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其他 > 工作动态
七月中下旬,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区教育局、龙华区水务局,依托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馆及龙华区生态文明展览馆(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分馆),精心策划并开展了龙华区首场“减塑课堂”暨第二批垃圾分类红领巾讲解员系列招募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向全区少先队员敞开大门,以“延续童声传绿力量,培育垃圾分类小小宣传员”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场次、多环节的系统化设计,让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与竞争性实践中深化环保认知。最终,22名少先队员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饱满的传播热情脱颖而出,正式受聘为龙华区垃圾分类“红领巾讲解员”。系列活动的圆满收官,不仅为龙华区垃圾分类宣传注入了持续活力,更以“红领巾”为纽带,构建起“教育—实践—传播”的闭环体系,彰显了“以少年之力,促全城共护”的显著成效。
系列课堂夯基础
减塑知识入童心,理论实践双提升
首场减塑主题课堂与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在龙华区生态文明展览馆(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分馆)持续开展,成为夯实青少年环保认知的“基石工程”。不同于单次活动的集中教学,系列课堂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模式,分批次、分主题为少先队员们解锁环保知识密码。
课堂以“认识塑料污染”为主题,环保讲师通过纪录片片段展示海洋生物被塑料垃圾缠绕的画面,结合龙华区日常垃圾处理数据,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一个普通塑料袋自然降解需要200年,而我们每天扔掉的塑料瓶,足以填满3个标准游泳池”——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让现场少先队员们纷纷露出凝重的表情。讲师用“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的方式,演示如何用布袋、玻璃罐替代塑料袋、塑料瓶。课堂上,孩子们认真记录“每周减少外卖点餐”“自带水杯上学”等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真正实现了从环保认知到具体行动的转化。
为检验学习成效,系列活动设置了笔试考核,试题不仅涵盖垃圾分类标准、减塑政策法规等基础内容,更融入“龙华区垃圾分类特色措施”等贴合本地实际的题目。从答题情况来看,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平均正确率达92%,彰显他们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多维考核展风采
红领巾竞风采,童声传理念
系列活动中,实践考核环节在龙华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馆分批次开展,通过“模拟讲解+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的多维考核,全面检验少先队员的环保传播能力。
老师从语言表达、肢体仪态和互动逻辑等方面现场示范指导,孩子们分组模拟演练,有的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有的专注于减塑理念的传播,在实践中打磨技巧。模拟讲解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用稚嫩却清晰的语言介绍知识。“大家看这个展区,这些五颜六色的展品都是用回收塑料瓶做的,既环保又实用!”一名少先队员边说边触摸展品,互动式讲解赢得认可。才艺展示环节更是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孩子们通过原创环保童谣、垃圾分类朗诵等形式展现对环保的理解,精彩的表现让现场掌声不断。
知识问答环节则聚焦“实战能力”,评委抛出“外卖餐盒属于哪类垃圾”“如何劝说家人减少使用塑料袋”等生活化问题,考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与传播技巧。“我会告诉妈妈,用布袋买菜更时尚,还能印上我的画当装饰!”一名少先队员的回答既贴心又有创意。经过多轮比拼,22名少先队员脱颖而出,获颁“红领巾讲解员”聘书。“我要把学到的减塑知识讲给爷爷奶奶听,让全家都加入环保队伍!”新获聘的讲解员小林说。
闭环成效显担当
育环保使者,筑绿色龙华
此次七月中下旬的系列活动,以“系统化培育+长效化传播”为特色,取得显著成效。从直接成果看,22名红领巾讲解员的加入,为龙华区垃圾分类宣传队伍补充了“青春力量”,他们将通过校园宣讲、社区实践等方式,以同龄人的视角传播环保理念,形成“童声宣传”的独特优势。从深层影响看,活动构建了“学习—实践—传播”的闭环: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考核中锻炼能力,在受聘后成为传播者,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输出”的转变。系列活动将“减塑教育”贯穿全程,通过课堂教学、展品讲解、创意实践等多场景渗透,让“减塑”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
下一步,龙华区将持续完善“红领巾讲解员”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培训、实践打卡、星级评定等机制,提升讲解员专业能力。同时,推动讲解员走进校园、社区、展馆开展常态化宣传,让童声成为环保理念传播的“扩音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宣传闭环,助力垃圾分类与减塑意识深入人心,为建设生态龙华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