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浪街道党工委工作报告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办 日期:2024年02月29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奋楫笃行、履践致远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龙华实践中谱写大浪新篇章

——在大浪街道2024年党工委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街道党工委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扛起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区二届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全街道上下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干实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龙华实践中体现大浪担当、展现大浪作为。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街道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以新担当新作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坚持学思想强党性,凝心铸魂、守正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坚定政治信念。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0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成果转化56项,完成问题整改15项,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策划开展沉浸式奋斗主题党课、“行走的党课”,展演党的二十大精神原创宣讲剧《向往的幸福》,组建理论宣讲先锋队伍,理论宣讲覆盖超15万人次,用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狠抓基层基础中建强组织体系。新建并优化城中村党支部48个、两新党支部65个、多元化“亲邻之家”18个,组建邻里共治服务队47支,有效激活党建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按照“一公司一方案”原则全力推动23家股份合作公司平稳换届,组织街道各党组织开展8轮党建突出问题清查整治,以“三六零”工作法深化定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培育特色品牌中提升党建质效。践行“益+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媒促进企业携手发展,“联帮带”组团党建模式获评2023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打造“益·直播”工程探索直播党建新模式,融合多种业态实施商圈党建“十项行动”,为新经济和新业态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我们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培优增效、提级扩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圆满实现。全区率先推出首个街道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98.37亿元,同比增长4.7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4.39亿元,同比增长7.5%,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1.3%,增速再创五年新高。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招引衡亿安、集度信息、海辰储能等13家规模级企业,新增“四上”企业186家,总量占全区近三成;新增豪恩汽电、智信精密上市企业2家,新增数量全区第一;新增各级专精特新企业308家、“小巨人”12家,总量及增量均为全区第一;新增国高企业208家、创新载体19个,优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竞相成长。坚持产业多元、业态协同,完成3.72亿元数字化技术改造,8家企业认定区数字化转型标杆,33家企业获“上云上平台”优秀案例,德泰工业园获评龙华区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企业突破300家,数字经济规模达443.76亿元,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时尚小镇首次承办深圳时装周开幕首秀,成立全市首个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本土设计师再获“金顶奖”,时尚产业规模达316亿元;后浪西街人潮涌动,阳台山美食文化街烟火升腾,时尚、数字、夜间等多种经济全面开花。牢固树立“有呼必应,有求必为”服务理念,为16家优质企业匹配产业空间4.2万平方米,新增时尚小镇、联建产业园、国乐科技园等产业空间约50.4万平方米。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百员进百园”等活动,依托街道“政企直通车”“助企早餐会”搭建常态化、精细化政企交流平台,以“357”全流程服务机制解决企业诉求1700余个。积极拓展“互联网+”服务模式,推行“指尖”服务35项,有效破除涉企服务时间、空间限制。开展“百园千企”等普惠性政策宣讲39场,助力近2000家企业“应享尽享、直达快享”,以更优质、更坚实的营商土壤为市场主体添底气、增动力。

  我们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两手抓”,高效建设、精雕细琢,宜居、韧性、智慧的精品城区加速崛起。通过空间再造和土地盘活重塑城市空间价值,完成土地整备入库48.13公顷、减存量55.91万平方米,连续多年率先完成减存量年度任务;推进英泰工业中心等12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城区空间魅力再生。深华快速路-福龙路立交、大浪北路等一批新建道路基本完工;完成20公里非机动车道建设,总公里数达全区第一,新增8家经营性停车场、近1500个停车位,群众出行便利度显著提升;高质量完成高峰路等26个市容整治项目,城区21处零散空间实现“转角遇见美”;市容环境综合指数再创新高,成为全区首个达到市级A+等次的街道,年度排名全区第一,城区“舒适宜居值”再加码。多点发力推进韧性城区建设,高标准完成6个城中村31台供用电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获国家能源局肯定;完成14个危险边坡治理工程,消除189处河道隐患,建成5个海绵城市项目,城区应对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的抗压、存续、适应能力不断提升。纵深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校园安全头盔智能评测系统”“智慧交通低空巡查卫士”等数字系统落地,智慧道灯等一批交通智能设备投入使用,智慧协同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整合打造城区“生命线”智慧监测系统,2400个小散工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设置边坡自动化变形监测设备69个,安装河道挡墙智慧监测设备55台,以“智”促“治”有效提升城区韧性水平。

