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外龙华学校匠心点亮“空中课堂”,创新赋能“云”体系

来源:龙华区教育局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携手战“疫”。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学校直击现状,严守疫情防控关,精心筹备线上课程,确保延学期间学生身心健康两不误。在校长李武创造性的“赋能理念”指导下,学校赋能课程体系灵活思变,在“云端”开启独特的探索之旅。

  三环相扣,三联驱动,三向结合,创新赋能课程体系“云”架构

  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学校结合学校品牌建设和师生发展需求,创新赋能课程体系“云”架构,力求将“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意识”三大理念在“云端”课堂精彩绽放。教师们纷纷转型“网络主播”,从刚“出道”时的“青涩”脸庞到如今处之怡然的神情,他们的技艺渐入佳境,结合学科特色玩出百般新花样。

  “课前说课——课上听课——课后评课”三环相扣,积极研磨线上特色赋能课程。学校已顺利开展24节“互联网+”式教学研讨课,每节课听课教师多达20人以上,教师跨学科、跨学段听课,从“百味课堂”中不断学习,改善教学方式。各科组积极打造线上特色赋能课程,小学语文学科在组长于光明老师的带领下,用《人生自有诗意》早读课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诗意,重温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倾力开发《跟着教材学写作》《跟着绘本学写作》《跟着名著学写作》等系列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初中语文组打造探究学习视野下的名著分享阅读系列课程,借助网络教学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认知素养,挑战艺术感受,培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初外语组借鉴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将“外语+”的概念引入课堂,打造“外语+时事”的启思导疑、合作探究式课堂。

  “校内名师+区内教研+本部引领”三联驱动,提高教师线上授课质量。学校通过校内名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渠道搭建,本校教师与深外本部教师的组队教研,充分发挥“名师资源”的辐射作用,同时借助市、区教研院的力量,切实参与区级网络教研、课程开发等活动,提升线上教学能力。

  点线面三向结合,构建高效“百味课堂”及特色在线资源库。教师与学生“点对点”沟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辅导策略,并重点关注父母无法陪伴学习、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辅导、颁发“云”奖状等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教师与备课组“点成线”交流,教研记录及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共享云盘,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深外龙在线资源库。值班巡课“线成面”监督,各学科备课组长及行政随时“推门听课”。

  细致入微“云”呵护,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管理

  学校优化教学平台,建立“腾讯课堂+企业微信”双保险的直播授课模式,通过“QQ+微信”小程序及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很多老师为了给学生定制个性化评语,经常朝朝暮夕端坐桌前,任阳光与灯光雕刻着不变的剪影;教材免费邮递到家,帮助同学们安心居家上课;发放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家长的声音,两次线上教学情况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达93%,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为92.8%,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给予高度好评。

  全面立德赋能,落实线上五育并举

  每周一的线上特色主题升旗仪式及班会课总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大家极具仪式感地开启全新一周的学习之旅。《致敬,感动中国的逆行者》《在战役中成长——自律学习》等一系列紧贴社会时事、紧贴学生现状的德育专题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落实线上五育并举,大力推进生活体验课程。学生烹饪美食、洗刷锅碗,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利用居家时间学习生活本领和技能,并在同伴间分享交流,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停课不停学,多元活动建设线上校园文化。乘“云”而上,科技赋能,学校第二届科技节通过开展“画出最炫防护神器”、“云游科技馆”、“居家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用科技的力量驱散“疫”霾。第二届辩论节将通过特色双语辩论秀、辩论知识大奖赛、语言脱口秀等活动营造崇尚辩论的氛围,强化团队精神。

  师生情、同窗情,尽暖人心。全校师生为受困湖北的同学们传递了关心与祝愿,他们用绘画、书法、视频等多重形式表达思念与情谊;二年级(一)班的单载德为学校的保安叔叔们捐赠了十副护目镜,班主任徐苗老师联合安全办为他举行了一次简单而又温馨的线上爱心捐赠仪式,感谢他的温暖大爱。

  七年级一班邹子翰的母亲是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她承担预检分诊的工作,坚守在疫情的第一防线,在班主任盖方圆老师的启发下,他写下一封信感谢母亲的付出,感谢所有奋战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加强心理疏导,密切家校情感沟通

  深外龙学子的身心健康更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留鄂学生”、“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子女”关爱小组,随时待命,帮家长和学生做心理疏导、给学生邮寄教材、协助处理网上课程技术难题、及时通报深圳的返深政策,及时提供各种帮助。

  杜立才老师领衔的心理科组精心筹备《识别表达情绪》、《助力积极情绪》等系列微课及《爱的注视》等特色线下心理互动,把心理关怀延伸到师生日常生活中,衍生到家庭教育中。

  学校通过组织线上家长会和线上常态化家访,向家长宣传防控疫情知识,有针对性介绍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认真听取家长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全面精准防控,指导师生科学防疫

  学校开展落实一日一报制度。精准掌握上报师生中的三类人员,和社区、辖区定点医院、派出所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有相关信息,及时互通,确保防控不留盲区;学校及时发布防疫宣传,为学生和家长全方位科普防疫知识。

  安全教学双保障,做好线上线下“云”衔接

  学校制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防控预案、操作指引,让国家规定的两案九制等文件精准落地。针对物业人员、校医、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厨房人员、家长等八类人群的八大防控培训将覆盖家校全部人员。所有预案流程和规范,以及操作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防控知识将事无巨细地传达给校内人员。复学前一周,学校还将开展校园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到位,经上级部门下拨、总部的支持、学校自行购买、企业家赞助、教工家属和家长捐赠等渠道,口罩、消毒液、红外体温监测设备、消毒设备等均购置到位、设备安装到位,能满足开学后的长期防疫需求。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下教学的有序、高效衔接成为关键。学校将针对学情量身定做适宜的衔接方案。在返校后,通过综合研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把脉,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确保顺利过渡。日后,学校会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常规教学中,做好资源包的整理和分享、微信程序对学生作业的跟踪、名师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

  待师生返校后,学校将在校园文化墙实体展示全体师生在抗“疫”期间的自发性创作。一首首诗歌、一幅幅画作、一件件小发明等,都是深外龙人致敬一线工作者、祝福同胞的最诚挚的礼物。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