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聚焦工业领域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模式和机制,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次量化评估工业园区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成效,提升碳污协同管理能力,以评价指数为“指挥棒”,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评估园区协同指数,助力协同管理
运用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龙华区17个生产制造型工业园区、11个综合型园区和2个物流仓储园区进行评估,发现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铺设光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能源车替代,采用变频废气收集装置等措施可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例如,工业富联通过不断优化废水及废气处理工艺,实现龙华园区机构段工业废水零排放。引入“负碳技术”处理碳氢清洗废气处理工艺,对有机废气进行深度处理,将净化效率由80%提升到95%,实现回收清洗剂40L/天,同时减少废活性炭32吨/年;打造铝材价值链循环利用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铝废料400吨/年,实现范围三碳排放减少40%;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打造ESG数智化物联网示范车间,构建数智化能碳管理平台,全方位管理厂级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并建立内部碳定价与气候相关绩效考核机制,持续推动自身运营及价值链减碳。
核算企业协同指数,助力协同增效
基于龙华区产业现状,选取35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16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企业、16家金属制品企业、15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企业及其他行业企业共100家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评价发现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减污降碳协同度最高,大中型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平均指数高于小型企业。例如,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便携储能及光伏产品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企业。该公司通过定期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减少塑料使用等多种措施,实现显著的节能降碳和减废效果。据统计,其售出产品已累计节省电量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75.8万吨,同时带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企业利用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使VOCs和碳排放与经济脱钩程度较高,而且在生态环保投入和员工的减污降碳理念培训方面表现积极。
下一步,龙华区将充分利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双指数”,围绕关键领域,针对减污降碳协同度提升空间较大的行业企业,创新减污降碳协同路径,补足短板,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密度工业建成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龙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