  我们坚持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思民之忧、解民所盼,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殷实的民生福祉。以暖心“回声”顺应民之所盼,新增学位3380个,第二十六高级中学开学招生,龙华第二外国语学校获评全市首个“植物园进校园示范学校”,优质教育实现“邻”距离。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开工建设,星曜社康中心启用,开展群众健康服务活动2300余场,街道获评市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新石社区获评市级家庭发展服务中心标杆阵地,全民健康基石进一步夯实。以坚实“回音”解答民之所忧,新增托育机构3家、托位数280个,助力生育家庭解决后顾之忧。打造全省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龙平、龙胜、水围获评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困境儿童”保护项目获评市级“双百工程”十佳案例,全区首个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工作室成立,护航未成年人茁壮成长。街道级长者服务中心常态化运营,完成近百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老年群体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持扎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高质量实施329项民生微实事,以发展成果增进共有福祉。举办公益招聘会85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用一件件可感小事撬动群众“大幸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62件;浪口社区获评市级“民族团结进步互嵌式示范社区”,颐丰华、紫荆1号双创园获评区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人民武装及双拥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经验获全市推广;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首个时尚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帮扶资金投入200万元,消费扶贫达40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档案、保密、史志工作持续加强,街道年鉴获省级表彰。

  我们坚持厚植文明底蕴,深挖内涵、打造精品,以文化“软实力”构筑城区“硬支撑”。以文化人,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依托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500余场,“15分钟文明实践生活圈”初步成形。以文惠民,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健身设施10套、街道图书馆社区分馆(服务点)4个,大浪文化公园完成升级改造,群众性文体设施持续增多;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能参与、项项有特色”,掀起人文荟萃“十二重浪”,开展文体活动524场,辐射辖区群众40万人次,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文塑城,深挖内涵打响文化品牌。《大浪“舞麒麟”》入榜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2023女子时尚“微马”以时尚魅力“燃动”深圳,彰显城区美誉度和“软实力”;第六届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大赛吸引超490万人次关注,客家山歌唱响浓浓乡情;青工歌手大赛、青年城区定向挑战赛、社区篮球赛焕发青工文化新活力,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让青年人心向往之。

  我们坚持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严密防范、根源化解,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下降28.4%,连续五年双位数下降,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全年执法检查企业1852家次,排查整治各类重点领域、场所逾6.9万处,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守好公共安全“承重墙”;抓好“8·18”“9·7”极值暴雨、台风“苏拉”等极端天气防范,建成全区首家街面应急管理服务站,完成华荣、浪口、上横朗3个防灾减灾社区创建,实现以“小基点”巩固“大安全”;坚持以“两个责任”包保工作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全年检查食品经营、餐饮服务企业1984家次,食品快检1.4万批次,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1+9”平安建设中心成为龙华区平安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调研点,接待13批次省内外政法单位参观学习;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妥善化解福龙家园物业纠纷、特区建工劳资纠纷等一批信访难题,“@龙华-民意速办”平台接收群众诉求类案件2.4万宗,平均处置时长从6.8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总体满意率达99.9%。劳动预警机制发挥有效作用,在劳动信访案件连续3年平均增长59.5%的背景下,调解成功率仍稳超85%,国务院欠薪平台(非工程类)办理结案率连续两年全区第一,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荣获A等次,让劳动者不再“忧薪”。坚持以高质量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考核全区第一,严格落实“合法性双审双查”制度,出具行政决策法律意见书394份,行政执法公示率达100%,综合行政执法考评、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执法效能均为全区第一,年度执法案卷评查取得区级满分。陶元、龙平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法治街心公园、“交通安全”法治街等普法宣传阵地建成,“普法八进”“全域性普法”等专项普法宣传活动惠及群众超16万人次,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坚持以微改革、微创新推动“大变化”,思变求进、向新而行,突破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要事难事。创新推出街道高质量发展“五项方案”,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安排、科学谋划,推进街道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创建全区首个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的行政服务大厅,推动“二小零”工程备案全流程“线上跑”,以微改革撬动服务大提升,营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积极探索智能AI赋能校园交通安全,在全市首创应用“校园安全头盔智能评测系统”,校园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0%以上;采用“街道布管、运营商拉线、社区理线”三方联动新模式,将飞线治理整合到创文长效机制中,以“小切口”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创新设立12个营商环境监测点,组建社会廉情监督队伍,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打造全区首支“国资+集资”基金合作样板,助力股份合作公司多元化发展;建成全市首个街道层面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完善“一站式”高效服务体系,提升协同保护效能;以创新举措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优质“软环境”激发市场“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良好发展。

