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民治街道 日期:2023年08月01日 【字体:
文件已失效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民治街道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为全市唯一获奖街道。

  这一年,我们狠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武装凝心铸魂、走深走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第一时间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及时制定学习贯彻总体工作方案、大学习大培训及宣讲工作方案。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各级党组织进行传达学习,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举办多形式、全覆盖的各类培训62场,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到社区开展宣讲,街道领导、党代表团队成员深入社区、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76场;利用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加强宣传,着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区委二届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确保学习贯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已成为街道上下的自觉行动。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精准严实、有力有序。因时因势把握和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迅速控制72例社区散发病例,先后完成124个中高风险区、共约60万人次服务管理工作,最短时间内实现动态清零,实现零外溢、零扩散。全力做好关心关爱工作,接听24小时服务热线约6.2万条,发放关爱物资约6.4万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临时产检室等做法被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指引、常态化工作指引,建立图表式处置流程和任务清单,确保防控精准快速、规范有序。强化社区小区卡口管理,率先实现城中村卡口“电子哨兵+道闸”全覆盖,场所码扫码率长期保持全区第一,重点地区来深人员排查数量约占全区35%。精准高效做好数据核查工作,核查人数约272万人次,超全区三分之一。守牢“外防输入”关卡,积极配合把好深圳北站第一道防线,全力做好华南物流综合运输接驳站管理,有序抓好集中隔离场所管理服务工作,共隔离人员约6.5万人次,未发生隔感事件。强化资源统筹调度,全力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这一年,我们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新动能,经济增长顶压前行、韧性强劲。在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13.29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93.32亿元,总量排名全区各街道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4.12亿元,同比增长1.1%;服务业实现营收650.64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区比重52.7%。不遗余力兴产业、促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打造全区首批4个数字经济示范楼宇,华南数字谷、数字创新中心招商顺利推进,华傲数据等3家企业加入区智能制造项目。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国信资本、徽商银行深圳分行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开市客等重点商圈加快建设。积极推进上河坊夜间经济示范点建设,街道获评“深圳市夜间经济发展示范街道”。北站壹号等产业载体投入使用,辖区建成、在建产业空间约100万平方米。辖区现有总部企业19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70家,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加速形成。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创新开展“民·智”恳谈会、“政企沟通早餐会”等活动,搭建高效企业服务模式,走访企业1100家次,开展惠企活动120余场,解决企业诉求220宗。

  这一年,我们突出提升都市核心竞争力,城市建设全面起势、魅力彰显。全力做好北站国际商务区建设保障,累计完成投资共1740亿元,持续领跑全市各重点片区。北站超核开工建设,设计产业园一期已封顶,二期完成遴选。港澳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推进,街道获评深圳市首批“国际化示范街区”“国际化商务交往特色街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瓶改管”工程完成进度达53%,新建宝山西路等3条道路,打通临龙路等2条“断头路”,龙塘综合停车场基本完工,慢行系统改善约20公里,新增非机动车道约8公里。发展空间加速拓展,全年土地入库7.1万平方米,连续8年超额完成任务,完成天辅星大厦补偿协议签订,完成宝澜大厦、民乐斜井3栋违建及深大城际民治北站段征拆工作。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啃掉龙塘、牛栏前控停违建等一批“硬骨头”,拆除违建58.8万平方米,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减存量任务。市容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完成上河坊酒吧街等3条道路景观提升,建成白松一路等2个街心花园、汇龙苑等4个共建花园,龙华大道(梅林关—布龙路段)景观提升工程、地铁6号线腾龙路段环境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全面推行“城市管家”,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创新实行“三定一划”垃圾转运站管理模式,垃圾总量下降约2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上芬水、油松河等水系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社会治理活力迸发、基础稳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全面推广“一社三会”工作机制,获评深圳市第五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探索“定格+”治理路径,推出红色楼栋长招募令,开展“有话请对格长说”等特色活动67场,不断细化治理颗粒度。组织召开书记茶话会163场,收集解决居民诉求370条,大岭社区“流水茶席”、北站社区“老兵下午茶”受到居民点赞。稳步推进2个社区分设工作,社区规模及架构不断优化。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街道平安建设中心率先实现实体化运作,“民意速办”平台办结率居全区前列,全年总警情同比下降15.7%;妥善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15宗,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9%,圆满完成建党101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和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完成地面塌陷风险点雷达探测50公里,完成南景新村41栋室内消防管网改造,解决长达10余年的重大安全隐患;新建62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创新开展安全生产双周会活动22次,组织联合执法整治350次,组织居家安全“云竞赛”等活动150余场;辖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民治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这一年,我们坚持用情用心用力惠民生,公共服务大幅改善、增进增厚。全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3所学校建成开学,新增学位约6000个;新开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约1800个。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市第二图书馆及市美术馆新馆已完成主体工程;简上体育综合体建成开馆,市文化馆新馆、民治体育公园加快推进。加强社会保障,新增3个社区长者服务点,打造全区社会心理服务示范点,民治职康中心获评广东省首批五星级社区康园中心;打造深圳首条“双拥示范街”,深圳十大“最美拥军人物”之一落户民治。稳步落实就业保障,跟踪服务约1万人次,惠及企业660家次。全覆盖成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全国首家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落户民治。开展文体惠民活动约320场,参加各类文体赛事获市级以上奖项3个。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民治职工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区成立街道级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全区首个花园小区网格妇联,北站社区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广东省民主法治社区”,张莹莹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稳健医疗疫情防控指挥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84件,答复率、满意度均达100%。大力推进楼宇统战阵地建设,“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完善。运用“科技+”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党管武装取得扎实成效。征兵、慈善、民族宗教、扶贫等工作扎实推进。

