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优化健康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
龙华区关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力争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9月25日,省级专家组率队前往龙华区开展全国健康县(区)省级复审评估工作。面对省级即“国考”,龙华区有信心、有底气,因为通过“健康龙华”五年建设,龙华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两高一多”(高密度、高流动和多元化)超大城区健康治理的新路子,软硬件设施实现飞跃,辖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加强人财物要素保障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强大合力
作为深圳市首个全国健康示范县(区),龙华区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龙华”鲜明地书写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上。“打造健康中国龙华样板,高水平建设全国健康县(区)”的奋斗目标,自2018年起每年都被写入区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龙华区5年来出台的健康县(区)相关方案、规划多达26个。
2018年至2023年,龙华区在卫生健康领域累计投入183亿元,六年间实现投入翻番。其中,教育、文体、民政、街道等投向健康领域的经费,从2017年的3.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3亿元,累计投入达55.6亿元。健康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龙华区健康科普专家讲师团共有健康科普专家217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132人、健康指导员362人。
健康龙华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非一个或几个部门努力即可,它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龙华区卫生健康局负责人介绍:“龙华区一方面坚持‘健康龙华’战略,持续加强人、财、物要素保障,努力为群众增创健康福祉。一方面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工作格局,形成共建共享强大合力。”为此,龙华区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深化“教卫联动”“体卫融合”“医企融合”发展,探索形成社康机构“三化六协同”工作模式,从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成立了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并链接325个健康促进场所、430名专(兼)职人员及42个行政部门,形成“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家庭”五级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在强大合力之下,龙华区卫健、教育、科创、民政等领域亮点纷呈:建成全国首个服务外来流动人口的“社工村”;在国内率先研发生产首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在全国率先推出智慧流调“龙眼系统”“防疫大脑”;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100%全覆盖;在全市率先落实100%开足、开齐学生体育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17.5%提高到2022年的47.81%,实现质的飞跃,系列成就令人瞩目。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让“健康龙华”融入数字龙华主航道
龙华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COPD热蒸汽肺减容术,为探索难治性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龙华区中心医院成功实施全区首例新一代无导线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让心律失常患者重获“心”生;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开工,不仅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基层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于一体,更将成为深圳中轴区域性“妇幼医学中心”,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凝结成群众对龙华医疗不断增强的信心。
龙华区立足人口大区基本区情,从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出发,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扬优势;固底板、强基础,从“大”处着眼推进公立医院建设“增存”并举,从“小”处入手社康机构全覆盖构建“十分钟就医圈”,构建起“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坚持深化医改,龙华区全面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到“十四五”末,全区新增床位约8000张,总数达到1.1万张,千人病床数由2020年底的2.46张增加到4.5张。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先后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属三甲综合医院全覆盖,区妇保院通过三级专科医院评审,填补了龙华区三级专科医院的空白。全区建成109家社康机构,平均每个社区1.58家,平均面积达1293平方米,居深圳市第一;打造国家级示范社康机构2家、省级4家、市级1家,成立85个专科医生工作室,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90%,“十分钟社康圈”初具雏形。5年来先后引进2534名紧缺型人才、16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97名龙舞华章高层次人才、28名专职科研人员,同时引进18个高层次医学团队、6个项目合作团队。截至目前,全区全科医生数1259名,高级职称967名,博士、博士后158名,区属医院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筑牢医疗健康“硬件”的同时,龙华区坚持数字赋能,推进“健康龙华”牵手“智慧龙华”,全面融入数字龙华主航道。如果说智慧医疗“114工程”是为龙华区高标准绘好了一张“规划图”,那么能够让数据“无障碍”共享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就是龙华区高起点落下的“先手棋”,全国首创的公卫督导管理系统则是龙华区高标准打出的“组合拳”。一系列举措,令龙华区初步形成了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监管有力的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体系,更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慢病续费服务”等,让龙华区高质量跑出了“加速度”,稳稳托举起龙华区300多万居民的“健康梦”。
将健康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为群众铸就健康素养“观念长城”
5年来,龙华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打造健康社区标杆、深化“三社联动”、创新“医格化+定格化”模式,推进健康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不断开创“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新局面。同时,坚持优化健康环境,大力塑造积极向上健康行为,积极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转角就是公园,前行就是绿道,街头巷尾体育设施随处可见,三面环山、一水润城的龙华区正在用实际行动召唤大家“动起来”。天蓝水清、岸绿景美,龙华区不断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163座各类公园、全长50.56公里的7条健康绿道、325家健康促进场所、6家健康科普体验馆、1945个各类体育设施,“10分钟健身圈”的基本建成,让龙华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比例从2018年的14.9%上升至2022年的53.7%。持续开展的无烟环境建设,让辖区成人吸烟率从2018年的19.4%下降到2022年的18.6%。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是龙华区5年来关注的重点。针对老年人健康服务,龙华区出台“1+3+4”养老服务系列政策,初步形成“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全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从2017年的8700人次增加到2022年的5.6万人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现100%全覆盖;针对妇幼健康服务,龙华全面实施“健苗行动”,加快妇幼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成深圳市首个“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等。此外,2018年以来,龙华区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健康促进新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员工”的健康共赢,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安心阵地体系,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
政府给力、部门协力、社会助力、企业发力,龙华区将以这次省级复审为契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决策、“健康深圳”部署要求和“健康龙华”工作安排,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持续深入推进全国健康县(区)常态化建设,全方位、全周期守护辖区群众健康,全天候、全覆盖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全地域、全链条壮大生命健康产业,奋力打造“健康中国”龙华样板,努力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龙华实践提供坚强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