  我们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锻造干部队伍,德廉并举、务实求真,在严管厚爱中淬炼实干底色。坚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街道发展大局,突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选拔任用科级干部25人、平级转任干部31人、岗位交流11人,优化调整52名非编人员岗位,推动人岗相适,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高标准做好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廉政审核1600人次,谈话提醒102人次,立案审查48人,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组织街道各部门制定权责清单,突出重点项目全过程审计,为重点敏感岗位排除风险隐患;持续深化“大榕树下”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廉洁文化宣传活动39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历史的浪潮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勇毅拼搏中前行。同志们,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拼经济、搏发展,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一年里,我们共同经历着顶风激浪的发展大考,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广大企业逆势突围、居民群众团结奋斗,推动大浪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城区品质持续跃迁、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基层治理精细高效、改革创新活力迸发……这一年,我们工工整整、一笔一画,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描画为美好的大浪现实。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向关心、支持大浪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转型步伐还需加快,企业梯队还需优化;二是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需提升,民生基础服务未能契合高密度城区的均衡需求;三是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土地空间规划的有效性和衔接度有待加强;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和覆盖面有待提升,群众的家园认同感和价值共识还未完全形成;五是工作方向与群众感知存在一定偏差,群众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兼顾“稳”与“进”,巩固“稳”的大局和基础,把握“进”的方向和动力,在大局稳定中谋发展,在发展前进中破难题;统筹“立”与“破”,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当前,街道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准确把握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特殊与一般、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既要聚焦当前准确识变,又要着眼长远主动求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开展工作时,不顾当下,就会缺乏对形势机遇的了解和把握,不谋长远,就会缺乏谋划布局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因此,我们要立足当下,砥砺因势利导的能力真抓实干,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也要放眼长远,发扬久久为功的精神系统筹谋,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想问题、作决策,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更要以准确识变的思维、主动求变的精神,洞察时代风云、把握发展大势,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既要统揽全局协调发展,又要立足特色精细谋划。在工作中,如果不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就容易左支右绌、顾此失彼;但全局也同样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只有局部的重点突破才能推动全局的整体提升。我们要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统筹谋划,走系统化、协同化发展的路子;也要立足区域客观事实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更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以全局眼光谋划局部突破,以局部特色服务全局发展,推动全局与局部相互支撑、相互带动,提高发展的系统性和耦合性。

  ——既要锚定疑难有的放矢,又要以点带面系统突破。无论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阻碍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还是困扰群众的痛点问题,往往都错综复杂、解决难度极大。我们要聚焦具有典型性的“疑难杂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也要在典型问题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准获取问题本质与全面客观情况,做到补短板、破难题;更要准确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善于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在总结实践中深化理解,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局面。

