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下的观湖善治之路

来源:龙华区观湖街道办事处日期:2024年07月31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基层之治,机杼万端。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语境下,龙华区观湖街道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探索步伐换挡提速,通过“五社联动”“共同体实践”“街区化治理”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组合拳”,有效畅通群众说事、议事、办事渠道,充分释放党建引领的“善治”力量。

城中村蝶变“社工村”,绘就融合共治典范样本

长颈鹿装扮的烟囱生动可爱、孩子们手工艺制品的展示墙妙趣横生……沿龙华大道一路向北,位于大和社区的社工村,是观湖街道以“善”托起社区治理的典型范例,通过“党建引领 五社联动”机制,成功实现了从“简单粗放”至“精准治理”的转变。现在“人人都甘愿为社工村出一份力,邻里帮一点、关系近一点”成了村民们的共识。

大和社工村成功的关键,并非让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融入了社会共治。事实上,扎根社工村的五年时间里,龙华区人大代表沈思敏收获的不仅有她熟悉的人间烟火,更有一种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善治的温情与幸福。回忆起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沈思敏记忆犹新: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步行上去,破旧的老房子前,一个小孩只能在外面“借光读书”。

如何让社工村真正成为居民的安居之所、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在街道、社区各部门的支持下,沈思敏和一群有公益心的妈妈们来到社工村,搭建社工服务和交流的平台,整合社区资产与外部资源,成功打造了深圳市第一个社会组织服务巷。如今,益群社、益学社、益心社、益目社、益膳社、益童社等社区社会组织在古色古香的村屋里错落分布,回馈社区居民的同时,也让这个“网红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时间推移,更多的变化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不断发生着——居民主动开放临街店铺和私人院子,诞生了社区共享书屋、共享庭院等一批共享空间。以兴趣爱好为链接,居民自发组建情感护理、青工互助等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良好循环。亲邻集市便民服务活动,每一次场面都很热闹,吸引很多居民参与,居民在“赶集”中感受“人情味”“烟火气”,逐渐融入社区“大家庭”……

多元力量协同发力,激发传统小区新活力

观澜河悠悠流淌、有轨电车穿梭一侧。在距离龙华区政府仅一箭之地的中航格澜阳光花园,往昔,这里曾是观澜片区规模最大的花园小区。如今,社区党委“嵌入式”服务、热心居民带动引领,“双向奔赴”无处不在——“睦邻”“善治”已然成为这个传统小区的新标签。

“即便身为花园小区,当初这里的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备。自2014年成立党支部以后,许多老百姓过去渴望却未能办成的事情都得以解决。”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殊荣的邵干才老人一语中的。原来,时光回溯至十年前,当社区党委单独组建阳光花园小区党支部、中航格澜郡社区居民党支部时,就为未来的社区善治种下希望的种子,筑牢党组织的根基。

近年来,在小区党支部的带动下,党员带头开展“幸福来敲门”行动,代办员帮忙跟进居民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多头跑、多次跑”,“一站式”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在小区“三点一刻”亲邻议事会上,退休老党员、“五老”同志、爱心商家和志愿者骨干等齐聚一堂,以茶点为媒介,让居民在小区治理中担当主角,在轻松、舒适、愉悦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共议共商解决方案,有效破解了小区适老化改造、老旧电梯更换等治理难题。

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居民自治变得“更自觉、更有序”。邵老表示:“我可以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社区文艺骨干蒋老师表示:“我们的团队成员在暑假期间可组织开展公益绘画、书法等活动。”来自社区的爱心商家及志愿者也纷纷表示可以为社区贡献一份绵薄力量。

群众不是社区治理的旁观者,把服务对象发展成工作力量,才能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度和精细化水平。通过整合社区多元力量、协同发力,让老百姓的事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激发了传统社区焕发现代新活力,党建引领“中航格澜”花园住宅小区治理共同体模式渐趋成型、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凝聚力量,共绘基层治理锦绣画卷

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源于居民内心的“善良”之光,汇聚成共治的合力,更源于政府精准施策,滋养善治的厚土,共绘基层治理的锦绣画卷。

于全区率先开启定格化管理探索,依托定格化管理服务,划小治理“微单元”,将社区干部下沉到街区驻点办公,让社区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区参与基层治理,真正把街区打造为居民共治共享的主阵地;创新设立“群众诉求服务点”,在楼栋显著位置张贴联系电话,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户到人,从一条条意见、一句句抱怨中,梳理出一张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让群众的“难点”“槽点”成为工作的突破点……近年来,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观湖街道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做优基层社会治理,就是把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社区,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街区第一线化解,共识在社会最基层凝聚,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观湖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街道进一步搭建街区“三点一刻”“大伙请坐”等家门口的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做小区治理的参与者,真正把街区打造为居民共治共享的主阵地,把街区网格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实现小事不出街区、问题矛盾就地解决;常态化举办亲邻集市、亲邻运动会等亲邻社区服务,吸引群众参与,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而原本的旁观者也开始变成治理的参与者,“熟人小区”“睦邻楼栋”蔚然成风。

特别是参加过社区活动的老人们,看到小区电动车乱停放,会主动帮着劝说乱停车的年轻人;出租楼栋里来了新住户,房东楼长们也会及时主动向网格员报告。“基层善治,让我们和居民变得更熟络、更亲近,大家彼此熟稔,也乐意相互帮衬,很多工作也就能轻而易举地推进了。”在向西街区,有着多年网格工作经验的街区长李长兵表示。

“千根线拧成了一股绳”,在探索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观湖街道依托“善治”理念,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正加速成型。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