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入优化政法数字平台到探索开发更多政法数字应用新场景,龙华政法系统迸发出更多数字政法创新活力。今天,“龙华政法年度盘点”带您继续回顾一年来以“数”为帆、“智”航龙华的新局面。
一、“深平安”应用增量开发,本地化场景迭代升级
(一)锚定目标 融合线上数字+线下实体
持续完善“深平安”龙华区平安建设工作台系统功能,不断夯实“六个统一”的基础支撑,切实拓展基层应用场景,线上平台有效贯通线下平台,实现“群众诉求表达更通畅、治理事件管理更精准、社会风险防范更有效”三个目标。
(二)多跨协同 整合平安建设系统资源
加快推进与“精智解纷”系统及政法相关业务系统的标准化对接,有效凝聚平安建设合力。平台现发出协同工单5300余件,整改完成社会治安提醒函600余条,处理完成社会矛盾督办7700余条;发布群防群治活动1.4万场,累计参与7.8万人次,服务时长13.2万个小时。
(三)智慧治理 推进“深平安”综合试点建设
加速推进平安建设智能化应用,积极探索建设智慧治理示范区。汇聚块数据底板,形成各类平安要素于一体、动态更新的“平安底数”,实现平安建设“一图统览”、平安态势“一屏感知”。深化扫黑除恶线索管理等一批智能化应用,不断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重点案事件、重点部件“四个重点”的风险预警功能,做到“一个平台管平安”。提升辖区视频资源可用度,编制视频图像采集点接入技术指引,着力推动视频监控建设、维护全流程管理。推动视频监控联网改造、开展视频监控点位治理、强化视频监控运维管理,实现视频资源和数据的共建共享。截至目前,统一汇聚全区视频探头6.1万余路,实现全区视频资源“一本账”。
二、民意数智化感知@龙华高质效办结
(一)民呼我应 打通民情民意吸纳渠道
加强37个民情民意渠道汇聚管理,实现诉求高效流转、“接诉即办”。2024年,@龙华—民意速办平台共接收105.75万件事件,其中自主采集71.71万件;群众诉求34.04万件,月均2.84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二)靶向施策 推动民意速办制度重塑
健全配套文件,以《龙华区2024年民生诉求服务工作要点》明确25项工作任务和推进举措;以《龙华区民生诉求服务暂行管理办法》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以《龙华区数字治理事件分类分级清单》提升分拨精度;形成“每周一议、每月一类案、每季一小结、每年一总结”机制,坚持领导带班每日研判,推动诉求“真办结”、问题“真解决”。
(三)智慧监管 做好诉求事件预警督办
实施民意速办平台智慧化预警升级工程,上线运行智能分拨、智能问答、智能审核等功能,确保平台更“好用”“管用”。2024年,平台发出预警3100余件次,编发事项处置、风险分析专报42份,形成民生诉求分析报表370篇,印发提醒函、督办函等37次。强化督办督查联动,推进“形式办结问题督查工作”机制落实,确保平台更“善用”。探索诉求处置实地复核,将高频诉求、市平台督办事件等重点诉求列入实地督查范围,确保平台不“滥用”。2024年以来,共开展实地督查复核380次。
三、突出减负导向“数治助手”擦亮底色
按照数字治理“1+3+5+N”工作体系要求,截至目前,数字治理9大核心指标全面达标,80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重点建设的四大数字治理平台已全面推广应用,累计发布104个数字治理应用场景。
(一)深化平台新应用 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
立足一线工作需求,深挖数字技术潜力,优化社区工作管理平台,为社区提供“零代码”百搭工具箱、“一站通办”、RPA智能填报机器人,助力实现“赋能减负”“提质增效”两大目标。
(二)探索应用新场景 推动多场景数实融合
鼓励引导社区积极探索运用平台在内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隐患排查、定格化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各社区累计搭建应用2900余个,产生数据超2060余万条,推动社区近90%日常工作线上化、数字化、流程化。全覆盖建设社区数字治理大脑,纵深推进“数据资源池”建设,注重对基层“数据反哺”,减轻一线工作负担。
(三)规范管理新机制守牢平台数据安全底线
创建“虚拟社区”,编制数据字典,为社区搭建应用提供统一标准规范。制定印发《龙华区数字社区工作台管理办法》,规范权限管理、数据管理、运维管理,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四、突出需求导向“数智政法”增添亮色
(一)“数据融通”推动多跨协发展
持续完善跨部门大数据平台建设,统筹政法各单位推进办案业务网络联通、系统贯通、数据融通,实现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办理、办案流程再造,1.3万宗刑事案件卷宗实现电子化,进一步节约办案时间和成本,更好实现“数据多跑路、干警少跑腿、流转更安全、执法更规范”。
(二)“数字疗法”关爱生命健康成长
上线全市首个区级生命关爱信息系统,统筹全区心理服务资源,提供24小时轻生防控调度、生命教育科普、心理疗愈体验、疑难个案研究、队伍赋能等服务功能,实现关爱信息“全共享”。优化升级生命关爱信息系统3.0版本,增设案例库、培训库、法规文件库等数据库42条。截至目前,系统共收录来自全区各单位联络员166名、心理咨询室84所以及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心理服务人员402名。2024年,“生命关爱+”守护行动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优胜奖。
(三)“数字升维”激发群防群治活力
2024年,发布各类志愿活动8713次,发放活动积分699万;每季度开展群防群治突出个人、队伍表彰,进一步激发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积极性;常态化开展“平安夜巡”行动4576场,发动共108698人次参与,处置隐患17462起。
(四)“智慧诉服”提升司法为民水平
强化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大力推进系统应用,在司法实践层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审判”深度融合,上线当月结案数量同比上升41.1%。完善执行领域科技应用,强化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智能化循环式复查,“回旋镖”系统在全市法院推广,工作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深度应用“飞鸽”集约化送达平台,推动电子送达提升至97.92%,首次成功送达时间缩短11天。开展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上线“灵犀”AI书记员智能笔录规整系统,探索书记员集约管理和法官助理值庭机制,完成笔录规整3200余篇,准确率达98%。
(五)“数据模型”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探索建用“抽必中”“护企”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2个,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2个。深化“失驾”社矫对象数字监督模型应用,牵头与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龙华交警大队联合制定《深圳市龙华区“失驾”社区矫正对象数字化管理与监督规定(试行)》,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有效破解社区矫正对象无证驾驶查处难、监管难、治理难等问题,工作经验获《检察日报》专题报道。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