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科技创新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深圳龙华 立足三个“更加” 城与才“相融相促”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23年12月08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要讲创业,这里是最抢手的地方,除了高铁直达香港,还有非常完善的创业辅导”,站在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下称“北站双创中心”)12楼窗前,深圳市物研创科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行政总裁翁树泓目光灼灼道:“可以说,没有深圳北站,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无论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成果转化,人才是关键,目前高研院有专兼职队伍200多人,人才聚集效应明显。龙华区对人才的重视及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对于人才、企业均有很强的吸引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下称“高研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高晶有感而发。

  “好政策不仅帮助职场新人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青年人才的自我认同,帮助他们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软着陆’”,汇川技术公司机器人产品线总监陈贵顺坦言,优秀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大大增强了青年人才对于龙华的归属感。

  11月1日,在第七个“深圳人才日”,备受关注的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对外发布,“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三个“更加”凸显了深圳人才政策的“迭代升级”。

  而翁树泓、高晶与陈贵顺,三位扎根于深圳龙华的奋斗者,尽管经历与体悟各有不同,但据此叠加融合,渲染出的,正是一幅三个“更加”在龙华热气蒸腾的壮丽画卷:

  更加积极,龙华区积极主动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将深圳北站打造成为人才来深创新创业第一站,让更多“千里马”在龙华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更加开放,依托高研院的人才集聚优势,龙华正在探索一条以人才招引人才、培育新锐企业、聚集产业创新资源的开放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更加有效,龙华区升级龙舞华章人才计划政策体系,在人才认定、青年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有声,人才吸附力持续增强。

  引才育才更为开放,人才发展环境对人才更加友好,人才对于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更强……由此演绎出更多城与才双向奔赴、相融相促的佳话。

  更加积极,打造来深“创新创业第一站”

  2022年12月,深圳推出人才宣传视频《下一站,深圳》,视频开场,一列子弹头高铁疾驰而出,“深圳北站”恢弘闪现,成为“下一站,深圳”的标志性符号。

  而在这6个月前,嗅觉敏锐的香港青年翁树泓便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入驻了北站双创中心,主营车载移动充电设备,主打海外市场。

  正是立足于人才来深“第一站”定位,龙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报告特别提出,“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系统优化两个‘国际人才圈’,将深圳北站打造成为人才来深‘创新创业第一站’,让更多‘千里马’在龙华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依托深圳北站枢纽,龙华区高标准建设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打造“人(才)城(市)产(业)”融合典范,同时大力引入创新创业资源,全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链。

  北站双创中心正是龙华区着力打造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该中心立足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需求,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政务服务、资本链接等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针对跨境创业痛点及创业规律,积极搭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与入驻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联合政务服务分厅一对一协助港澳青年办理商事登记变更业务,依托“免申即享”“无感申办”数字化智能推送服务,实现创业团队畅享“零跑腿”商事登记及变更服务,同时入驻中心港澳青年企业直接免收创业前两年房租、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用,并为入驻中心的港澳青年企业配租一定数量的人才住房,大大降低创业团队的创业成本。

  每一个创业者无不渴望成为“千里马”,翁树泓也不例外。不久前,物研创科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产品在龙华顺利量产。而更多的港澳青年、有志于与深圳共发展与湾区同成长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正在奔赴深圳北站的路上。

  与此同时,龙华区积极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争当“伯乐”。在2023年“深圳人才日”龙华分会场暨十大创新项目集中启动仪式上,龙华区专门颁发“引才伯乐奖”,表彰一批在引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展现了“求贤若渴”“爱才敬才”的满满诚意。

  更加开放,科研院所加速“人城产”融合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培育人才的沃土,也是人才集聚的高地。一流的科研院所将给一城一地的人才生态与产业发展带来什么?龙华区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2020年高研院落户龙华以来,龙华区高度重视,在校区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多方位支持。

  如今,高研院已建立一支200余人的专兼结合高水平队伍,其中入选深圳“孔雀团队”1个,入选深圳市杰出人才培养对象1人,拥有国家级人才40余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10人。

  随着高研院人才集聚效应的凸显,龙华区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高研院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人才、校友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和产业园四级业态,构建产学研合作生态圈。

  去年8月13日,高研院产业创新园揭牌成立,首批即引进飞腾信息科技、上海飞旗网络技术等10余家合作企业入驻。同时,龙华区与高研院共同推进筹建国家级众创空间,加速成果产业化,目前已孵化深测芯检测认证公司、深圳创动长兴科技等20余家高科技公司。

  不仅如此,龙华区联合高研院着力构建“2+3+6”联合培养体系,定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目前已招收重点企业定制培养班(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特色硕士学员100余名。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11月12日,深圳市格致中学深思实验班揭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高研院教授杨军担任荣誉班主任。深思实验室将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早发现科学苗子,构建产教研协同育人新生态,探索“中学+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路径。

  由此,以高研院为支撑,充分释放科研院所人才集聚的“溢出效应”,龙华区探索出一条以人才引育人才、培育新锐企业、聚合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发展新路。

  更加有效,促进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作为公司首批享受到龙华区资金扶持的优秀青年人才,深圳美团科技有限公司大湾区办胡盛兰连连称赞“真金白银的支持,温暖又及时”。

  胡盛兰对于从校园踏入职场的处境深有感触。“区域的选择、公司的选择、岗位的选择,都存在不少变数”,她坦言,龙华区的扶持,精准地切中了青年人才的需求,既能让大家安居乐业,又增强了企业的人才吸引力。

  这正是龙华区人才政策期望的效果。

  2021年11月,龙华区全面梳理,一揽子出台“1+10”龙舞华章人才计划政策体系,在人才认定、评价、培养、扶持等多个领域主动出击、大胆破冰。其中,实施重点企业(机构)优秀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下称“优青工程”),对在辖区重点企业(机构)工作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人才津贴和薪酬奖励等支持。

  “有效”,是胡盛兰和陈贵顺对于“优青工程”的一致评价。这也正是龙华区龙舞华章人才计划政策体系的出发点,其所探索构建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创新价值、能力、经济贡献为导向的多维人才评价模式,是另一个有力的创新点。

  高研院与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成为这一革新的吃螃蟹者。

  评价人才从看“过往的帽子”到看“当下的贡献”,高晶高度赞扬:“用人主体掌握主动权后,人才评价体系动态调整的链条大大缩短,人才评价模式与人才发展、人才工作的节奏更加契合,评价的正向作用将成倍放大。”

  作为深港教育融合创新的样本,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同时兼有香港课程、内地课程与国际课程,也因此,教师人才的聘用与评价更加注重“和而不同”。

  “教师队伍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方能融合,又要尊重个体的多样性,方能碰撞创新”,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副校长马迪坦言,学校在教师聘用中既注重学历背景、教学经验、爱国信念等硬性指标,也注重教师的育人理念、理想学校的愿景等软性考量,而人才评聘权的下放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吸引力,学校也在努力探索构建一套科学而灵活的人才评聘机制。

  统而言之,正是基于这种改革创新的勇气,龙华区在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塑造、引才育才路径的突破以及人才评聘模式的革新上,不断闯关向前,助推人才生态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方向前行,持续书写人才集聚、城市发展与产业兴旺相向而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