处置“私变”“外卖村”历史遗留难题,“菠萝斜新村”治理模式被市府办评选为优秀基层治理经验;观湖街道大和村、观澜街道陂老村被评为全市“治理示范村”。
(五)聚焦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党建引领效能不断提升。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制度。打造龙华局“1+6+3”特色党建品牌,全面落实“机构改革”和三级执法体系建设,推动干部队伍建设“青蓝、专才、腾飞”工程走深走实。深化“三级一体”作风监督,持续开展谈心谈话、纪律作风明察暗访等,精准推进作风纪律“八戒”自查整改。持续打造“小个专”党建示范品牌,承办全国“小个专”及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现场会龙华区现场观摩。全市率先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推动各街道成立“小个专”党委。
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全力服务龙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前谋划,一企一策加快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从更长周期、更大视野规划、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五大服务业集聚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等四个创新平台一期项目落户龙华。进一步推进大浪时尚小镇“产业+民生”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试点,全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大力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地龙华,全面落地专利快速预审,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强海外纠纷信息预警、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
(二)坚定不移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做强食药科普教育基地品牌。加强药品流通领域全链条监管,不断完善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深化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打造“化你知,药你懂”培训品牌,夯实队伍专业基础。围绕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成品油、儿童玩具、电线电缆、一老一小产品等重点工业产品,持续抓好监督抽检、快检、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完善重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分类清单,广泛铺开运用“执法+厂家+专家”多级联动模式,提高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深化农贸市场商户文明创建,逐步建立“党建引领、文明导向、管理规范、数字治理”的农贸市场常态化管理体系。
(三)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综合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一窗通办”和“公益咨询”衔接融合,持续开展“一窗通办”三级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许可审批服务质量。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大招商引资、财政奖补、政企合作等问题高发领域的公平竞争审查和规范力度。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和信用标签体系,拓展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运用,推动企业信用与重点领域监管深入融合。明确细化经营异常名录载入、移出情形及工作流程。完善“白名单”获取、更新工作机制。
(四)全心全意源头治理解民忧。建立民生诉求绩效考核通报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高频高发诉求的类案处理机制。持续打造“预付无忧,放心消费”商圈,完善预付式经营监管协作机制。建立预付式消费监管治理裁决机制,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规范性制度,明确各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限额限期约束标准。强化联合执法办案,加快两法衔接,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和案件通报常态化、案件移送标准化。统筹深化全区城中村水电气治理,强化督查督办,做好“服务进村”,提高引入“村规民约”的覆盖率,争创更多“治理示范村”。
(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和组织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提升两力-堡垒战斗力、先锋示范力”党建品牌。深化龙华区“小个专”党建品牌建设。聚焦“小个专”重点街区、重点园区和网约配送员群体,不断深入实施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扩面提质。加强“三级一体”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