  ——既要敢闯敢试主动作为,又要强化防范居安思危。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这二者相辅相成,统则兴、分则弱。缺乏安全保障的发展,难以建成长治之业,脱离发展基础的安全,难以形成久安之势。只有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才能做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动态平衡,既主动作为、把握机遇,守正创新;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防范能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大浪新发展。

  三、2024年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区二届三次党代会部署安排,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惠民生、保安全,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龙华实践中谱写大浪新篇章。

  ——打造科技赋能的产业集聚区。积极融入龙华区构建“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格局,依托辖区现代工业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以高端科技资源高效服务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筑集约高效、融合辐射、影响广泛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

  ——打造先行先试的创新探索区。赓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紧盯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以一批“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的微改革、微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新突破。

  ——打造活力四射的现代商贸区。依托“龙华超级商圈”发展规划的辐射能级,以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为导向,融合辖区产业、生态、人文等资源禀赋,推动形成集时尚、科技、消费、展览于一体的时尚消费集聚区,和人声鼎沸、烟火缭绕、街市喧嚣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构筑起多元化、多业态的“一体三圈多点”消费体系。

  ——打造宜居宜业的都市生活区。以“民享、民乐、民安”为目标,持续推进高密度城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地域特色系统规划,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及公共配套设施,着力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覆盖面,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高质量都市生活区。

  ——打造和谐友善的文明引领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聚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融相谐;结合红色文化、青工文化、客家文化等本土资源,保障高品质文化供给;深耕多元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增强居民的本土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发展共识,营造和谐向善的文明氛围。

  ——打造动静皆宜的绿色生态区。立足生态优势,依托大浪“山水伴城、灵秀文润”的资源禀赋,高标准推进环境整治及公共景观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有机结合、自然山水与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形成青山环抱、绿水润城、碧道绵延、公园罗布的生态游憩网,营造集生态、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绿美大浪新风貌。

  四、 2024年重点工作

  (一)以打造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全力以赴争取经济发展实现最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区下达目标任务。

  构建高新高质高端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高效协同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小镇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持续推进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数字技术同时尚产业融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工程,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推动60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以数字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科达利、百丽、绿联等“链主”作用,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引导中小企业精准补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利用安卓微、创盈芯等企业开辟迷你电脑产业新赛道,打造以嘉安达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平台,引导中安、德泰等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打造年轻潮流时尚消费集聚区域。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及主次干道,串联大浪商业中心核心商圈、时尚小镇潮流商圈、“港铁天颂”生活商圈、社区消费密集点,构建多元化、多业态的“一体三圈多点”消费体系。着力培育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新场景,打造“大浪不夜景”消费新空间;大力发展“首店”和“首发”经济,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打造国际化时尚消费街区。积极融入“龙华超级商圈”,鼓励商家参与龙华购物节等系列活动,全面激发消费潜力。

  完善安心省心强心企业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新增50万平方米新型产业用房,开展“百园千企”系列宣讲会30场以上;发挥营商环境监测点廉情监督作用,依托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制定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以优质环境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成长壮大。探索“政府主导、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园区运营招引新模式,引进亿级企业10家,以“全链条”服务保障招引项目落地投产。抓好梯度培育,新增上市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50家、“四上”企业200家,全力打造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发展共融共进共赢多种所有制经济。完成23家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支持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开展多元化合作,引导股份合作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强化与龙华资本等区属国企联系,发挥“以投促引”作用,以基金、直投等方式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规范盘活集体经济资产,推动多家股份合作公司联合组建投资主体开展投资经营活动,探索“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民营企业”股权基金共建等多种合作模式,巩固扩大国企集企合作成果,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二)以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城区建设为导向,推动城区品质从区域优化焕新向整体蝶变升级转变

  以促进整体协调为目的,系统谋划城区建设新方略,加速盘活规模成片土地,增加品质空间有效供给,发挥优质空间在服务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城区可持续发展。

