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深圳市龙华区水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水务局 日期:2022年03月17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圳市龙华区水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水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推动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提供坚实的水务保障。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无奋斗、不龙华”的精气神,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长岭皮水库水质提升保障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获区委区政府嘉奖,九龙山数字城水务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获区政府表扬,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不断健全“双转变、双提升”工作体系,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效。以“双转变、双提升”为总纲,建立防止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实现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体,观澜河国考企坪断面连续16个月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一是管网系统不断完善。大力推进管网提质增效一、二期工程,全面开展“四查”“两改”,累计排查管网2357公里,新建20.7公里,修复改造44公里,整改返黑返臭隐患105处,全系统、全链条提升管网健康水平。完成白花河、大水坑水等5.2公里沿河截污系统功能转换,剥离干流箱涵水量12.85万吨/天,实现干流箱涵运行水位降低30%。

  二是清污分离成效显著。完成牛咀水等清污剥离工程,释放清洁基流8.05万吨/天,每年可节省财政资金约3500万元。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9.39%,位居全市前列;水质净化厂平均进水BOD浓度达到118.59mg/L,同比提升2.95%。龙华区在全市雨污分流成效交叉检查评比中荣获第一。

  三是生态补水稳步推进。全速推进补水一、二期工程,多措并举解决涉河、占道等审批难题,推动补水一期顺利完工,补水二期总体形象进度达到60%,全流域生态补水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为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构建河湖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续深化“厂网河库”一体化运营机制,推动排水精细化管理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龙华排水公司“厂网河库”一体化运营优势,按照污水管网“片区化”、雨水管网“流域化”、日常管理“网格化”的要求,“点线面”一体推进,建立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联动管理机制,实现源头管控、过程调控、结果可控。

  一是从点上看,排水户和涉水面源污染排查监管不断深化。落实排水勘察“备案制”、接驳“动水令”、排水管理“井长制”及“门前包干制”,不断强化源头管控。排查排水户55431户,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办理排水许可(备案)803宗,监督检查排水户795次。大力推进沉砂池、隔油池等13类涉水面源污染分类治理,开展2346家涉水污染源执法检查,立案82宗,处罚金额541.5万元,形成有力震慑。

  二是从线上看,排水管渠和河道精细化管养水平持续提升。完成管网内窥检测819公里,修复3、4级缺陷1045处,畅通管网脉络,增强“活血”功能。全方位、无死角开展河道巡查管理,建立排水公司、街道、水务局联防联控机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全面实施排口“身份证”管理,对23条支流、1819个排口分别建立“一河一图”“一口一档”。强化水库水资源调度管理,实行“河库联动”“河网联动”,精准实施生态补水,增强河道“造血”功能。

  三是从面上看,排水管理进小区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纵深推进。大力推进首次进场(一期)工作,完成全区2690个小区8195公里的检测、测绘、清淤工作,以及360个小区的管网修复工作,解决丰泽湖、民乐水库等污水入库难题。立项实施首次进场(二期)工程。积极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将全区划分为269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和46个污水零直排区,完成405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和观澜高新园零直排示范区创建验收。

  (三)全面优化水资源保障格局,推动供水能力和品质再上新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全链条提升从水库、水厂再到水龙头的供水品质,持续优化水资源保障格局,实现水质更安全、保护更严格、发展更高质。

  一是成功创建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健全9大类70项水库管理制度,完善小流域管理、河库联合调度体系,打造水库管理有权属、物资储备有场所、工作经费有保障、日常管护有人员、运行调度有平台、绩效评价有考核,以及运行管理标准化、日常管护精细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巡查管控数字化、联动调度一体化、全民参与共享化的“六有六化”新模式,推动水库管理从传统化向现代化、从常规化向精细化、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迈进,荣获全国第二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

  二是长岭皮水库水质提升保障工作推进之快前所未有。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决战决胜长岭皮水库水质提升保障工作,让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高峰时期开设工作面32个,投入一线人员863人,600余人长期24小时奋战在一线,以龙塘沟污水处理设施为试点应用BIM技术,提升工程建设速度,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顺利获批,1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比同类型工程节省6个月以上,创下全市最快记录,彰显“龙华速度”,获得市、区两级高度肯定。

