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坑径社区古村落初现艺术味

来源:观湖街道办事处 日期:2021年07月19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共同举办的“深圳记忆”第二季文化探访第六站近日来到“樟坑径”。

  樟坑径社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东南面,辖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境内有樟坑径河和樟坑径水库。与很多客家单姓村不同,村中姓氏众多,主要有陈、廖、房、林、曾、钟、刘等姓。据驻村艺术家、摄影家王兆宇介绍,“过去村民主要靠农耕劳作为生,除了水稻粮食,还有菠萝、沙梨和柿子、荔枝等作物。村民投墟要到邻近的观澜墟、龙华墟或更远的深圳墟。”

  樟坑径曾走出了中国第一位瑞士留学生陈明秀,他比清朝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要早10年,修神学,成为牧师,1869年回国后奉命建造樟坑径教堂,开办教会学校,开启民智,也使樟坑径成为教会在深圳地区活动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还有两对传奇兄弟,一对是民国政要学者陈安仁和中国公共卫生奠基人陈安良,另一对是为国捐躯的飞行员英烈陈桂林、陈桂民,村内至今还保留民国六年(1917年)陈安仁撰书祖母刘氏墓碑记。

  樟坑径还有一个值得向世人展示的名片——非遗项目“舞麒麟”。据悉,“樟坑径麒麟舞”发展至今已经有180多年的历史。1840年,第一代祖师陈求东10多岁时远赴福建南少林拜师学艺,艺成归来后结合武术与传说中神兽麒麟的特点,创造出“樟坑径麒麟舞”的基本套路。30多年后,由他的得意门生陈雍达、房益华和陈天乐三人接续弘扬,成为第二代传人。

  “飞檐翘角的客家古民居、碉楼,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如今的樟坑径,往事依稀可触,更多的文艺气息开始照见古村,“艺术桃花源”初现端倪。

  2017年,樟坑径上围村开始进行艺术化打造。以樟坑径河为主线,连接起水系两侧分布的百年客家碉楼、祠堂、休闲广场、九龙墙、半月湖等各类传统、现代文化及艺术要素,将樟坑径上围艺术村、樟坑径客家文化展示厅整合成独特的客家文化风情带,传承和发扬了岭南都市特色水文化,也吸引来不少游客。

  与此同时,艺术村吸引30多名艺术家进驻,让河道周围的文化元素带动整个片区的文化发展。除了建立起艺术家的私人工作室,村内还设置有承载历史的文化展馆。如村内的电影博物馆收集了红色电影的点点滴滴;熨斗博物馆内描绘了从古至今的熨斗历史画卷,精美的花纹无一不凸显着各个时代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