  系统盘活城区国土资源存量。坚持“一户一策”与“整体打包”并举,加快时尚小镇扩增等项目土地征收入库,推进机荷高速改扩建、石清大道二期、地铁25号线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完成赖屋山(横朗)地块补偿协议签订和建筑征拆工作。推动科伟达、龙泰盛等4个“工改工”项目开工,大力推进水围工业园片区、浪口工业区等8个“工业上楼”项目的实施工作,促进辖区股份合作公司零散地块融入工业用地总体规划,强化城区产业空间“硬支撑”。

  持续强化城区配套设施支撑。坚持协同推进总方针,补短板、强优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龙胜旧村、国大木器等3个城市更新单元配套道路开工,促进“小街区、密路网”加快成形。强化道路拥堵节点整治,完成元芬、阳台山东地铁站周边交通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加快推进凯滨新村、宝龙新村电力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完工,保障群众用电安全,不断提升城区配套质量。

  精致点靓城区空间环境颜值。以优质城区空间活力点带动片区空间蝶变升级,协调推进大浪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加快完工,推动电子科技大学、龙华茜坑水厂、数学绿道、科学艺术公园等一批市、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坚持精细化治理总策略,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区空间品质,开展布龙路、华荣路等2条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周边整治工程等4个“点靓”项目。推动星朗Park、慧谷公园等工程建设,打造一批“转角遇见美”品质项目,以“微空间”提升焕新城区面貌。

  全面筑牢城区韧性安全防线。坚持以兜底性、保安全工程建设为抓手,系统提升城区韧性水平。加大城区安全用气、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力度,全面开展“瓶改管”二期项目集中点火工作,持续开展燃气安全监管工作。深挖辖区海绵城市建设潜力,完成陶吓、黄麻埔等5个危险边坡治理工程,筑牢群众安全防护“挡土墙”。开展高峰水河道挡墙隐患整治,及时解决涉河“四乱”问题,确保城区管网、河道排水畅通,提升城市适应极端天气变化的“弹性”和“韧性”。

  (三)以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为目标,推动民生愿景向幸福实景转变

  坚持将群众心头的“小事”作为自己肩上的“大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将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变成可感可及的现实。

  拓宽覆盖,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资源。坚持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辖区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第三实验学校等8所规划学校、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5520座、幼儿学位1440座,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协助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新增2家社康中心,力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0%,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扩大公共场所医疗急救设备配备覆盖面,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打造“黄金4分钟急救圈”;扎实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150场,切实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筑牢根基,强化公共服务基础性建设。坚持在发展中补齐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夯实民生服务基础。建成街道级托育机构,新增4家社区托育点;推进儿童友好街道建设,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着力打造全国儿童友好城中村标杆,新增1个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站,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增1个长者服务站,推动长者助餐点建设,打造智慧养老应用新场景,让更多老年人过上幸福满满的“银发生活”。持续推进明浪路、丽荣路等慢行系统建设工程,加大忠信路、天诚路等重点路段交通整治力度,让群众出行更加畅通便捷。

  兜住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为群众提供有力有效有温度的服务保障。完善分层分类梯度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更多温暖。多措并举抓好就业最大民生,开展60场招聘活动,发挥“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促就业作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优势互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

  (四)以文化融合共生为导向,推动区域文化从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以强大的城区文化共识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弘扬主流价值观夯实文化认同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依托阳台山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加快推进阳台山党史馆建设,打造文化名人优良家风教育实践基地,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赓续奋斗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打造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基层理论宣讲宣传品牌;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持续巩固壮大主流价值观念认同。

  联动文商体旅推动多元文化相识相知。以文化、体育、旅游等业态的融合联动发展,赋予文化流动强大推力。全方位打造以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大赛、“星光大浪”青工歌手大赛、青年城区定向挑战赛和“阳台山杯”体育赛事为核心的“4+N”文体活动品牌。加速推进大浪文体“双子星”建设,筹划举办一批大型专业体育赛事和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努力打造城区文化新地标。以具有大浪特色的精致旅游线路为“链”,串联起红色文化、时尚文化、青工文化、客家文化、优秀外来文化等文化之“珠”,“串珠成链”构建“遇见美好大浪”城区文化新空间。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织就各类人群主体之间的精神、情感纽带。

