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教育局 日期:2022年01月04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局全视野、高标准、深谋划编制了《深圳市龙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构建七大体系,突破六大领域,打造七大工程,深入发掘龙华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新路径和新举措。以“十大行动计划”为抓手,笃行实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以奋斗的最佳状态,用心谋发展大事、专心干改革要事、全心成群众美事。

  一、接过“十三五”接力棒,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2021年是创新党建工作“扎实有为争先锋”的一年

  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创新实施“三融三化”工作机制,切实推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蝶变转型。一是深耕党建“责任田”。创新设立党建指导员,遴选超100名优秀党员,对200多家民办校园及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定向党建指导。新华中学党总支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引领创新“风向标”。率先实施“夯基提质工程”,出台第一书记行动计划,累计向民办学校派驻42名第一书记、1名副书记,开启全覆盖、组团式、专业化的“龙华探索”模式,被新华社专题报道。三是唱响百年“主旋律”。成功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1+10+N”系列主题活动25场,开展“党史进校园”1549场次,革命传统教育907场次,遴选4所党史学习教育示范校。打造“先锋·力量”“先锋·蝶变”等系列宣传,着力夯实党建宣传阵地。

  (二)2021年是加强学位供给“攻坚克难求突破”的一年

  根据深圳市学位建设指标要求,教育局通过新改扩建与挖潜增容多措并举,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是图表作战,科学统筹。成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教育领域项目指挥部,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召开建设推进工作月例会(教育领域项目建设推进会)。顺利召开全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制定并印发《龙华区公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学位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 年)》。二是强化落实,推进建设。建成龙腾学校等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学位10980座;新改扩建完成红山中学等3所高中学校,新增学位5250座;新改扩建完成1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4950座。全国第一所以深港教育融合为办学特色的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顺利开办,提供高端民办学位约3000座。

  (三)2021年是提升队伍建设“青年崛起作表率”的一年

  我们坚持“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创新思路,夯实人才“金字塔”。2021年累计招聘应届毕业生共1711人,含A类双一流730人,世界前100高校165人,专业院校172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267人(含博士32人)。实施教育精英提质行动计划,获批全省唯一区县级教育系统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全国首个教育系统博士精英团,设立76个名师课程工作坊、19个博士工作站。教育团工委招募近千名龙华教育“青年突击队”队员,全市率先开设“寒假课堂”“暑期线上课堂”,解决假期留深学生的教育问题。二是优化方案,提高人才素质。修订出台《深圳市龙华区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修订)》;实施名师领雁行动计划,遴选124名学员,聚力打造教学管理精英。2017年以来,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178位,现有正高级教师65名、特级教师66名,其中引进正高级教师55名、本土培养10名,引进特级教师57名、本土培养9名。2021年新认定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38位,先后两次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教师158人,其中含正高级教师20人,特级教师15人,省级骨干教师76人,博士4人。三是完善制度,夯实幼教人才基础。今年,公办幼儿园共计招聘教职工2483人。全市率先开启赴外招聘新范式,签约应届毕业生332人,其中研究生18人。出台《龙华区学前教育“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航标”“铸将”“撷英”“育秀”四个工程,搭建幼儿人才梯队。四是勇担责任,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全市首创“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对口帮扶委托办学新模式,选派48名优秀骨干教师组建龙华教育“张桂梅支教团队”赴紫金支教。今年,“积极教育研究联盟”升级为二区六县,选派86名优秀教师赴西藏察隅等多地支教。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2021年是提质学前教育“拓宽路径筑高地”的一年

  2021年圆满完成“5080”收尾工作,学前教育迈入全面提质新阶段。一是实现全市“两个率先”。全市率先实行学区化管理。将全区247所幼儿园划分16个学区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联、资源共享。全市率先推出在园儿童成长补贴“免申即享”改革。推动学前数字发展,惠及龙华8万幼儿。二是推动招生工作信息化。129所公办园开展阳光试点招生,实行区教育局与街道“双领导”模式,平稳有序推进幼儿园招生工作。三是创建全国“普及普惠区”。制订《深圳市龙华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学前教育提质行动计划,推动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五)2021年是“双减”工作“深入人心赢口碑”的一年

  紧跟“双减”“双效”时代使命,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向更高品质的教育迈进。一是强化协同联动。组建龙华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精准发力排查培训机构风险隐患,全面完成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等工作。二是作业管理实现三个100%。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制定100%、作业公示制度建立100%,作业时间控制达标100%。三是创新探索“1+1”模式。采取第一节辅导学生完成课业,第二节开展艺术、体育等社团课形式,实现全区公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全覆盖。

