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 日期:2021年03月11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2020年,龙华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服务“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龙华区民政局紧扣“抗击疫情”和“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两大工作主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疫情期间,成立“社工疫情防控小组”,联合义工、网格员等力量形成“双工联动”抗疫模式,获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专篇报道;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形成“规范与标准”的龙华治理创新经验,相关做法在民政部《社区》刊物头版发表;探索破解社会组织党建难题相关经验被市改革办《深圳改革》、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报道。出台龙华区“1+3+4”+2养老服务系列政策,补齐了龙华区养老服务政策短板;圆满完成深圳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建设试点和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改革试点任务;发挥慈善品牌效应,“聚善家园”项目获得第五届鹏城慈善奖“典范项目奖”,“99公益日”募集金额连续三年在全国县区级慈善会系统排名第一;创新开展“五个养猪人”、贫困残疾人培训班等亮点项目,助力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住“疫情防控”这个关键,人民安全得到保障。

  架起民政防疫“暖心桥”。成立“社工疫情防控小组”,服务于全区的45家社工机构、1063名社工全员参与,实施220个服务项目,累计服务77.4万人次。链接社会组织开展“接力三小时、协力来抗疫”活动,启动“社区防疫工作者守护计划”,动员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共同参与防疫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服务全区一半以上社区。织牢困难群众“保障网”。坚决落实“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困难群众不因疫情影响而陷入困境”两条疫情防控工作底线要求,强化统筹联动,通过下放权限、简化程序、放宽救助条件等措施,对辖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症患者、困境儿童等困难人群做到应救尽救,确保全区262名在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全区35家纳管机构无感染病例。画好共克时艰“同心圆”。上线“心系湖北·守护龙华”公益项目,募集爱心款物1319.05万元,全方位构建“人、财、物、服务”四位一体防疫网,全力支持湖北武汉等地区抗疫,其中,向市慈善会“深爱战疫天使基金”捐赠100万元用于关爱深圳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和一线战疫记者。快速高效完成414万余元喀什防疫生活物资援助任务。

  (二)聚焦“基层治理”这个焦点,基层政权持续巩固。

  参与城中村治理全面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全区372个城中村治理管理创新。以“龙华区社会工作行业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将“龙华社工村”建设为城中村治理示范基地。对接城中村居民需求,形成龙华区城中村《老百姓1000个愿景》《居民议事清单100例》《社工服务项目100例》,为社工机构服务城中村治理工作提供了范本。制定《龙华区城中村社工个案服务实施工作指引》,针对老、少、弱、困等社区特殊群体开展个案服务。开创社会组织党建新模式。构建“1+6+12+N”社会组织党建组织架构,全力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社会组织党组织数达到134家,覆盖社会组织186家,党委直接纳管社会组织党组织86家,纳管党员435名,党委纳管党员数、党组织数居全市各区第一。成立了4家全市首个人力资源、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社工行业党总支。优化民生微实事决策方式。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决策由“政府主导”向“居民投票”转变,全部项目实现社区居民“点菜下单”,让社区居民讨论决定事怎么办、钱怎么花。全年累计实施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1069个,涉及资金1.04亿元,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创新线上议事模式聚民意。指导社区居民议事会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模式,保障社区议事顺利进行。同时开展“罗伯特议事规则”培训,有效提升居民议事能力。全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累计召开社区居民议事会487场,解决议题1046条。

  (三)突出“先行先试”这个导向,养老改革走在前列。

  补齐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短板。出台龙华区“1+3+4”+2养老服务系列政策,涵盖智慧养老平台、养老设施运营、社区居家养老、从业人员激励、长者助餐等养老服务全链条,实现了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助力打造“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于2018年立项,目前该项目已启动施工招标,2021年可动工。龙华区颐养院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可研申报,预计2021年底前动工。原龙华敬老院提升改造项目列入龙华区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完成项目勘察、检测、方案设计及概算编制等工作,并确定施工单位,计划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运营。数字化赋能养老事业发展。为辖区83处养老服务场所配置健康一体机、人脸识别、智能摄像头等智能化设备506件,实时监测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内老年人数量,掌握服务动态。为100名高龄独居老年人配置紧急求助设备和活动轨迹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居家生活状态,切实做好特殊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颐年卡累计4.7万张,通过颐年卡发放高龄津贴人数超过1.9万人次。