  “以文连心”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活动,通过有共鸣的文化符号,激发新老大浪人的情感共振。完善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新型文化场景,举办社区美食节、群众文化节、“公园艺术家”“民星达人秀”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场,积极开展青工嘉年华、园区企业文体节等活动,为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平台,提升社会内在聚合力,推动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区文化生态,构筑起五十万大浪人共同精神家园。

  (五)以构建多元化生态保护模式为依托,推动生态环境由外在美、形态美向内涵美、发展美转变

  树立“大生态、大保护”理念,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生态保护模式,形成生态保护合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域协同、系统治理的生态保护新格局。建立多元联动的协同合作机制,实现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利剑”系列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转向全面达优。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鼓励重点企业、园区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同步提升生态“含绿量”和经济“含金量”。协调推进龙华能源生态园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加快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生态空间。活化片区山水资源,打造彰显城市人文生态价值的绿意空间。加快推进龙胜山顶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提升阳台山森林公园内涵功能,完善游憩服务设施,形成生态休闲公园集群,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加强茜坑水库、石凹水库等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协助建设龙华河、高峰水库、赖屋山水库等河库碧道,兼顾文化、休闲、经济等功能需求,打造人水和谐生态廊道。

  (六)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石,推动基层治理从稳定有序向深耕善治转变

  坚持“重安全、保稳定、搭平台、强法治”,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推动城区基层治理精细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夯实“全方位”公共安全基础。加快“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安全、地质灾害、森林防护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维稳安保任务;深入开展“定格+”治理模式,加大辖区劳动关系、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矛盾隐患梳理、排查和处置,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营造“数字化”协同治理模式。践行“融通、集成、协同、再造”理念,夯实民意速办平台、“i社区-码上办”等数字治理基础性工作,通过数字赋能探索高密度城区基层协同治理新路径。持续完善预警防范体系,着力构建覆盖范围更广泛、触角更灵敏、响应更迅速、研判更精准的民生诉求监测网,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平安建设中心作用,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重点场所平安志愿服务,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共建共治,提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热情。

  打造“高水平”法治保障体系。以高水平法治服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执法司法保护力度;依托知识产权保护站,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管理体系,推动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加速释放。坚持依法行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筑牢基层法治建设屏障。不断拓展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圈,培育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社区全覆盖,为辖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专业的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统筹利用法治园地等法治阵地,将普法宣传与民俗文化、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开展麒麟舞普法等多样化、沉浸式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大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新时代新形势下街道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思想铸魂”,加强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充分发挥组织生活制度优势,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大浪讲坛”等载体,在深学细悟中明真理、观大势、把方向,在细照笃行中勇探索、深谋划、善创新。

  坚持“组织强基”,深化党建引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奋斗型模范机关”创建、社区党组织“堡垒行动”为抓手,深化物业党建联建和亲邻社区建设,结合定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党员先锋服务队入格解题,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堡垒阵地家园功能。持续健全完善诚信商圈联盟制度,深耕直播党建和联帮带工作机制,探索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浪模式”,让“新兴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催生基层党建新动能。

  坚持“作风塑形”,激发担当作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系统安排街道党校培训内容和计划,深入实施“育苗工程”“头雁工程”“根基工程”等,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建政策研究战训分队,健全完善深调研工作机制,构建年轻干部梯次培养链条,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汇智赋能。密切关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坚持“纪律固堤”,筑牢清廉根基。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保持重拳惩腐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紧盯民生微实事、基层执法、二次装修等重点领域查贪治腐,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执纪,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标本兼治,常态化加强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打造特色廉洁文化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示范点。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同志们,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把握发展大势,坚定信心决心,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让高质量发展步伐在大浪更加可视可感可行,切实把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美好的大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