  三是供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优饮、二供、抄表到户供水三项工程,完成星河丹堤、书香门第名苑等69个小区、约5.8万户居民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改造管网长度约760公里,小区供水管网渗漏率从7.6%降至7.1%。完成58个小区二次加压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完成113个商品房居民小区12.98万户、5个城中村393栋立户工作,实现全区商品房小区抄表到户,稳步提升供水设施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统筹推进抗旱保供水和节水工作,推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打响抗旱保供水攻坚战,落实落细各项节水措施,顺利通过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考核验收。

  一是抗旱保供水有序有力。在全市率先完成取水点建设任务,建成22个取水点,取水规模1.6万吨/天。推动市政杂用水一律使用非常规水资源,规模4500吨/天。实现公共场所节水器具全覆盖,累计安装6万余个。加强供水调度,将2个调压时段扩展至6个时段,精准调度供水。全面创建水务节水工地,推动29个在建工地全部使用再生水代替施工用水,日均节水2000吨以上。龙华区日均压减用水约8.18万吨,压减率12.52%,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0%目标任务,降幅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档加速构建“八个一”工作机制,推动用水效率显著提升,2021年万元GDP用水量9.19吨,同比下降1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49吨,同比下降16.1%。全面规范计划用水管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落实535家重点用户阶梯水价制度。积极创建节水载体,新增23家节水机构。

  (五)牢牢构筑水安全防御底线,推动水安全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认真汲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全面梳理薄弱环节,通过管网联动、河网联动和海绵城市建设,初步构建滞、蓄、排相统筹,工程防御和柔性避灾相结合的立体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有效防御57次黄色以上级别暴雨及“查帕卡”“狮子山”“圆规”等台风。

  一是水灾害防御系统推进。委托龙华排水公司对泵站、管网、河道、水库等防汛设施进行统一管养,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破解多头管理、碎片化治理、调度效率不高等问题。严格落实积水点“三个一”和“五个到位”的要求,局领导牵头“一点一专班”专项推进,有力保障安全度汛。

  二是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有效。常态化开展水务工地隐患排查整治,整改隐患2275处。开展防洪防涝设施大排查保畅通行动,整改施工阻洪等隐患32处,打通排涝“肠梗阻”。持续开展积水内涝点动态治理,完成福龙路简上段应急抢险工程,整治南坪快速转梅观高速匝道等历史积水点46处。全面推进河道老旧挡墙隐患整治,整治C类挡墙93段、6600米,消除防汛安全隐患。

  三是防洪排涝设施标准稳步提升。完成大布巷水、长坑水综合整治工程。结合管网提质增效,开展低标准雨水管网提标改造,按照3-10年一遇及以上标准,新改扩建雨水管网2.5公里,防洪排涝设施韧性持续提升。

  四是地面坍塌防治精准有力。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治机制,全面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排查,完成道路探地雷达检测481.95公里,整改排水管网3、4级缺陷隐患1045处,成功处置10起地面坍塌突发事件,消除18处地面空洞隐患,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事故。

  五是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88个、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64个,建成世纪广场、平安金融管理学院等一批典范项目,新增海绵城市面积8.02平方公里,建成区海绵化比例达到30%,在市海绵城市建设政府实绩考评中获评优秀。

  六是水土保持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出台水土保持日常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工作协作制度,做到监督全面到位、线索移交及时、案源无缝衔接、案件查处坚决。开展执法检查1497宗次,立案17宗、处罚377.5万元,金额全市最高。重拳打击赣深铁路项目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立案3宗、罚款108万,切实将项目水土保持及复绿工作落到实处。

  (六)以碧道建设为抓手推进“水产城”共治,推动滨水空间焕发新活力。坚持安全至上、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社会共建、水城共治,全力推进龙华河、油松河等碧道建设,转化提升赖屋山水库等一批湖库型碧道,新增碧道30.35公里,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样本。

