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 > 其他 > 工作动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来自深圳龙华的“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榜上有名,囊括并串联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多个文旅热点。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又一次凭借厚实的生态人文底蕴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此前,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已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小镇辖区内,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被评为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并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中国版画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一级美术馆、观澜湖体育旅游线路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深圳市观澜古墟商埠游径”入选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第二批)名单、鳌湖艺术村荣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落、观澜河古墟段项目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等。
为响应《深圳市龙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要求,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将以“一心一带、两廊四基地”的空间发展策略,突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数字赋能构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打造深圳文化地标和国际数字文化示范小镇。
厚实生态人文底色,绘就山水人城融合画卷
观澜文化特色小镇总规划范围16.96平方公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地处龙华区东北部,北邻东莞,是深圳市的北大门,地铁4号线可抵达小镇的腹地、快速接驳广深港高铁,地铁22号线、17号线未来也将通达小镇,已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和梅观高速2条高速公路,对外联络便捷,成为向南连接深港、向北辐射莞惠的重要节点。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小镇腾飞的关键,小镇拥有观澜版画村、观澜古墟、鳌湖艺术村、俄地吓村4处深圳市历史风貌区,集聚启明学校、广培学校、维新学校3所百年老校,60座碉楼、72处文物单位,孕育了舞麒麟、赛龙舟、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客家文化、版画文化、红木文化集聚的“文化之乡”。
除了文化资源,小镇还以秀美灵动的生态资源而闻名,牛湖水、观澜河两条水系纵贯横通,滋润全城,牛湖水碧道、观澜河碧道更是扮靓了市民家门口的“滨水空间”,打造了与自然交融的“亲水岸线”,成了市民观赏水、亲近水、享受水的休闲好去处。
“文旅+”亮点频出,树立文旅品牌标杆
立足文化内核,观澜文化特色小镇深挖文旅资源,推出古墟商埠文化遗产游、版画古村艺术游、生态田园野趣游三条主题游径,将观澜古墟、观澜版画村、中国版画博物馆、鳌湖艺术村、观澜红木家具博物馆、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等特色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塑造“山水舞丹青·文化兴观澜”形象。
此外,观澜文化特色小镇以特色活动丰富片区文旅供给,联动片区观澜湖集团、版画基地、红木协会、艺术家群体等特色资源,成功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及配套活动、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红木设计雕刻大赛、观澜古墟文化节等文体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朋友热情参与,年均游客量达四百万人次。
产业新动能澎湃,小镇与人才“双向奔赴”
除了坐拥丰厚的文旅资源之外,观澜文化特色小镇产业基础也相当扎实,片区集聚利亚德光电集团、传音控股、骏星国际物流等一大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拥有龙华区科技创新中心、观澜公共文化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
同时,小镇全力推进拓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保障产业空间供给,将坚美文创园、优美特工业园、东方红产业园等一批老旧工业园区成功升级改造,铭可达产业园纳入深圳市“工业上楼”试点项目。
此外,观澜文化特色小镇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已落户邹明工作室、王婷工作室、胡冠军工作室、钱三毛工作室、普稷传承传统工艺工作室等艺术名家工作室,吸引从事雕塑、装置、版画、陶艺、非遗剪纸等艺术领域的工作者近百名,为小镇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力“引擎”。
小镇近景与蓝图,“内外兼修”谋发展
小镇的吸引力离不开其承载力、吸附力、支撑力,更离不开从细微处着手的规划——《观澜文化小镇城市风貌规划》《观澜文化小镇公共空间布局研究》协调管控小镇风貌,塑造特色魅力空间;《观澜古墟片区提升概念规划研究》《观澜文化小镇公共服务设施梳理及评估研究》聚焦重点片区设计,完善小镇服务体系;《牛湖水沿线空间规划研究》指导牛湖水沿线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促进牛湖水碧道与周边业态深度融合;《君子布片区规划整合及发展谋划研究》优化公共空间布局,推进君子布现代文体中心立项……
未来,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将从“人城产”融合发展角度出发,营造集休闲、观赏、文化艺术体验为一体的应用生活场景;充分挖掘观澜河、古墟文化底蕴,在观澜古墟周边打造深圳独有的客家墟市文化旅游示范街区。
蓝图已然绘就,行则将至。观澜文化特色小镇将坚持“文化传承、资源激活、数字赋能”的发展策略,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章,高标准打造小镇文旅品牌,擦亮省级特色小镇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