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龙华区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直播

来源: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日期:2024年09月18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四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条例》普法宣传,带动全民践行生活垃圾分类。9月14日上午,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龙华街道开展2024年第四期“美丽龙华垃圾分类十四类场所专项执法直播”活动。本次执法直播以“蒲公英校园”与“绿色小区”为执法重点,通过现场执法检查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日常管理、源头减量、宣传引导”4个方面进行联合执法,全面展示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分类导师科普分类知识全过程,线上观看点赞量超2.6万人次。

  执法队员深入学校和住宅小区,充分发挥执法的警示与教育功能,通过“以罚促管”的严格措施,结合“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切实增强垃圾分类投放义务人和管理人的法治意识与责任感,确保垃圾分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在龙华区第一幼儿园,执法队员首先检查了学校的集中投放点及牛奶盒回收点。“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奶盒回收行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将喝完的奶盒收集、清洗、晾干、装袋,再通过深分类平台预约回收运输至再生企业资源化处理,不仅帮助减少碳排放,还能够带动孩子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实践。”“蒲公英教师”吴老师说。

  在老师的邀请下,执法队员与孩子们一同开启新学期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课堂上,分类导师和学校蒲公英教师借助生动有趣的分类小游戏和知识竞答,巧妙地传授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分类投放,还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技能,更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校园是垃圾分类宣传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区教育局大力推动蒲公英校园计划,以蒲公英校园创建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开展牛奶盒回收、分类教学、志愿服务、校内外实践等活动将垃圾分类全面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今年以来,全区共培养“蒲公英教师”403名,开展分类教学活动近2000场,回收牛奶盒近50吨,切实提升了校园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随后,镜头转向锦绣御园小区,执法队员对小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台账、投放站点、废旧织物回收设施及宣传阵地进行了全面检查。“住宅小区作为垃圾分类的前沿阵地,其规范化管理对于推动社会整体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小区管理方积极响应,表示将严格按照市、区指导要求,持续优化垃圾分类工作,为居民营造更加绿色、和谐的居住环境。”执法队员说。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队员一方面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另一方面,他们也特别注重现场指导与宣传引导,联合分类导师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实现了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据介绍,锦绣御园于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并于2023年被评为龙华区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对象。为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龙华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认定,经公开评审后给予资金激励及通报表扬。截至目前,全区共评选出49个单位激励对象和34名个人,实现垃圾分类约束和激励协同发力。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执法直播活动是我们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继续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依托《条例》和相关规定,以普法强执法、以执法促普法,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接下来,龙华区将持续深化垃圾分类执法检查的常态化机制,聚焦垃圾分类痛点、难点和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实现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