  一是科学规划与空间优化“齐步走”。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一体推进观澜河生态走廊规划、碧道详细规划、水务设施用地管控、水务空间优化等工作,圆满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复勘,初步构建观澜河生态走廊“一带两心六廊七点”格局,在持续优化水务空间格局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高水平水务管理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安全线与风景线“相辉映”。统筹推进碧道建设和防洪(潮)规划落实,开展12段中等灾害挡墙整治,推动暗涵复明2600余平方米,强力清退蓝线内违建2241平方米,着力夯实水安全基础。充分释放龙华“三面环山、一水润城”生态红利,打造西南水库群、环鹭湖等一批百里环翠的魅力休闲区,为加速推动六大重点片区建设注入新活力。阳台山碧道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市民2-3万人次,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三是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双融合”。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开展观澜河流域生态基底调研与评估,制定五大生境及四类特色物种栖息地的生态走廊营造策略,为流域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破堤造滩、护坡塑形和植被营造等措施,重塑河流自然属性,提升自净能力,推动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四是品质提升与产业升级“两促进”。高质量推进龙华河、油松河碧道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分别达到48%、29%。充分利用两岸“文化、历史、产业”集群资源,打造龙华河碧道“四段七景”、油松河碧道“三幕六景”,实现“水网、绿网、路网、商圈”错落有致、交相辉映,促使河道从城市背面转向城市正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彰显都市核心生态品质与文化活力的城市新IP。

  五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大协同”。推行“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全民参与”模式,构建“指挥部+河长办+志愿服务U站”体系,开展护河巡河志愿活动、河长制主题宣传活动6次。认真研究吸纳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真知灼见,高质量完成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市、区重点提案办理,获评区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七)全链条全过程完善工程监督管理体系,推动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全面落实“择优、创优、严管、重罚”的八字方针,加快工程建设管理补短板、强基础,确保水务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一是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健全。制定水务小型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按投资标准分级分类委托参建单位,实现招投标全环节标准化、全要素刚性化、全链条规范化。建立健全参建单位全过程评价及监管流程,按照“约谈-严管重罚-履约评价-按实结算”的闭环管理模式,加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执行水务工程参建人员“十不得”、水务局工作人员“十不准”,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确保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

  二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动从抓现场问题整改向抓管理体系完善转变。建立月度分析通报、季度综合评估制度,定期评估质量安全状况。建立工程监管季度“红黑榜”,确定前3位和后3位排名,表彰先进、鞭笞后进,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三是高压监管态势慎终如始。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坚持“零容忍”验收。引入第三方监督抽检力量,完成53个在建水务工程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抽检1015组,发现并整改问题48处。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沟槽(基坑)、地下工程、高空作业、重型机械等重点隐患整治,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坚持严管重罚,充分运用行政处罚、不良行为认定、履约评价等手段,行政约谈参建单位23次,强化联合惩戒。

  (八)坚持改革创新、数字赋能,打造“治水”变“智水”新标杆。抢抓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重大契机,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打造“1+3+N”智慧水务平台,不断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管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从“治水”向“智水”转变。

  一是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基本搭建。大力推进智慧水务二期建设,总体形象进度达到80%。新建水位、流量、积水点、排水管网等感知设备384个,泵站视频监控8个,河道老旧挡墙、水库大坝位移监测设备1000余个,形成覆盖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水库、重点闸泵的监管体系,实时掌握水雨情等数据,为科学防汛及水务设施安全分析、预警、调度和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区块链监管平台加速构建。完成区块链监管平台初步设计,将执法信息、项目信息、积水点信息上链,打造水政执法、工程管理、内涝监测等应用场景,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建设“区块链+供水水质监管”应用场景,实现从水库、水厂到用户的全链条上链,水质、水量、水压的全流程监管,着力打造全国供水监管区块链应用示范样板。

  三是智慧排水信息系统初具规模。组织龙华排水公司以桔岭新村为试点,利用供排水设施数据库,一比一构建供水、雨水、排水管网等设施三维模型,真实还原地上空间环境、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初步搭建排水场景多维立体的数字底座。

  (九)强化党建引领、学史力行,推动新时期水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全面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获评区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局党支部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组织开展42次、134项党组第一议题集体学习,参观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土地整备奋斗记忆馆等。组织开展党小组研讨交流、主题党日、辅导讲座、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71次,深入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二是强化政治担当。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在民治天桥、北站地面坍塌隐患整治等应急抢险任务中淬炼干部、磨炼意志,日夜奋战、高效高质完成抢险任务。全力推动梅观创新走廊地块观澜段水务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九龙山数字城废水处理设施、能源生态园给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在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水务队伍担当作为。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20字”标准,大力推荐和选拔干部,配合开展处级干部民主推荐3人次,晋升职级4人,选聘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5人。加强干部培训,组织开展水务大讲堂10次。建立“急难险重”岗位挂点制度,6次支援结对观城社区防疫工作,8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到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和土地整备工作,充分展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水务铁军风采。

