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观湖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扎实履职尽责,街道法治有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58次,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集中研讨会4次,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法治讲座、学习会、基层宣讲会7场,党工委、党政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法治政府建设部署,研究法治有关工作66次,强化跟踪落实机制,全力推进街道法治建设。
(三)切实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印发《观湖街道2024年全面依法治街工作要点》,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召开行政执法领域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9次,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班子成员将履行法治建设等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法治建设与街道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组织街道双月“科长讲法”活动4场,组织街道在编人员参加学法考试,年度参考率、优秀率均为100%。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2024年,处理行政复议案件5宗,行政诉讼案件5宗,其中书面审理4宗,街道领导按“应出尽出”原则出庭应诉1宗。
二、提升基层服务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一站式”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2024年,便民服务中心及社区窗口受理各类办件63743件,办结率99.9%。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街道实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244项,社区进驻51项。标准化管理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二)不断完善涉企服务。贯彻落实《龙华区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开展“稳企”“引商”系列工作,举办首届鹭湖中心城招商大会,现场签约企业10家,赴市外招商活动3次,挖潜落地项目21项。构建“街道-社区-园区”三级企业服务中心和“一园一站三格”虚拟园区定格化服务体系,推进高端产业布局,多途径高效率解决企业诉求,促进企业服务提质增效。规范涉企执法监督,印发《观湖街道涉企事项“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试点工作机制(试行)》,助力优质企业高质发展。规范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申请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搭建营商环境“纪企直通车”,选聘17名清风监督员、设立17处监测点,通过清风监督员“动态监督”结合清风监测点“定点收集”,及时发现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完善依法行政机制,提升行政决策质量
发挥立法联系点纽带作用,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印发《观湖街道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观湖街道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充分发挥街道法律顾问作用。2024年,街道法律顾问完成合法性审查3030余份,参与重大疑难问题法律论证110余次,参与行政执法监督、信访、调解等工作3220余次。
四、全面开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定格化管理工作
(一)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免罚、轻罚、免强制清单和案卷评查长效机制。2024年,记录执法案件并上传双公示平台114宗,执法决定经法制审核92宗,参加市区案件评查11次146宗,自行组织案件评查4次。
(二)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定格化管理工作。2024年,下沉执法事项立案处罚104宗,发放责改文书286份,劝导整改1197宗,填补基层执法的力量缺口和执法漏洞,切实提升街区治理综合行政执法质效。“探索街道综合执法定格化管理项目”被区委组织部评为“雏鹰战训团”组团攻坚优秀案例。
(三)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严格执法人员资质审核,落实动态监管,规范证件申领、回收。街道现有公务员118人,持证人员103人,持证率87.3%,另有7人通过考试准备申领证件。组织、参加执法培训90余次,开展街区干部能力提升培训2期,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业务素养。
五、夯实平安观湖治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强化辖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严格落实市政府重点挂牌的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市验收考核并予以摘牌。大力推动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设施保障,获区委区政府表扬信表彰。着力攻坚社会治安治理,2024年,辖区未发生涉政治安全和涉暴恐案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双下降”。
(二)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通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包案、带案下访、主动约谈,强化街区治理,打造街道、社区、小分格三级群众诉求服务阵地,创建“一社区一特色做法”,建立“流动调解室”,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等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多层级多途径预防化解。2024年,街道群众诉求录入案件5007件,化解率100%,妥善化解安居峰景苑问题楼盘、厚德书院停止办学等突出涉稳风险,有效稳控鹏瑞颐璟府装修质量纠纷、棕榈泉悦安阁工程纠纷。各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00余起,成功调处矛盾纠纷980余件,受理精智解纷系统人民调解分拨案件361件,提供法律咨询1970余人次。行政调解案件办理37件,成立“黄扬宁调解工作室”、“振能学校人民调解工作室”,2024年1宗优秀人民调解案例、1篇调解故事获市司法局表扬。
(三)做实做强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效能,2024年,各社区法律顾问与助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60余人次,参与纠纷调解案件560余件,出具法律意见350余次。依托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在各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进社区联络点”,接受群众咨询260余人次,代拟法律文书7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宗。加强法治宣传,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及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活动690余场、讲座58场,助力《龙华“执”播》常态化运行,推动大和、鹭湖、樟溪社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质效。
六、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扎实办理人大建议108件、政协提案40件。强化执法监督,健全执法案卷评查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案卷评查,推动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岗责流程风险管理手册、问题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报告,强化队伍建设和内控监督。
七、强化法治建设数字赋能,科学提升治理服务效率
(一)深化智慧监管应用。深化民意速办平台应用,接收群众诉求应办结事件15500件,办结率100%。落实民意速办平台“每周一议”机制和应急预警机制,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
(二)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场所点位+二维码”街区数字治理模式“码上观湖”,实现群众“码上监督”,网格员“码上处置”,主管领导“码上督办”,突发事件“码上应急”。2024年,完成10个社区86个街区培训及推广,部署400余个点位,执行1500余次任务,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
(三)完善城管数字化治理。利用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平台,派发视频巡查案件7417宗,受理电话投诉390宗,社区网格员巡查发现并上传系统问题案件6宗,强化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执法的衔接,形成片区执法人员5分钟内响应、10分钟内到达的快速应急处置机制,问题处置率保持为100%。
八、存在问题
(一)2023年存在问题改进情况
针对2023年存在的法治政府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足、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薄弱、行政执法监督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街道采取多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实践,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加强各类培训,探索法治建设数字赋能等,有效融合法治建设与条线业务。二是充实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持证率,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定格化管理工作,发挥驻队律师、法律顾问作用,全方位夯实执法专业化水平。三是健全执法案卷评查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执法业务内控风险评估工作等,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协调机制。
(二)2024年存在问题分析
1.法治建设专业型人才配备仍有欠缺。法治政府建设专业性要求较高,街道法律专业人才仍相对紧缺。
2.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待深化。行政执法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执法下沉事项有待拓展,杂难案件业务有待加强,“街区联动、分级处置”机制有待探索。
3.法治建设数字化应用有待提升。街区治理方式数字思维转化未能紧紧跟上,数字化管理工具适配度不足,在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方面仍不够顺畅。
九、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统筹协调,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相关工作,固强补弱,积极创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高水平依法治街。
二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综合行政执法定格化管理工作,持续拓展下沉执法事项,探索更高效的执法方式,切实推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三是优化法治建设数字化应用。推动社会治理数字思维转化,做好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促进街区治理精细化。
四是建设专业型法治人才队伍。充实街道法治建设专业型人才,强化法治队伍培训,加强队伍管理和监督,全方位提升法治队伍专业化水平。
中共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工作委员会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办事处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