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美育育人!深圳书香小学“空中课堂”传递音乐之声

来源:龙华区教育局日期:2020年03月18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疫情期间,深圳市龙华区书香小学音乐科组的“五朵金花”齐心协力,在“空中课堂”里,用网线将音乐之声传递给每一个书香学子。线上教学既是对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考验,又是一个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良好契机,作为素养课的美育部分,线上课程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让孩子们欣赏、接触与平时不一样的音乐。

  一堂课由平时的40分钟缩短到20-30分钟,所以更需要精炼,突出重点。书香小学音乐科组老师们把每一节线上教学都当成了公开课,搜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然后整合,再加入自己的创造,把音乐课的知识点分成模块,并结合相关的作品进行讲解。

  唱歌课是小学音乐课中最常见的课型,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在全国上下一致抗疫的特殊时期,李永兰老师选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歌曲《国家》,作为第一节线上授课的内容。《国家》这首歌曲传唱率高,节奏规整,旋律琅琅上口,孩子们学起来兴致勃勃,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根据第一节唱歌课学唱的歌曲《国家》,白凌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舞蹈课——手语学习课。通过手语的形式带领他们走入无声的世界,了解手语中的基本手势,学会用无声语言表达内心。在心中播下善良有爱的种子,传达对祖国的热爱。手语舞蹈可以让孩子们去体验另一种艺术之美,是一种有效传播爱的方式。上课时,白凌老师采用镜面示范的方式,将歌词转换成手语动作。一字一词的带领孩子们学习。将舞蹈和音乐的元素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民对国家的敬爱之心。

  雷茜老师想到了我国民间特有的节奏乐器——快板,既能教孩子们基本的节奏练习,又能将抗疫决心、鼓舞士气的思想编创到快板词中。经过三天的内容收集、编创、课件制作,终于完成了这一节“意义非凡”的抗疫节奏练习课。家里没有快板,雷茜老师就地取材,把碗和筷子组合成了非常有节奏感的“交响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刘健源老师把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著名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分享给学生。长笛代表灵活自由的小鸟的形象;单簧管吹奏出来的声音表示着狡猾的猫咪登场了;三只圆号一同奏响,预示着危险来临,凶狠的狼出没请注意安全!音乐描绘的人物的性格很有趣,大管吹响,老爷爷无休止的唠叨声还在耳边回荡着呢;定音鼓敲响代表着猎人打响的枪声……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徜徉在古典音乐的海洋里,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利用网络教学的契机,老师们也做了一些拓展,把平时学生不易理解,或者认为枯燥的内容,用视频剪辑整合,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或途径去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左莹老师设计了《猫和老鼠与古典音乐欣赏》一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去感受,古典音乐并没有那么枯燥、古板。

  长时间宅在家里不能出门,对社团的孩子们来说是难得的练琴练功好时机。社团的老师们早早就在线上开展了练琴、练功监督机制,从2月中旬开始,鼓励督促孩子们每天在家练琴、练功,每天发练习视频进行反馈指导。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