  (六)2021年是持续改革创新“破冰突围建奇功”的一年

  一是探索未来教育新生态。实施“少年强基”行动计划,设立未来教育研究院,打造“1+6+N”教育新场景。“龙华云校”行动计划上线中小学课程资源共4000多个任务以及15000多场活动。未来课程研究行动计划以“三级五类课程”为核心,完成小学8门学科秋季大单元学习课程;完成7门学科素养拓展主题课程和7门跨学科学习课程以及首批12门“少年强基”课程的开发,为全区师生提供课程资源。民治中学教育集团推出的“汉字德育”课程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获评教育部“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先行示范区”;全市唯一入选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9个试点区之列。三是加快推进战略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科技与教育双向融合实验区”共建框架合作协议。与华南师范大学签署中小学教师培养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省教育厅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多维度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四是增强师生心育水平。全面开展“定期测评+动态监控”校园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依托龙华教育公众号和视频号平台优势,策划充电Time、教育故事、家庭会客室等创意栏目,助力家长学校建设。

  二、新形势、新要求,深刻认识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一)优质学位供给与市民期待仍存在差距

  近几年,龙华虽多措并举建设新校,大幅提高了学位供给力,但目前学位供给仍相对不足。龙华作为“中轴新城”,大批人才集聚龙华,加之龙华教育在家长中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吸引了福田、南山等区的大批优质生源,致使龙华的学位需求日益紧张。

  (二)从减负到增效完善过程尚需时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家庭作业明显减少,教师更多关注在课堂上提质增效。但由于有些家长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给孩子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作业减负效果不明显。接下来家校共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2022年,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深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为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提供教育智慧,切切实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立足新发展阶段,吹响打造深圳中轴教育高地的“冲锋号”

  (一)深化“奋斗”这一思想,擦亮“红色领航”党建品牌

  一是进一步深化“第一书记”“夯基提质工程”“红色领航”等党建品牌项目。二是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创建党建示范校为载体,致力打造“一高三有”(高品质、有情怀、有内涵、有灵魂)的基层党建活动品牌。三是扎实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构建党建、教学、奋斗“三位一体”学习模式。四是持续扩大“先锋”宣传品牌,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视频专栏。

  (二)瞄准“民生”这一重任,提供“优质均衡”资源供给

  一是实现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领域零的突破。2022年,我区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新增学位10860座(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润泽学校计划于明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另提供特殊教育学位144座);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4230座;规划建成区职业技术学校、市第二十七高,新增学位3800座。计划开工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所、高中1所,建成后将提供义务教育学位13680座、高中学位4500座。二是继续试行学区化管理,优化探索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等办学形式,朝着资源共享、信息共联、融通共建的方向努力。

  (三)把握“使命”这一根本,建设“素质过硬”教师队伍

  一是优化梯队建设。采取择优选聘、社会招考等多种方式,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注入“源头活水”。二是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持续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区管校聘”改革,破除教师流动壁垒。三是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推进“青训工程”“三名工程”,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和专业名师引领作用。四是提升干部管理效能。严把公办校(园)长任职资格关,加强政治素质、履职评价和考核。五是关注教师心理。开展全体教师积极心理培训,用积极的教师培养积极的人。

  (四)拓宽“幼有善育”这一目标,走出“龙华特色”蝶变之路

  一是提升转型园园舍环境。分层分类治理、修缮、改造转型园,改善园舍环境,降低安全隐患。二是推动民办园普惠发展。优化扶持机制,探索课程改革,实现“一园一课程”。三是加强学前队伍建设。用好理事会制度,通过“未来教育家”工程,加快提高保教质量。四是搭建“数字学前”平台。引入更便捷高效的招生、教师、幼儿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学前教育智慧发展。

  (五)用好“双减”这一钥匙,开启“向内循环”质效模式

  一是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联合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二是建设龙华区“双减”工作、五项管理及课后服务监测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举行“双减”背景下学业质量监测改革研讨会,探讨以评促教、教评结合的新途径。四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成长,加强与社会领域心理咨询师、医生、社工及志愿者等的合作,提升校园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水平,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协同工作机制。

  (六)抓住“学有优教”这一核心,推进教育改革“行稳致远”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龙华区廉洁教育(青少年)基地建设,开发中小幼法治教育全媒体,科普、国际化教育等课程,编制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指南。深入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以及教学场景建设,完成理化生实验室(5G+AI)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国防、三防、劳动、科技、创新、禁毒等方面的教育。筹划成立师生生涯规划指导研究中心,建立中小幼一体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三是深入推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清华大学美育、人文实践基地,学习科学中心建设,建立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实验室,推进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学校、全球音乐联盟等合作项目落地龙华;推进与北京服装学院、深职院合作,加快大浪时尚学院建设。四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中考考场。构建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监测评价督导体系”。

  无奋斗,不龙华。重任在肩,激情满怀。2022年,我们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为龙华教育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