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和潮阳开展多维度协作

来源:龙华区 日期:2023年12月04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海门印染园区。

海门印染园区污水处理厂。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龙华区承担着省内对口帮扶的重要任务。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龙华区对口帮扶工作从重视帮扶,走向双方的协作、共建、共赢,将“百千万工程”作为对口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服务全省“百千万工程”的同时推动龙华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

  为产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按照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龙华区与潮阳区自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高度重视与潮阳区的对口协作关系,将与潮阳区对口协作作为龙华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派出优秀干部常驻潮阳,推动潮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驻潮阳区工作队依托两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突出产业协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龙华区与潮阳区产业协作工作起好步、开好局,寻求龙华与对口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奔赴”。

  今年9月,龙华区与潮阳区共建的重点农文旅项目——海门花伴湾开工建设,掀开了深汕产业协作新篇章。海门花伴湾项目,位于潮阳区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占地面积约1500亩,计划投资5亿元,分两大期五小期进行建设。项目将打造成集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乡村游乐、民宿餐饮、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数字文化于一体的农文旅“潮乡”目的地,海门未来乡村“会客厅”。同时,结合山海农耕示范带“一村一品”特色及潮汕伴手礼产业、滨海影视产业等,加载“数字乡村”基因,塑造海门乡村有机更新及粤东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新典范。

  海门花伴湾项目,将打造成海门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新样板和潮阳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注入新动能。

  谋划设立“反向飞地”

  共同做强优势产业

  除花伴湾项目外,自今年6月12日潮阳区工作队进驻潮阳区以来,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帮扶举措,从项目、资金、人才、科技、政策等进行全方位深度协作,持续发力产业共建。

  纺织服装产业是潮阳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潮阳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支柱产业。当下,潮阳区正在紧抓“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机遇,全力构建以纺织服装为龙头,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文具创意、大健康等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矩阵,加快建设汕头国际纺织城,逐步形成“一城三园区”的产业平台格局,总规划面积超2万亩,着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集聚平台。借助龙华对口帮扶协作契机,驻潮阳区产业协作工作组则积极助推潮阳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助力潮阳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此过程中,双方积极谋划设立“反向飞地”,结合大浪时尚小镇产业优势,在小镇成立汕头市潮阳区(深圳龙华)产业协作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潮阳区政府主导运营和管理,按“一心五站”的功能布局,在创新中心下设潮阳区驻龙华企业服务站、潮阳区外出党员联络服务站、潮阳区驻龙华人才工作联络站、潮阳区潮青创新创业服务站、潮阳区自助政务服务站5个服务站,作为潮阳区产业、企业、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和潮阳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展示名片。同时提升潮阳区纺织服装行业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推广和新品展示等环节的竞争力,两地将共同做优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启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推动潮阳营商环境优化

  今年9月,潮阳区、龙华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签约仪式在龙华区举行。

  龙华—潮阳两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合作方式——开通线上通办专栏,即双方在本地政务服务网中设置“跨域通办”专栏,配合对方及时公示、动态调整“跨域通办”事项目录及内容,申请人可在专栏中查阅办事指南等相关信息,并直接进行申办;开设线下通办专窗,即双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域通办”专窗,积极拓展异地代收代办,申请人可在双方任一政务服务大厅提出申请,办事群众在申请地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跨域通办”专窗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通过邮件寄递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业务属地部门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

  开展“跨域通办”合作,可实现“异地申报、属地办理、就近取证”,是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提升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的有力举措。目前,龙华潮阳两地已实现企业登记注册、水利工程开工情况备案等39项业务线上线下通办。

  两地政务服务的“跨域通办”,将进一步加强两地的信息共享、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极大提升两地企业办事的便利性,有力推动潮阳营商环境的再优化、再提升。驻潮阳区工作队表示,未来将发挥潮阳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发展黄金期的优势,谋划组织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和文旅等方面的专项招商推介和对接交流活动,积极引进优质产业项目,为项目引进、落地、开发、建设、运营和产业资源对接当好金牌“店小二”。同时,打好乡贤华侨感情牌,与各地潮汕商会、海外侨团、协会等联动招商、精准招商,力促一批乡贤企业回乡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