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区委组织部聚焦主责主业,忠诚履职尽责,强化担当作为,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机构编制等各项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落实“第一议题”等制度,印发“三会一课”主题内容指引12期,推动各级党组织组织生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研讨班,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举办6期处级研讨班,推动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深化改革上来。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向各级党组织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3.3万册,各单位开展读书班71场次、讲授纪律党课2800余次、召开警示教育会1322次,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坚定自觉。持续弘扬党建引领的奋斗文化,累计发布“奋斗者说”27期,其中2期获评中组部、省委组织部优秀网宣视频。深入推进街道党校示范点建设,“百万党员进党校”培训覆盖600人次,党性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建强。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以提升工作执行力为重点完善传统领域党建,深入推进奋斗型模范机关建设、社区党组织“堡垒行动”,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推动打造“四强”党支部和“四好”党员队伍,推进党员进社区“3+1”联系帮扶困难群众模式,获评第二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区委组织部获评2023年度市直机关工委系统入党积极分子“淬炼行动”优秀平台单位。突出以提升政治引领力为重点攻坚新兴领域党建,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有效途径,试点开展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深i暖流行动”,开设AI夜校,打造暖流就业服务站,设立5个工学一体培训点,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突出以提升社区服务力为重点深化城市基层党建,深化“定格化服务+亲邻社区+先锋服务队”模式,健全“六包六联”责任体系,打造亲邻之家100个,开展幸福生活节等系列活动1.3万次,定格化相关经验做法获刊《广东组工信息》《深圳组工信息》,亲邻社区相关案例获评《南方都市报》民生实事二十强奖项。深化“书记茶话会”“一社三会”等治理机制,累计开展书记茶话会4707场次。扎实推进白石龙社区红色村试点工作,打造“12345+N”红色文化地标,实施“一十百千万”教育传承计划。全面实施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城市绿化十项行动,打造鹭湖、民乐、白石龙等绿美示范社区,相关经验做法获广东组织工作网站转载。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201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6个托幼托育示范点、10个就业服务驿站。建立北站节日先锋服务队工作机制,创新推出“五彩北站”优服务品牌,获刊《深圳特区报》。突出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区社区党委班子职数标准化设置,充实基层治理队伍力量。扎实稳妥完成股份合作公司换届工作,新一届“三会”班子年龄、学历等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构建“战训考一体化”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培训培养机制,相关经验做法获中组部、中央党校有关部门领导肯定,入选“2024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获《国家治理》刊载。
(三)建设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突出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深化“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工作机制,实施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大测评。落实及时奖励政策,对第四轮重点产业片区土地整备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和通报表扬,相关经验做法获刊《中国组织人事报》。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开展五类业务知识全员轮训超170期,覆盖9000余人次,基本培训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央党校全国推广并在《学习时报》、《广东党校通讯》、广东省委党校网站刊发。深化“战训考一体化”培训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区委组织部服务高质量招商引资“1+4”工作,开展“双招双引”外语专才大比选,选派干部赴福建晋江开展“招商引资”实践锻炼,培养一批“招商引资”专业干部。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雏鹰计划”,持续开展选调生培养管理。构建“一园一站三格”虚拟园区服务体系,累计走访企业2.6万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诉求2000多个,获评《南方日报》2024深圳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案例,获刊《深圳组工信息》《南方都市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深入开展问题检查专项整治,加强对干部因私出国(境)、违规兼职取酬、经商办企业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推动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实施基层干部安心行动,依托区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关爱中心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分类开展“干部联系月”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持续构建引才聚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龙舞华章”人才政策,全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229人,累计引进院士34名,院士工作站5家,创新创业团队22个,各类人才总量达到90万人。加快推进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聘,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自主选聘优秀教师13名。加强人才培育培养,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依托电子科大建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培养班,高研院累计培养511名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质量举办“深圳人才日”龙华分会场活动,签约一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优化人才全周期服务,扩大人才补贴“免申即享”覆盖范围,目前事项已达13项。深化“四链融合、五员参与”人才研修模式,2024年来,举办重点企业财务人才研修班等各类人才研修活动80场,服务人才达3500余人次。
(五)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动龙华区新一轮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结合我区实际,科学严谨拟定机构改革方案及配套制度文件,梳理街道权责清单,推动优化社区运行机制,各涉改部门均按照新的“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文件有序运转。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全面清理街道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及专项小组),街道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优化调整区级议事协调机构。强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区纪委监委、区委(政府)办公室、区委政法委、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新设立区国际合作中心、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区商务发展服务中心等多家事业单位,持续推进学校、医院建设及相关产业办公室组建,并积极争取市委编办政策资源支持,增强重要领域、工作任务较重部门编制保障。
(一)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继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和政治训练,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持续弘扬党建引领的奋斗文化,开展“跟党一起奋斗”主题宣传。
(二)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巩固奋斗型模范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着力锻造一批“四强”党支部、“四好”党员。全面加强国企、学校、医院、新兴领域党建,推进央地国企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深i暖流行动”。深化全区社区“大党委”建设,探索开展社区营造,进一步擦亮“定格化服务+亲邻社区+先锋服务队”“书记茶话会”善治品牌。开展党群服务阵地“优服务”专项行动、党建引领推进城市绿化行动,扎实推进白石龙社区红色村建设试点,推进街道全覆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深化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让在基层、懂基层的干部发挥更大作用。
(三)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干部“选育管用”,深入开展“为人在事、序事辨材”,深化公务员素质培养“雏鹰计划”。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持续深化“战训考一体化”培训培养模式,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继续选派干部在土地整备、双招双引、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强化数字赋能教育培训,实施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加强干部日常监管和关心关爱,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全区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
(四)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升级“龙舞华章”人才政策体系,聚焦数字龙华建设,大力培育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环观澜湖教科文国际人才创新圈”建设,高标准开展人才国情研修班、重点企业财务人员研修班。加快推进开源鸿蒙开发者培训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住房保障“三个一”试点,擦亮企业家人才“面对面”服务品牌,积极营造惜才、爱才、用才良好氛围,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五)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突出权责一致、减负增效,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强化区级议事协调机构、编外聘用人员统一管理,全面建立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不断优化社区运行机制,着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组织部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