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其他 > 工作动态
近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支部组织开展“寻迹党史·红色龙华 ”主题党日活动。全局党员干部庄严肃立在胜利大营救雕塑下,聆听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馆长朱赤同志为大家详细讲述发生在8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
1942年初,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围困在沦陷的港九孤岛,人身安全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党中央发出密令,在周恩来、廖承志、张文彬直接指挥下,抗日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依靠当地群众掩护支持,成功地将茅盾、邹韬奋、何香凝等400名中外闻名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从日寇占领下的香港安全拯救出来,隐蔽到羊台山山区,最终经由这里将他们顺利转移到内地根据地。
这段惊心动魄、舍生忘死、肝胆相照的“胜利大营救”,被称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也堪称是枪杆子与笔杆子完美结合的“胜利大营救”,已载入史册。
“胜利大营救”纪念碑由国内著名的雕塑师张德先设计,整座雕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造型奇特,寓意深远。“V”字形的巧妙造型,与浑厚坚实的碑座完美结合,使“胜利大营救”的纪念碑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碑身用45本书籍形状模板搭建成两条主要的营救路线,即水路和陆路,形成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其中书本代表笔杆子,两端书脊和书页处,分别刻上被营救的文化名人的名字,“大营救”三个字则组成东江抗日游击队的枪杆子。整个雕塑有15张名人肖像和地图题词等元素。碑身上刻有创意说明和水陆营救路线。整座雕塑色彩以黑白为主基调,中间的枪杆子为大红色,在翠绿的森林公园中,增添了“万绿丛中一抹红”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2012年12月12日,大型创意雕塑作品“胜利大营救” 纪念碑在羊台山落成揭幕,使这个素有“深圳后花园”美誉的森林公园倍增人文韵味和教育功能,成为了深圳市遐迩闻名的红色旅游景观。耸立的“胜利大营救” 纪念碑犹如羊台山的灵魂,让这座拥有当地历史和文化主题的森林公园更加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对面的羊台山文化名人图书馆对游客免费开放。
随后,全局党员干部集体参观了胜利大营救雕塑的各个面,局支部党员、区政府张智副区长同志表示,如今岁月静好,年华依旧,我们仍需不忘初心, 牢记“没有人民的枪杆子就没有人民的笔杆子”的警世恒言,更加自信, 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通过活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支部党员对“初心、使命、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时刻牢记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从这场激励民族抗战精神、保存未来新中国文脉、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中,进一步锤炼党性,坚定信仰,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感受我党团结两地军民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和肝胆相照的深情厚谊,将继承先辈们的革命遗志,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下一步,我局党支部将紧紧围绕“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铆足“牛劲”做实做细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高标准塑造更多精品项目,全面打造高品质城区环境,持续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