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总结以及2023年工作思路

来源: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 日期:2023年07月20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22年,区发展和改革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发改委的悉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迎接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总目标,全力推动龙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强化战略布局,抢抓“双区”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体系落地见效,17个“十四五”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各项规划指标任务稳步推进。完成龙澜数字经济智造总部经济带规划专题研究,开展观澜河生态走廊发展规划专题研究,积极探索“三规合一”。二是扎实推进大湾区区域合作,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链接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创新资源要素,创新深莞先进制造业跨区域合作模式。三是制定推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实施方案,研提龙华特色改革任务200余项,推动营商环境稳步提升。四是坚持招大商、招优商,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海克斯康、中电源动、海辰储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

  (二)稳住经济大盘,科学统筹经济增长和疫情防控

  一是高质量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精准制定经济稳增长系列工作方案,做细做实“日调度、周盘点、月分析、季总结”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98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市。二是率先出台《龙华区应对疫情助企纾难“十条”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近万家次,累计减负超2.7亿元,“数字化助企纾困”获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专刊推广。三是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服务优质企业,新增认定总部企业14家,拨付总部企业专项资金8429万元。

  (三)坚持创新引领,扎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统筹推进“12+4”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制定高端医疗器械、现代时尚、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及空天技术产业集群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六个一”工作体系。二是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金融、科技、信软、文体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出台促进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四是对接中石油新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新能源创新载体平台6个,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五是强化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压茬推进北站壹号、数字创新中心入驻招引,共完成84家入驻企业审核工作,入驻面积12.85万平方米。制定北站产业用房服务品质提升工作方案,着力优化运营管理及服务水平。六是统筹推进全区产业空间建设,新增产业用房面积150万平方米,积极配合推动“工业上楼”。

  (四)全力强化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全面落实固定资产投资“四化五体系”工作机制,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0.83亿元,总量排名第5,完成率排名第8,较上年前进3位;六大重点片区完成投资710.94亿元,同比增长7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比重调整至49:51。二是政府投资量效齐升,全年安排政府投资计划178.44亿元,位居各区首位。审核政府投资项目184个,节约投资27.38亿元。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96.10亿元,各区排名第3;发行专项债额度56.5亿元,同比增长46.8%。争取市发改委重点片区投资补助3.8亿元。研究谋划银星科技园、区属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发行REITs。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成区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及代建制管理办法修订,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出台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方案,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四是成功举办市第三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全年累计推动8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极大提振全社会投资士气。

  (五)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区功能品质双提升

  一是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成功推动轨道22、25、27号线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报送国家审核方案,计划新建轨道里程46公里,位居全市第2。推动全区新增道路里程15公里,完成20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开展120个路段慢性系统提升,打通断头路8条。二是全力推进数字城区建设。制定数字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1+2+4+6+N”数字城区建设架构。夯实数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北站国际商务区数字孪生试点平台完成10平方公里超3000栋建筑精修,物联感知平台接入设备数位居全市之首,落地2条无人配送航线,推进车路云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项目建设。制定龙华数据公司筹建方案。   

  (六)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育新篇

  一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制定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区碳达峰碳中和“1+1+2+N”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成立龙华区双碳产业运营中心。二是全力打造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制定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大唐宝昌电厂二期扩建、藏东南输电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凯豪达加氢站等项目建设运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V2G充电站,投运大湾区首个氢能电动外卖车商业化项目,推动区科技馆推广应用先进光伏技术,研究制定求雨岭氢能产业园规划。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印发实施节能降耗“十四五”规划,编制用能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规划建设“能源大脑”综合管理平台。成功举办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七)增进民生福祉,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扎实开展人口工作。完成人口与公共服务发展策略研究,提出公共服务各领域发展科学统筹策略。制定户籍人口学历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推动户籍人口结构优化。二是保障民生项目投入。以高投入保障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安排民生领域政府投资计划47.80亿元,占年度计划32.2%,优化教育等领域项目建设标准。三是做好重要物资储备管理。健全区级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实现区内物资调运4小时全覆盖,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紧急调拨81060件救灾物资。在各区率先制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方案。四是全力以赴抓实安全生产。统筹做好油气长输管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电力设施等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制定龙华区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摸排,制定相关领域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3年度工作计划

  展望2023年,我们将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龙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要点如下:

  (一)增强前瞻思维,谋划龙华发展新蓝图

  一是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完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规划监测评估体系,科学评估规划指标及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研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切实保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打造“双区”建设龙华“名片”。紧密围绕市委“五个中心”定位,认真研究龙华在建设数字经济核心区、国际医疗器械城、能源科技城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努力争取在上述领域成为全省、全市乃至国家的“排头兵”。三是实现区域合作新突破。立足香港所需、龙华所能,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龙华与香港合作发展新赛道,力争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合作平台,形成一批新的合作成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对接河源紫金等地争取全市首批飞地园区试点,探索合作新模式。四是统筹推进人城产协调发展。推动龙澜数字经济智造超级总部经济带选址方案落实落地,完成观澜河生态走廊发展规划,深入开展龙华区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综合规划研究,在系统统筹各领域、各层级规划上动脑筋、下功夫。

  (二)坚持稳中求进,坚决打赢“拼经济”硬仗

  一是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统筹制定年度经济指标任务分解工作方案,将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力争在区经济工作会召开后印发实施。二是强化经济动态分析调度。继续做实区级经济调度专班,进一步提升经济形势分析质量,强化经济调度频次和力度,全力争取一季度经济指标“开门红”。三是在关键点位上“出实招”。工业方面,加快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加快提升工业增加值率,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保持“稳增长”政策力度;服务业方面,加快发展数字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平台经济,盯紧盯牢房地产业,研究布局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消费方面,做强龙华消费商圈,错位发展体验型参与型互动型消费,加快建设文旅消费高地,适时适量刺激消费;外贸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享受出口信保免费投保政策,推出境内外展会重点展会支持项目,帮助外贸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四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实施总部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全力打造北站数字经济核心区,加快推进汇隆商务中心、北站壹号、数字创新中心总部产业空间招商引资,力争推动打造3个百亿级楼宇。

  (三)精准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产业政策统筹。制定出台高端医疗器械及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修订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强化对企沟通,让政策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开展龙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研究完善全区时尚形象提升策略,谋划时尚产业“引爆点”,培育一批“现象级”时尚IP。用好用足新型显示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强化产业空间统筹。以观湖北为核心加快完善高端医疗器械“一城五园”空间发展格局,出台国际医疗器械城规划方案;以求雨岭为核心研究制定能源科技城发展规划,按照“一带多园、圈层发展”思路分期开发。参与研究数字经济核心区总体规划。配合做好石凹第二工业区时尚产业规划布局。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抢抓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和“工业上楼”等政策契机,充分发挥区属国企作用,拓宽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渠道。三是强化招商引资统筹。在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聚焦海外特别是欧洲资源,继续发挥好“国际通”平台作用,力争继续引进1-2家世界500强企业及项目。确保联影等在谈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坚持长短结合,在布局长远战略项目的同时也要落地一批贡献突出的项目。四是强化综合配套统筹。用好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医疗器械协会等平台资源,建设市级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平台,谋划举办国际医疗器械高端展会和论坛,推动区属国企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区会展中心项目。力争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金落户龙华。

  (四)继续提振信心,确保完成固投年度任务

  一是在项目推进调度上下功夫。坚持“保续建、保投产、促新开、增固投”12 字方针,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重返千亿能级。制定重大项目时间进度和任务进度图表,实施“挂图作战”“挂图调度”。二是在重点片区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六大重点片区高质量开发,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加快推动重点片区重大项目投产,建成九龙山数字城,加快象山科技园建设,开工建设医疗器械标杆制造基地等项目。三是在“补短板”“增后劲”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保持工业投资两位数增长。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加大“新基建”建设力度,统筹谋划一批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有效支撑数字龙华战略发展。四是在投融资上下功夫。强化政府投资计划执行,进一步提升投资效益。多途径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支持,用好国资国企平台融资运作,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形成区级保障性住房试点发行方案,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发行REITs项目。紧密衔接市区第六轮事权调整,确保调整投资事权“接得住、管得好”。

  (五)强化“双碳”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完善“1+1+2+N”政策体系。根据市“双碳”工作方案制定出台情况适时出台龙华“双碳”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用能预算管理工作,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精细管控。与市级部门共同举办“双碳”专题研讨会。推动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探索与河源紫金开展“碳汇”合作。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开展龙华区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综合规划,推动龙华打造市级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建设“油电气氢+光伏”综合能源补给设施,推广分布式光伏应用,探索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三是大力发展数字能源,全面推动“能源大脑”综合管理平台、V2G、虚拟电厂等示范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