  四是强化双融双促。全力推动河长制有能有效,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履职尽责,累计巡河11581次,协调解决问题380个。依托河长“红色叶脉”党建平台,组织2000余名党员参与爱河护河行动,河长“红色叶脉”品牌获评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十佳案例”。创新河长制体系,成立全市首家“企业河长”,组建7支企业巡河志愿服务队,以河流为纽带,促进水环境、营商环境“双提升”。成立长岭皮水库水质提升保障工程、管网提质增效二期工程等临时党总支,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旗在攻坚一线中高高飘扬。

  二、当前工作形势和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新阶段。当前,龙华区水务发展的总体态势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距离人民群众对水旱灾害防御安全性及优美水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仍有不小差距。

  水资源和供水保障方面,龙华区正在掀起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热潮,经济活力迸发,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供水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东江流域正处于大旱时期,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水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早期建设的雨水管网标准低,防洪排涝体系不够健全,地面坍塌仍呈多发频发态势,小型水库、山塘标准不高,洪涝灾害等风险挑战仍然存在。水生态环境运行体系方面,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完善,雨季污染溢流较为突出,外水入侵问题未根本解决,“双转变、双提升”压力较大。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瓶颈的制约,河流生境不理想,生物多样性不足,水生态修复难度大。水务治理体系和现代化能力方面,水域生态空间管控不足,滨水空间品质有待提升,水城融合深度不够。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水土保持、涉水污染源监管力度仍需加大。水务信息化水平不高,距离“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总体要求仍有差距。

  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进,须抓好“三个把握”:

  ——牢牢把握“时”与“势”的关系。中央和省、市一以贯之高度重视水务工作。生态环境部提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水利部提出,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擘画“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提出全力推动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等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要求以管网为核心全面落实“双转变、双提升”的工作体系。区水务局须准确把握水务事业发展大势大局,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因时而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远”与“近”的关系。当前深圳正处于“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国家战略交汇点,肩负着当好可持续发展先锋的重任。远期来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中期来看,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近期来看,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龙华区作为都市核心的战略定位,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奋勇争先、出新出彩,努力成为标杆中的标杆。王卫书记在区二届一次党代会强调,要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并明确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目标。卫华区长在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以国际一流标准编制实施观澜河生态走廊规划,打造世界级都市亲水长廊。区水务局将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水务工作,加大工程统筹力度,厘清供水与排水,污水与雨水,已建工程与在建、新建工程,市政管网与小区管网,建设和运维之间的关系,避免边界不清、职责不明、重复建设等问题,实现工程目标与水质目标相统一、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衔接,确保取得预期效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牢牢把握“稳”与“进”的关系。“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稳目标。认真对照各项工作目标,提前研判各种风险难题,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二是稳投资。自觉把水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千方百计完成好固投任务,加快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大产业、重大项目水务服务保障,为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稳安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加强水务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查,深化“红黑榜”通报机制,强化不良行为认定和结果运用,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举措“与时俱进”。坚持系统性思维,打破日常事务中的思维定势,从制度上、机制上谋划工作举措,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行之有效、具有龙华特色的亮点做法。攻坚克难“激流勇进”。水务工作任务涉及占道审批、苗木迁移等诸多难题,需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扫清“拦路虎”、啃下“硬骨头”。能力提升“竿头日进”。杜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躺平”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不敢担当、畏首畏尾的“鸵鸟”心态,始终保持能力不足的危机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训练,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为敢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提供更大的舞台。

  2022年全区水务系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区第二次党代会、两会、二届一次全会要求,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奋力谱写水环境长制久清、水资源充足优质、水安全坚实稳固、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探索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方略的未来城市新范本!

  2022年主要目标是:实施管网提质增效二期、补水二期等32个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考企坪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标准,24条支流稳定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其中龙塘沟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河流优良率按长度计算比例高于50%。污水处理效能持续提升,污水收集率达到89%,水质净化厂BOD进水平均浓度达到市考核要求。高质量完成观澜河生态走廊规划编制,开展干流碧道前期工作,建成龙华河、油松河碧道,新增27公里碧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控制在2.6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下降6.5%,完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坚决打好抗旱保供水攻坚战,日均压减水量不小于10%。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完成22处积水点整治,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98%。