  (四)关爱“困难群体”这个对象,民生福祉有效提升。

  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补贴。累计发放困境儿童补贴33.57万元,惠及困境儿童341人次。累计慰问困境儿童230户,发放慰问金额13.8万余元。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481.2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010人次。前三季度累计救治患病流浪乞讨人员583人,共投入救治资金788.48万元。高龄津贴、低保老人困难补贴和居家养老补贴累计发放1682.21万元。联合住建部门向27户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2.81万元。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工作,发放就业补贴443万元,惠及2400余名困难群众。联合区检察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6件8人,发放救助金35.8万元。为困境儿童撑起爱心伞。为区、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备117名工作人员开展儿童工作,实现辖区所有社区全覆盖。在观湖街道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试点创建工作,设置社区专职儿童工作队伍。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区开设特教班,设立特殊教育资源定点学校,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联合卫健部门在龙华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儿童健康中心,完善儿童医疗与健康服务。为流浪乞讨人员送去关爱。常态化打击操控流浪乞讨人员黑恶势力专项行动,暂未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被黑恶势力操控情况。开展“让爱回家”救助活动,成功帮助8人回归家庭。

  (五)优化“聚善家园”这个平台,不断发挥慈善力量。

  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开展慈善研究,形成《龙华区慈善发展调研报告》;制定《龙华区聚善家园管理手册》和《龙华区“爱心卡”管理办法》,推动社区慈善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拓展慈善张力。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常态化“爱心篮”慈善合作机制,发放物资4700余件,受益超过1600人次。积极联动全区社会组织于99公益日发起44个公益项目,累计募集善款415.8万元,调动11.08万人次参与捐赠,连续三年在全国县区级慈善会系统排名第一。发挥品牌效应。5家聚善空间·慈善超市开展公益活动102场次,聚善义工积分兑换763人次。“聚善日”活动共开展927场次,募集善款27万余元,吸引社区居民和“聚善义工”参与逾13万人次。8家社区基金2020年募集资金150万余元,已拨付121万余元支持25个社区公益项目。“聚善家园”项目获得第五届鹏城慈善奖“典范项目奖”。

  (六)做好“公共服务”这项事务,兜底社会发展大局。

  扶贫协作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党建引领、结对帮扶”“协作扶贫、温暖广西”公益行等主题活动,帮助对口帮扶村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收入达标,如期实现脱贫任务;创新策划“五个养猪人”助残扶贫行动、残疾人就业培训班等精准扶贫活动,形成了民政领域特色对口扶贫项目。建设龙凤公益服务站,为对口扶贫广西凤山县的弱势群体提供关爱帮扶服务。行政区划更加优化。新分设6个社区工作站;形成首套街道级勘界协议档案,为各街道、职能部门在界线周边行使管辖权提供了准确依据。婚姻登记专业便民。完成婚姻登记大厅整体改造修缮,办证环境更加舒适。殡葬祭祀更加文明。在清明、重阳节创新开展云祭祀、鲜花代祭等服务,祭扫更加文明。

