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当下,中国式现代化正踏歌阔步,鼓点铿锵。
此间,微观主体的先行先试弥足珍贵。中国40余年改革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任何宏大改革目标的实现,无不发轫于微观主体的率先突破、形成示范,最终全面带动。
位于深圳地理中心的龙华区,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样本意义的微观主体。
近日,龙华区召开全面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动员部署会,发布《龙华区全面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实施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率先在全国区级层面全面、系统地谋划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以政法工作现代化实践支撑、服务辖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
根据《方案》,龙华区全面梳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内涵,并从基层实践的角度系统构建“135+N”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体系。
其中,“1”是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5”是全面推进思想观念、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队伍等5大方面的现代化建设;“N”是结合工作实际推出政法领域若干重点举措、改革亮点及特色模式。
该体系最值得关注的当属“3”。《方案》充分结合龙华实际,创新提出“数字型、能动型和服务型”3大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导向,全面彰显龙华对于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先行先试与锐意探索。
关键词1 数字型政法
线上数字化与线下实体化同步推进、一体贯通
当下中国,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转型车轮滚滚,社会不断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数字科技,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工具。
基于此,龙华区旗帜鲜明地提出“数字型政法”的导向,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不断运用现代化数字手段积极探索和实践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新路径,持续推动政法工作向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字型政法的关键点在于,借助数字化系统,打破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壁垒、协同不同部门分散的力量,将政法委“统筹、协调、指导”的职能发挥的更实、更充分。
因此,在实践层面,近年来,龙华区委政法委重点聚焦“建好数字化系统”,特别是从线上数字化和线下实体化两个维度展开,通过线上平台贯通线下平台,聚合多元共治力量。
以矛盾纠纷化解为例。线上,区委政法委站在统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视角,以数字化系统为基本平台,着力打通上下、左右、内外三个协同端,实现业务的协同与融合。其一,纵向打通多层级平安建设一体化平台,形成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贯通的数字平台;其二,横向打通多部门民生诉求、矛盾化解等业务平台;其三,开发上线多元主体共治平台,实现“内外联动、共治共享”。
线下,区委政法委同步推进平安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以适应线上数字化进程。
在组织领导层面,龙华区委政法委作为区数字治理专班的“三驾马车”之一,深度参与到专班的整体设计中,将政法系统数字化建设融入全区大局。机构设置上,龙华区将区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合并,加挂数字治理指挥中心;街道层面则由政法委员统筹综治、网格、数字治理工作,确保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阵地建设上,高标准打造6个街道级综治中心,推动全区69个社区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力量汇聚上,推动公检法司力量入驻综治中心,信访、劳动等其他部门力量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常驻、轮驻、随驻和云进驻”。
如今,在数字型政法导向的指引下,龙华区将进一步完善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精智治理体系,聚焦“智慧化、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要求,推动“精智”理念贯穿工作全周期、全过程。特别是,系统推进“1256”精智治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精智治理6大工程、31项主要任务及100项细分任务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结合龙华社会治理痛点难点,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治理模式和场景,不断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2 能动型政法
以主动作为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前行
光阴流转,时代变迁,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推进,无不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加速迭代,亦为政法工作从末端治理走向前端预防、源头治理,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作为,打开了更新更广的空间。
也因此,以主动作为、前端预防、源头治理为主要特征的能动型政法,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基于能动政法的导向,龙华区《方案》提出,全区政法系统秉持积极主动的履职理念,以主动作为核心驱动力,更高效地履行职责,推动政法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正是在能动政法的导向下,龙华区委政法委紧扣省、市关于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深化三级平安建设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3+2+3+N”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
同时,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刑事简案快办中心,有关工作经验被省委政法委宣传推广;区法院开展“融贯式”诉源治理机制建设,获评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推动诉源治理”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区人民检察院研发“职业放贷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着眼于当下及未来,根据《方案》规划,“能动政法”正导引龙华区建立健全政法各单位在主动防范风险、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主动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法治需求,开展针对性治理和服务行动,通过司法大数据主动研判、精准化解矛盾隐患,深入探索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把预防做到打击前、打击做到升级前,守护一方平安。
关键词3 服务型政法
聚焦普惠均等 着力保障发展
依据能动政法、主动作为的逻辑推演,传统的政法工作不断向前端延伸,服务,无疑顺理成章地成为政法工作的浓厚底色。据此,龙华区委政法委进而大胆提出,将服务型政法作为龙华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导向之一。
基于服务型政法的导向,2023年,龙华区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并落实《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十九条措施》《涉知识产权刑事立案同步审查工作规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方案》《深圳市龙华区涉企行政执法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免强制清单》等10份措施办法。
而在《方案》中,龙华区委政法委明确提出,“优化普惠均等、保障发展的政法服务体系”。
其一,全力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区委政法委将深化政法系统“书记四长”走一线工作机制,协同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热点堵点问题。
其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新经济、新业态法律服务供给,优化数字经济审判中心运行机制,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新型消费等,持续推出高质量司法服务;健全“1+6+69+N”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拓展重点群体法律援助渠道,更好满足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
其三,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检察办案保护创新创业容错机制,完善涉中小微企业纠纷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企业合规建设,探索小切口企业合规、企业合规综合体检、企业合规互认等新模式。
其四,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特别是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阵地和通道,打造深圳北站涉外法务集聚地;探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服务机制,强化出海企业法治保障;构建涉外法治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涉外法治、港澳律师等人才来龙华执业,打造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副稿|专家视点
《方案》彰显了龙华区高效的执行力和敏锐的政策洞察力,有速度;站位与起点展现了龙华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全面梳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内涵,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广度;对五个方面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有深度;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针对性强,有准度;围绕五个方面的现代化,全面部署,有序推进,有力监督,有效落地,有力度;坚持“法理情”有机统一,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有温度;贴合龙华实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有辨识度。
——原深圳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胡建农
《方案》充分体现了龙华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和深入实践,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智慧,是贯彻改革方法论的有益探索,是将优势转化为效能的有力保障。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叶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