  做好2022年的水务工作,重点把握“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用全域思维抓谋划。用全域思维系统谋划全年水务工作,盯紧各项考核任务,拿出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绘好时间表、路线图,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防止顾此失彼、畸重畸轻、临时抱佛脚。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本思维抓落实。做好小区反复进场、道路反复开挖等情况的协调沟通,尽量避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最大限度争取理解与支持,努力办好管网提质增效、优饮、二供、首次进场等一批民生实事。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用逆向思维破常规。针对占道施工、苗木迁移等审批难题,用好用活市区联动机制,争取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坚持系统治理,用极限思维促发展。系统梳理管网情况,运用极限思维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外水入侵、沿河截污系统退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功能转变等工作,确保工程效果经得起检验。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用出圈思维作示范。深化创新河长制工作,完善河长制考核体系,全力抓好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市治污保洁优秀项目申报等工作,用出圈思维争先创优,以示范项目带动水务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六是坚持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求保障。以法治方式深化水务行业改革发展,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开展水污染防治、内涝防治、水土保持、涉水面源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真正让执法“长牙齿”,进一步提升执法威慑力、社会公信力。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各项水务工作、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意义重大。区水务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定不移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污水处理“双转变、双提升”。一是狠抓管网系统提质增效。完成管网提质增效一期收尾工程。强力推进管网提质增效二期工程,4月底前完成700米龙华大道干管抢险段、5月底前完成德逸公园配套管网,年底前完成80%工程量,推动水质净化厂进水BOD平均浓度较2021年稳中有升,达到市调度目标。二是狠抓干流箱涵减水量。全面剥离生态基流,推动8.92公里沿河截污箱涵退出污水系统,年底前剥离干流箱涵水量25.8万吨/天,水量比2020年降低65%,污水收集率达到89%。三是狠抓分散式处理设施退出。科学调整污水收集路径,6月底前完成坂田河污水分散设施的拆除和场地移交,年底前将5座分散式设施有序退出污水系统。四是狠抓河流生态修复。完善中水补水为主、湖库补水为辅的多源补水系统,对油松河等12条河道进行常态化补水,规模23.2万吨/天。加快推进补水二期工程,6月底前坂田河补水系统实现通水运行,年底前打通补水主干网络,总体形象进度达到80%。五是狠抓水务工程结决算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分批的原则,加快完成项目“双算”,力争年底前完成丹坑水综合整治、清湖水综合整治工程等46个项目。

  (二)坚定不移打好抗旱保供水攻坚战,打造节水典范城区新标杆一是落细落实抗旱保供水各项措施加强雨水情和旱情预报预警预演,优化分时段限压方案,推动市政杂用非常规水资源全替代、公共场所节水器具全覆盖,加大节水器具普及力度,狠抓建筑工地节水工作,确保日均用水量压减10%及以上。二是强化用水双控管理。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强化用水总量监控和用水效率管控,促进合理用水。完善用水大户节水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加强节水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浪费水资源、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提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出台再生水利用规划,加快推进观兴西路-新丹路补水配套工程、能源生态园给水管网配套工程等项目,持续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四是推进节水载体全覆盖。大力推进居民小区、工业企业节水型单位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均下降6.5%,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是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一批精品项目,提升连片效应,年底前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区海绵化比例达到32%。

  ()坚定不移抓好水源供水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供水品质。一是做好重大产业、重点项目水务保障。推动长岭皮水库水质提升保障工作胜利收官,确保3月底前通水试运行,力争4月底前水源保护区调整验收生效,让调水线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安全线、激活经济内生动力的发展线。全速全力推进梅观创新走廊地块观澜段水务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九龙山数字城废水处理设施等项目,确保时序进度满足区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二是加快推进水厂提标拓能完成观澜茜坑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龙华茜坑水厂三期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前期工作。三是扩大优饮覆盖面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创建20个优饮达标小区,完成15个小区二供设施提标改造和6.24万户小产权房、军产房的抄表到户,解决历史遗留供水“中间层”问题。四是全面开展水库除险加固。组织龙华排水公司开展水库、有坝山塘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行动,3月底前完成15宗小型水库和1宗山塘的新一轮安全鉴定工作,汛期前完成赖屋山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汛期末完成横坑等6座水库前期工作。

