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区 > 法治专栏 > 企业合规

企业合规风险预警信息(八)

来源:深圳市司法局 日期:2023年08月11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新规速递

  一、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合规资讯】

  7月9日,为了规范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分为七章,包括:总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托管人、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特别规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资讯来源:国务院)

  【合规提示】

  建议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的企业,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守法合规开展业务。一是建立健全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制度,对业务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等做出合理安排,不得以私募基金财产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或者利益输送、不得通过多层嵌套或者其他方式进行隐瞒;二是加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及其从业人员的合规管理。建立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审查、处置等管理制度,防范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要求从业人员定期接受合规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三是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根据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基金产品。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或者转让,不得向为他人代持的投资者募集或者转让等要求;四是遵循诚实守信、谨慎勤勉原则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应保证所报送的材料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未经登记,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样或者类似名称进行投资活动。

  二、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合规资讯】

  7月7日,为了强化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分为七章,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网络暴力信息处置、保护机制、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附则。《规定》首次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的概念,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加强网络社区板块、网络群组的管理,强化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审核。(资讯来源:国家网信办)

  【合规提示】

  建议网络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规定》的要求,从以下方面强化对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工作。一是切实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明确管理部门与负责人,建立完善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健全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举报救助、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等制度;二是完善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典型案例样本库、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根据历史发布信息、违规处置、举报投诉等情况,动态管理涉网络暴力重点账号,及时采取干预限制措施;三是优化网络暴力信息的管控措施。结合自身业务性质梳理出适用的合规要求,并嵌入到具体业务流程中,例如提供直播或短视频网络服务的企业,应当强化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审核,及时阻断涉及网络暴力信息的直播,处置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短视频。

  三、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合规资讯】

  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该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满足以下特性的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包括:金属镓(单质)、金属锗(单质,包括但不限于晶体、粉末、碎料等形态)、氮化镓(包括但不限于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等。(资讯来源:商务部)

  【合规提示】

  建议开展出口贸易活动的企业,及时对自身经营物项进行合规筛查,判断所经营物项是否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口管制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出口受管制物项。一是科学设计审查程序。对每一笔交易做好风险审查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出口许可手续,通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填写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申请表并提交相应材料。如企业无法确定相关货物、技术和服务是否属于管制物项,建议向国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门提出咨询。二是开展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建设。制定出口管制合规工作手册等指引文件,为企业内部一线员工提供合规操作指引,并将出口合规审核嵌入业务流程和系统审批节点中。三是定期对自身合规管控流程有效性开展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实际操作流程与公司合规管理之间的差异,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进整改结果。

  【声明】

  1. 本期信息内容由深圳市司法局编辑发布,由深圳市鹏城法律合规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2. 本期信息仅做分享与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

  3. 任何主体均不应当以本期信息及所载内容作为分析和判断的基础;

  4. 企业在做出任何可能影响经营管理的决定前,建议咨询合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