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化,就是‘格子’里的事情,‘格子’里管,一‘格’包罗基础、消安、城管、综治等综合管理服务。”
“社康有全科诊室和全科医生,我们街区也有全能网格和全能网格员。”
“定格化管理的核心是治理效率的提升,与群众的距离更亲近。”
2022年,观湖街道积极响应龙华区委组织部对基层治理体制创新的号召,在实现定格化管理服务“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路径,推动更多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通过定格化管理服务,破解城市管理治理难题,努力实现“人在格中走,情在格中知,事在格中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化解街区治理大小事,打造人人参与的善治街区。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如今观湖“定格化”基层管理服务就民生诉求持续发力,一“格”包罗辖区万象,覆盖百姓民生,消除管理盲区,让“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为辖区居民的口头禅。一个个街区“微网格”直面群众,用“铁脚板”走街串巷,摸清基层实情、吃准基层需求、了解基层期盼,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支部入格 党员驻点 红色引擎为街区治理“赋能”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为把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米”,观湖街道在推进定格化管理服务过程中,探索“党建引领、街区统筹、党员驻点”基层治理服务机制,推行“支部入格”,实现街道街区党支部全覆盖,着力打造定格化管理服务“红色引擎”。
织密建强末端党组织体系,配强街区网格资源力量,观湖把党组织建在街区网格上,根据工作、生活区域等情况因地制宜推动71个支部入格,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下沉到街区网格中,同时制定街区权责清单和事项准入机制。街道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兼任党支部书记、街区长,整合党员、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楼栋长、社会组织等力量,每天下街区行走,发挥党建指导员、群众服务员和社区议事员“三员”作用,更快更近解决居民诉求。
建立“3+2+1”工作机制,观湖定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街区办会议、街区办周例会+街区工作推进会、书记茶话会+街区治理委员会等,研究解决街区治理服务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观湖开展“街区行走”行动,制定街区行走路线图、平面治理图,推动物业公司主动认领解决街区办公室场地、街区临时停车场地问题;楼栋格长主动负责街区办公室日常运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破解城中村废旧电线杆、放学高峰时段人群聚集混乱治理难题。
同时,观湖党员以自身所在街区内的居住地或工作地为中心报到,组建10支先锋服务队,73支先锋服务小分队,330个先锋服务小组,共有服务先锋776人,在行走中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累计开展居民服务、创文工作等志愿服务活动723场次,服务群众5万人次。
块状管理 条块结合
一网通办提升基层治理“满意度”
“实行街区制探索以来,原来的基础网格员、安监网格员、消安网格员、城管网格员等,逐步培养为综合网格员,下沉街区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能’。”
“定格化管理服务,既有‘条’上的业务,也有‘块’上的责任,街区的大事小情,综合网格员一网通办,打通各部门管理服务壁垒!”
在这场基层治理精细化探索中,观湖街道大胆创新,将10个社区结合基础网格设置、围合式小区及楼栋分布,精准划分60个街区,选派60名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和社区主办担任街区长及副街区长、60名科级干部下沉担任兼职街区长,划分369个网格和674个楼栋格。
同时,以扁平化为导向在社区成立街区办公室,设置“两组两中心”(综合事务组、安监应急组、党群服务中心、平安建设中心),建立完善的街区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定格化管理服务工作。
推动“定格+执法”力量下沉街区,观湖将行政执法权责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观湖街道通过建立完善“街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行政检查“白名单”机制、重大问题联合执法机制三大机制,大力推行“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实行“10+3”划片分区综合执法模式,其中执法部门执法员包片执法,驻社区工作组公务员包点执法,推进公务员全员全执法领域考证,对社区网格员、街区长和各部门公务员开展“一员多能”培训,提升能力素质。针对无需立案的问题,观湖开展社区执法试点,由街区自加强教育管理、自主解决;而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重大复杂问题,由街区吹哨,部门及时响应,妥善解决。
此外,通过“定格+创文攻坚”“定格+志愿服务”“定格化+资金下沉”“定格+民生微实事”,观湖把资源集聚在街区,压实街区长属地管理责任,充实街区青年和志愿者力量,为街区工作提供充足财力保障,实现街区事、居民议、大家管,把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街区内。
观湖还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搭建街道级、社区级、街区级三个层级的培训体系,培养“全能街区长”,推动各类网格员向“全能网格员”转变。
“相比以前,‘街区制’增强了‘格子’里战斗力,党员干部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大家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把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解决在街区中。”经过近一年的探索走访,街区长们以自己的感悟,道出了定格化管理服务的核心——“让小事不出街区”。
多元融合 共享共治
定格化管理服务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过去街道、社区各部门分工太细,一个普通的排烟管道空气污染问题,要报多个部门综合执法,解决问题效率低。如今街区治理责任到人,谁发现谁解决,从前半个月没解决的问题,现在半天就解决了。”提起身边事,新源社区居民廖女士赞叹道。
街区小网格,“网”住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格”子里记录的是居民的所想所盼。为焕新社区服务新活力,观湖推动党建特色品牌与定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让群众的操心事有人办、烦心事有地说、揪心事有人管。社区党委将街区网格浓缩成名片,把街区地图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印制在卡片上,通过“幸福来敲门”行动逐门逐户发放给居民;各街区楼栋长、楼栋格长及先锋服务小分队,地毯式摸底排查“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信息,真正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做好街区治理工作,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把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街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为此,观湖街道创新推出以街区名义申请民生微实事项目,在街区治理民微项目赛道,引入网格员及社区党员,发挥其在地优势,挖掘社区能人创办街区杂志,建设社区自治组织试行楼栋自治,涌现出街区嘉年华、左邻右舍街区自治、温情楼栋微自治、社区邻里节、社区故事集、寻味大河烟火等一批优质民微项目,成为街区治理重要抓手。
同时,通过深入推进人文社区“亲邻党建”,依托党群阵地积极组织开展“亲邻集市”“亲邻花园”等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一批社区“最美民星”,营造更加和谐友爱的“亲邻”活动氛围,街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绘就街区治理的幸福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