  (坚定不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高密度建成区防洪安全屏障。一是完善流域防洪体系。编制龙华区防洪排涝规划,绘制洪涝灾害风险图,制定内涝治理工作方案及建设计划。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河道、管网、水库等防洪工程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加快消除积水内涝。开展低标准雨水管网提标改造,年底前完成新改扩建雨水管网6.51公里。严格落实内涝积水点“一点一策”治理,督促区建筑工务署年底前完成观平路建材市场段积水点整治,推动福龙路简上段、龙华大道库坑天桥段、观平路和环观南路交界处等3处积水点整治。是完善“人防+技防”地面坍塌防治体系。全面排查重点区域,完成道路探测800公里,整治22处地面坍塌隐患。完善区级地面坍塌防治专家库,强化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推动形成全社会联防联治新格局。组织龙华排水公司推广应用地质灾害智慧监测系统,提升地质空间数字化治理水平。

  (坚定不移推动碧道建设,打造彰显都市核心战略定位的城市新IP。一是完成“两规划两课题”。高质量完成观澜河生态走廊专项规划,打造世界级都市亲水长廊。完成首批“一干四支”碧道详细规划编制,推动水务空间优化调整专项研究、双线统筹及管理协同专项研究顺利结题。二是高质量完成碧道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干流碧道方案设计及前期工作,配合区城管局建成1.3公里示范段。年底前建成龙华河、油松河碧道,9月底前开工建设牛湖水碧道,加快君子布河、民悦公园碧道前期工作,打造高密度建成区滨水空间典范。转化提升白花河等一批碧道,全年累计新增碧道27公里。通过碧道建设,推动沿线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实现人水和谐、城水相融。三是推动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出台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将西南水库群、横坑水库等作为试点,打通水库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开放5个城市公园型水库,让市民畅享更多的“绿色”福利。四是加强水文化建设。开展观澜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以水为轴讲好龙华水文化故事。加快水文化载体建设,建成生态文明展览馆,打造集生态体验、科普教育、工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阵地。会同区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举办水文化科普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人水和谐的良好氛围。

  (坚定不移完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水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以“绣花”功夫推进排水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排水户普查工作,建立动态数据库,推动纳入街道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开展小区老旧管网缺陷修复,实施首次进场(二期)工程。大力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年底前完成2152个污水零直排小区、23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完善排水管网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细则,建立以水质达标、污水收集率、进水BOD浓度为导向的按效付费考核体系。二是推动涉水污染源防治全覆盖。开展水政执法清源行动,联合生态环境、街道等单位,深入推进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对涉水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持续推进13类涉水面源污染源治理,实现动态清零,切实保障河流水质达标。三是狠抓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大检查,强化“重、危、大”工程风险管控,开展汛期水务设施安全检查。用好水务工程“红黑榜”,助力打造精品工程。四是强化水土流失监管。开展水土保持“回头看”行动,重点对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余泥渣土受纳场等重点项目以及居民区、水源保护区、河道两侧等敏感点进行专项检查,严防水土流失。

  (坚定不移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全面提升水务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快构建智慧水务平台。3月底前完成智慧水务二期建设,构建“厂、网、河、湖、库、泵、闸”全要素智慧监管平台。推进智慧水务三期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全要素归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共享、全场景应用”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二是深化区块链示范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全流程监管场景方案,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实现供水从水厂到居民入户的水质、水量、水压全流程监管,力争成为全国水务区块链技术应用先行示范区。三是开展供排水一体化应用场景试点。督促龙华排水公司完成桔岭新村供排水一体化VR+BIM系统试点工作,实现供排水管线及泵站设施可视化、供排水水量平衡智能分析,打造水务数字化孪生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八)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引领新阶段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河长制工作。健全街道级、社区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完善区河长制考核方案及督查机制,督促全面落实面源污染防治、地面坍塌治理、抗旱保供水等工作。继续擦亮河长“红色叶脉”招牌,健全党组织重大项目攻坚制度、党员巡河先锋制度,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战斗活力。发展壮大“河小二”等志愿者队伍,开展爱河护河志愿者培训,推动形成全民治水管水格局。二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把加强党组织建设贯穿水务工作全过程,把突破水务改革发展瓶颈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构建“支部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奋斗型模范机关”十大行动,推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聚合,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三是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培基行动”“水务大讲堂”“青年干部论坛”等人才培养活动,提升干部履职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组织到水务一线摸爬滚打,到艰苦岗位磨砺意志、增长才干,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专业的工作技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十不准”“十不得”要求,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打造“学习、创新、实干、服务、廉洁”的“五型机关”。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区水务局将更加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眼里有光,心中有数,手上有招,脚下有力”的奋斗姿态,推动新时期水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接续奋斗,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名词解释