  (七)关爱“残障朋友”这个群体,残健相处更加融合。

  落实残疾人民生保障。为辖区823名残疾人申请辅助器具并做好相关辅具评估,为270名精神残疾人发放精神药物,拨付精防补贴经费130万元,组织1000名残疾人开展体检。开展龙华区精神家属资源中心、“阳光心灵”关爱残疾人心理健康等项目,多形式开展疗愈、心理辅导等人性化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发放扶持残疾人就业各项补贴共计919.55万元,惠及432人次。实施稳岗补贴政策,发放392.6万元,惠及690人次。优化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功能,增设无障碍环境科普馆、3D影像馆、IC I TalK世界公益大讲堂,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第二届深圳市残健共融残疾人创业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位居各区第一。提高残健融合程度。组建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完善残疾人工作议事协调机构,指导我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举办多场次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做好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加大无障碍改造力度,对64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在龙华汽车站等三处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展无障碍设施评测,完善无障碍设施,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的条件。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带动,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实队伍保障。一是聚焦重点提升党建水平。精心组织学习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支部“学习日”、“三步学习法”等长效机制的形成,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二是聚焦履职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活动,聚焦短板弱项,精准开展学习活动,拓展深化业务培训、读书分享活动内涵,推动干部轮岗、跟班学习、AB角互学常态化,精心设计团队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民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聚焦效能抓好作风建设。做好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落实抓早抓小提醒谈话,全面评估和查摆各类廉政风险点。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活力资金、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社区基金、扶贫资金、慈善救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审工作,切实把好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关。

  (二)强化基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做好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实地调研,排查重点、难点社区,提前谋划,加强沟通,强化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确保顺利完成第九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修订民生微实事指导意见。健全多部门联动长效机制,落实关联部门的主体责任,优化监督管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打造社工人才高地。加快推进修订社工专业人才专项扶持政策,靶向引进“高精尖缺”社工人才,同时稳定服务基层一线的社工人才,确保既能引得进人,更能留得住人,还能用得好人。四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文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群众、培育社区文化、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作用。五是全面建设“五项工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党建100工程”“公益工程”“品牌工程”“标准工程”“参与工程”等五个工程,全面提升我区社会组织党建质量。

  (三)强化工作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深落细落实。一是针对2020年出台的“1+3+4”+2养老服务系列政策,开展落地实施,推动相关政策和机制向实际效益的转化。二是依托区养老服务协会大力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开展辖区养老服务产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生物、健康、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通过个案挖掘,提升我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的成效。

  (四)加快阵地建设,进一步补齐民政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加快推动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区颐养院项目建设,推动原龙华敬老院提升改造项目尽快施工,开展设备购置、人员配备等工作,确保各项目顺利投入使用。二是推动民法公园涉及婚姻登记场地建设事宜,将其打造成全国第一个以民法典婚姻篇为主题的婚姻登记颁证服务新标杆,使之成为“网红”打卡点、“好家风”宣传点 。

  (五)强化布局设计,促进慈善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龙华区慈善事业发展指导意见》,促进龙华区慈善工作统筹发展。二是优化组织架构,指导区慈善会平稳顺利进行换届工作。三是擦亮社区慈善品牌,精细耕耘“聚善家园”项目,加强项目板块的联动性和延展性,优化项目内容,激发居民公益慈善参与的内生动力。四是发展互联网+慈善,探索区块链民政管理平台建设。五是推进慈善救助改革,打造“大病前置事中救助+互联网众筹+社区救助”的慈善救助模式。

  (六)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公共事务服务难题。一是探索引入数字定位技术,推动界桩智能化改革,强化界线界桩管理。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助推基层治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提升。二是丰富殡葬文明宣传方式,巩固提升殡葬改革实效,完善殡葬服务场所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三是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及上级工作指引,全面梳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业务办理相关事项,加强婚姻延伸服务、收养评估工作。

  (七)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残健共融发展。一是加强残联组织队伍建设。搭建好区、街道、社区三级残联系统架构,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完成社区残联、街道职康中心改革试点任务。二是建好残疾人服务阵地。进一步完善IC爱创空间运营各项绩效指标,拿出拳头产品。联合助残组织及各优秀企业打造区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促进残疾人就业。利用军龙医院资源,联合建立区级残疾人康复基地。配合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工作,做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抓好特色服务项目。打造具有龙华残障者特色的品牌节目,展示新时代下的残障者精神风貌。逐步在全区推广使用智慧残联云平台,丰富平台服务功能,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