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595674310M/2025-00378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3-14
名称: 打造水岸名片“碧道+水经济”模式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14
主题词: 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 示范案例
【打印】 【字体:    

打造水岸名片“碧道+水经济”模式

发布日期:2025-03-14  浏览次数:-
(近日,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调研(第三季)十大示范案例和服务企业年度案例榜单公布,由深圳市水务局、龙华区人民政府联合申报的“‘碧道+水经济’打造观澜古墟,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榜十大案例。)

观澜古墟夜景。

  近日,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调研(第三季)十大示范案例和服务企业年度案例榜单公布,由深圳市水务局、龙华区人民政府联合申报的“‘碧道+水经济’打造观澜古墟,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榜十大案例。

  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进一步优化深圳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龙华区观澜古墟水经济试点项目着力践行“水产城共治”理念,打造水岸名片“碧道+水经济”模式,营造品质舒适的宜居宜游环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一方面,打造安澜健康水带,以安全为基础、低冲击开发为理念,通过增设坡道、台阶、聪明楼梯等垂直交通,使相邻亲水区域疏散通道间距小于250米,同时利用岸上的绿地广场作为避险场地。结合碧道建设,整治挡墙隐患,改造及新建挡墙1000多米。

  另一方面,打造世界级都市亲水长廊,作为“省十廊”重点建设碧道之一的观澜河干流碧道,致力于打造具有“运动、智慧、文化、古韵、生态”五段主题特色并纵横贯通的滨水廊道。观澜河干流一标段以古韵为主题,以河流历史背景为基础,分为“观往知来”“青山叠澜”2个节点打造。通过重新塑造古墟广场及堤岸、改造现状亲水平台、恢复游船码头,使城市与水岸紧密连接起来。在古墟西北侧对岸,设置瞭望塔并打造油菜花农田景观,与古墟遥相呼应。建设3公里骑行道,加入花草亭驿站,层层跌落的生态“浮萍”构架,形成视觉连贯的景观体系。

  此外,打造古墟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种文化非遗活动以及系列展览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如举办“半墟艺术·半墟烟火”观澜古墟招商推介会,目前沿街167家店铺开放,招商入驻率达到80%以上;举办第十九届、第二十届文博会分会场活动,“遇见观澜”主题文化旅游体验活动,龙华区第四届文化旅游节(非遗庙会观澜古墟分会场)、古墟学堂“文化点灯”等活动,全面激活古墟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

  同时,融合龙华特色、龙华非遗、数字IP等元素,建设“遇见观澜”主题光影秀,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主题灯光秀;新建室内数字体验展厅,带领观众穿越观澜,体验观澜古墟的百年风云变化,丰富古墟文化业态。

  以观澜河干流碧道建设、保护性开发观澜古墟为抓手,精心挖掘碧道、水库、古墟等资源禀赋,观澜古墟焕发新生,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第二十届文博会分会场共吸引线下游客4.2万人次;“总要来一次观澜古墟吧”话题讨论热度超过500万。《墟幻光谱》获2023深圳光影艺术季星光奖,《遇见观澜》《墟巷听雨》《一帘幽梦》分别获得2023深圳光影艺术季启光奖。2023年运营以来,观澜古墟总客流量超580万人次,成功上榜“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