  1.“双转变、双提升”:“双转变”指的是从污水处理率到污水收集率的转变,从化学需氧量向生化需氧量的转变;“双提升”指的是污水处理能力及入厂浓度的提升。

  2.“四查”“两改”:“四查”指的是查雨污混接、查外水入侵、查管网病灶、查黑臭风险;“两改”指的是改造缺陷管网、改造沿河截污系统。

  3.“八个一”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机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绘好一张蓝图(建设区级节水型社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严格节水日常监管”一个原则,突出“推动节水开源降损”一个亮点,树立“主要领域节水增效”一个标杆,完善供水基础设施体系一个体系,夯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基础,狠抓“让节水成立龙华新风尚”一项宣传。

  4.“三个一”和“五个到位”:“三个一”指的是一点一专班、一点一方案、一点一设备;“五个到位”指的是预案到位、排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

  5.“一带两心六廊七点”:“一带”指的是观澜河生态休闲带;“两心”指的是打造鹭湖、龙华两大型滨水公共活力中心;“六廊”指的是郊野生态廊、历史文化廊、鹭湖公共廊、自然科普廊、商业活力廊、北站都市廊;“七点”指的是湿地生境、古墟新生、数字鹭湖、清湖湿地、文体中心、万众水街、超核水网。

  6.龙华河碧道“四段七景”龙华河全段分为“碧与山、碧龙圩、碧华彩、碧入澜”四大特色碧道主题区,植入“引山入碧,碧岸观山、四水清澜、碧水听圩、旺集兴澜、碧谷游龙、乐水入澜”七大主要景点。

  7.油松河碧道“三幕六景”油松河全段分为三幕开展建设,第一幕是杉涧游(含杉影连池,虹桥映月两景),第二幕是清江曲(含城归动静,水分高低两景),第三幕是三江流(含三河汇流,水抱闲情两景)。

  8.“十不准”:指的是水务工作人员“十不准”,不准参加有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履职的宴请;不准违反规定超标用车和私自向工作关系单位借车;不准收受工作关系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等财物;不准在工作关系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向承包单位推荐分包队伍或设备材料供应商;不准擅自在招标文件中设置倾向某企业或某品牌的各种业绩、资质、认证及技术参数等;不准对外泄露属于保密阶段的招标、采购信息;不准违规兼职、参加商务活动并领取报酬;不准违反工程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工程支付、工程验收、工程结算;不准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9.“十不得”:指的是水务工程参建单位“十不得”,不得在工程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品牌入库、专业分包、变更签证、质量安全检查、工程款支付、工程验收、工程结算、履约评价、工程评优等业务活动中,向区水务局或其他参建单位工作人员赠送红包礼金或输送利益(包括财物、财产性利益与非财产性利益);不得为利益相关人和区水务局工作人员牵线搭桥、创造条件进行利益输送,或者代为传递信息、传递财物;不得邀请区水务局或其他参建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履职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以及出入私人会所等高消费场所;不得通过给予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开设商店等方式,为区水务局及其他参建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违规谋利提供便利;不得安排与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有近亲属关系的员工从事同项目的管理工作;不得为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报销应由其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得与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一同进行打麻将、赌博等有输送利益性质的活动;不得与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一同进行高尔夫等高消费运动;不得将车辆、住房等违规借给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使用;不得邀请或接受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资格证挂靠及支付报酬。

  10.“1+3+N”智慧水务平台:“1”指的是一个智慧水务总指挥中心,“3”指的是六水共治、工程管理、政务运行三大平台,“N”指的是多个具体业务应用模块。

  11.“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8”指的是“实施八大工程”)(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农村水利保障工程、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万里碧道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水文现代化工程、水利治理能力提升工程),“5”指的是“建设五张网”(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江河安澜的防洪安全网、秀水长清的万里碧道网、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保障网、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利网),“1”指的是广东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

  12.双控”管理:用水总量监控、用水效率管控。

  13.节水“三同时”:指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用水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4.“一干四支”碧道详细规划:指的是观澜河干流和龙华河、油松河、牛湖水、君子布河碧道详细规划。

  15.西南水库群:指的是赖屋山水库、冷水坑水库、高峰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