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龙华区大浪街道同胜社区中建科技园,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海涛一行来到园区的科达利公司实地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这是一家在国内领先的精密结构产品研发以及制造商。厂区内,测温、公共区域消毒、员工排查……严格的防疫措施逐一落实到位,戴着口罩的员工正在车间全力以赴投入生产。
防疫指导服务组组员分头下沉社区小区一线,参与、见证、感受了大浪街道疫情防控的工作过程,对大浪街道的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对疫情预警高度敏感,提前筹备防疫物资,提前制定预案,大年初一就发出通知,大年初三就全员上岗,严密布控。由于措施得力,截至目前辖区依然保持良好的防控效果纪录。也正因为这样,大浪街道能在继续严格加强防控的同时,提前进入“防控+复工”并重的新时段。
“早”:与疫情赛跑,拼的是时间
灾难,留给人们的不一定全是“负资产”。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反思,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强大,去应对未来的不可知。今天,人们的反思有一个最重要的认知就是:与疫情赛跑,拼的是时间。
面对疫情,大浪街道的任务艰巨。数据显示,大浪街道辖区人口65万,其中户籍人口仅25652人。过节返乡,节后返深,这一场大规模的流动,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就会一疏百漏。
防疫指导服务对大浪街道的防控之“早”深有感触。
“早”,在物资储备上先行一步。疫情发生后,大浪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雄汉密切关注,1月21日就召开了党工委会议作出防控部署,23日就提早购置了一批防控物资,包括一次性口罩7万只,消毒药水140瓶,耳温枪125支,手套800副,防护服75套,消毒片148公斤等,优先装备一线网格员、公安民警外勤人员。
“早”,全员发动,及早布控。街道工作人员没能安心过个年,初一当天,街道发出了通知,全部工作人员初三上岗,然后,就再也没有休过一天假期。街道党工委将辖区划分7个大片区、21个小片区,落实包片负责制,并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下沉。正月初三开始陆续派出处级干部突击队(11名)、科级干部突击队(26名)、党员突击队(54名)、机关“疫”不容辞突击队(406名)、青年志愿者突击队(65名),五支突击队共562人,奔赴到各责任区开展防控工作。
“早”,勇担责任,提前行动。1月22日起,大浪街道就关闭电影院、网报、教堂等人流密集场所,杜绝大规模传染可能。针对疫情可能导致的市场食品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春节前,街道相关部门开展全面走访检查,约谈4家大型农贸市场、5家商业超市负责人,要求确保蔬菜、肉类供应充足、物价稳定。街道制定相应措施保障和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和卫生消杀,还采用空、地联动方式,使用无人机开展消杀。此外,街道还制作了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和顺口溜,部分视频点击量近20万次。街道相关部门在500余个社区群、企业群,转发各类科普知识,指导居民做好防护,邀请专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对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专业防护培训。
大浪之“早”,让防控跑赢了疫情。
“牢”:全面硬围合,密织防控网
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行,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日渐深入,面对“无孔不入”的传染烈度,必须密织“严实细深”的防控网络。
短短两天时间内,大浪街道完成了辖区10个花园小区、66个城中村、8个农贸市场和近200个工业园区的围合,设置了457个测温点,安排了近3000人进行三班倒值守,全力织牢防控密网,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为进一步落实联防联控“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举措,大浪街道推出“1566”工作法,即要求做到党群“一盘棋”(党委统筹+群防群控,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人员“五规范”(一党员、二必测、三班倒、四必做、五标配)、卡口“六要素”(帐篷、标识、指引、广播、横幅、海报)、核查“六到位”(测温、问询、查验、登记、安置、宣传),对辖区457个体温检测提出了明晰指引。
街道通过组织出租屋业主、住户(承租人)、沿街商铺、企业负责人、居家隔离对象等五个主体签订共18万份承诺书,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履行什么职责,全面压实防疫联防联控责任。
为加强对居家隔离人员监管,大浪街道创新推出“红黄蓝绿”四色工作法,对人员进出实行出入证管理制度,精准施策、分类管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不疏漏”,被全市多个街道学习借鉴。红色人群管理:针对症状异常、居家隔离的人员,采取“一人一档”,“三位一体”小组重点关注,每日上门跟进最新情况。黄色人群管理:针对居家隔离、身体正常的人员,“三位一体”做好各类服务,视情况转为其他管理模式。蓝色人群管理:对没有居家隔离、身体正常的在家人员,发放蓝色出入证,要求2天出入1次。绿色人群管理:针对没有居家隔离、身体正常的上班人员,发放绿色出入证进出小区,且1天只能出入1次。截至2月19日,全街道已发放蓝绿管理卡20.5万张。
大浪之“牢”,围合严密,防守坚固,阻挡疫情。
“实”:防疫不隔爱,暖心助复工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居家隔离者也是战“疫”贡献者。为更好地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街道发出“隔离的是病毒,不是爱”的倡议,建立“社区+社康+物业”服务模式,全力做好居家隔离人员隔离期间日常生活物资保障和健康监测,同时,通过组织楼栋公共区域消杀、建立微信生活群、开展微信线上互动、分享防疫知识、发送在线心理测试链接等形式,营造隔离期间安心环境。
战“疫”在进行,警情未解除,但不能只顾战“疫”,不顾经济发展。在继续强化防控的基础上,大浪街道的工作重点从全力防控转向“防控+复工”并重推进,出台一系列周到服务举措暖心助力企业复工。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工作部署,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三优先三保障”原则,大浪街道全力帮助各类生产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三个优先”,即坚持疫情物资生产企业优先,按照上级防疫工作要求,鼓励鸿邦、格朗电子、立健药业等15家药品及医疗配套企业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开工复产,并帮助企业拓宽物料渠道,保障其生产条件;坚持民生服务行业优先,全力指导辖区8家农贸市场、6家大型商超加大物资储备,有序开业营业,确保农产品和群众生活用品的供给,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坚持重点企业优先,认真梳理辖区重点企业、规上企业,指导规上企业制订复工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消杀用品、测温仪等防控物资保障等难题,保障经济运行。
2月1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复工复产电视会议,大浪街道迅速行动响应,将各社区原复工复产“备案核查组”立即转为“检查指导组”,按照“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的四级架构,继续加大对已复工复产企业的检查指导,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社区园区堡垒坚固。“疫”情不退,大浪坚守依旧,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