  这一年,我们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管党治党从严从实、特色鲜明。突出加强政治建设,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不断健全。开展“学习强国进万家”系列活动12场,街道获评龙华区2022年度“学习强国”先进单位。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模式,打造2个花园小区党建示范点。加大“两个覆盖”工作力度,新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3个。做实党员“双报到”工作,报到率达100%,实现“居民呼叫、服务即到”。高标准完成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拓展提升,新增党史展览室、数字书房等功能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组部组织二局石军局长称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现了党群标准化建设全要素特征。新建民强、大岭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全区首个老党员实训基地。实施干部执行力提升专项行动,让干部队伍动起来、跑起来、燃起来成为常态。组建干部攻坚突击队,建立年轻公务员“专业+奋斗”导师帮带制度,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挖掘培养“奋斗先锋”,街道23个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建立常态化岗位交流机制,交流干部52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健全知事识人、序事辨才机制,提拔选用干部65名。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共排查线索50条,立案38宗,“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年来的春华秋实,是民治人奋斗的精彩缩影。这一年,极其难忘,历历在目。这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一年,是迎难而上、向难求成的一年,是转型发展、华彩蝶变的一年,是砥砺初心、矢志为民的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街道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区对民治发展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历任街道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街道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打赢了多场硬仗大仗,街道广大干部职工、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志愿者和辖区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展现了一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画卷,体现了困难面前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此,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全体干部职工、辖区广大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所有关心支持民治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辖区的企业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转型任务较重,辖区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多,第三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还不高。二是城市名片不够突出,城市建设的标准还不够高,高品质、高颜值的特色地标较少,与都市核心的定位还存在差距。三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二元结构仍比较突出,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足,交通乱象仍未根本扭转。四是民生保障亟待加强,辖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多,服务均衡性不足,精细化、精准化保障难度大。五是城市安全韧性不足,道路交通、居家安全、建筑施工等领域事故预防治理形势仍然严峻,房地产、物业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六是干部作风和能力跟不上高质量发展要求,个别干部不想干不会干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开创民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民治多重机遇叠加落地的见效之年。做好2023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战略高度。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区委二届二次党代会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具体安排。今年春节过后,省委、市委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区委专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盼、落点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片刻不能等待、不能迟疑、不能懈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大局、谋大事、抓落实,奋力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精准把握形势,切实增强立足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当前,民治发展正面临“四期叠加”的大好形势。一是政策利好期。党的二十大清晰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全国的宏观大势积极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作了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围绕优化疫情防控、扩大内需、实施数字化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等连续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正在推动经济运行加快向好、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二是重大机遇期。市委立足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提出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发展任务。区委提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龙华贡献的目标。民治正处在这些重大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承担着建设都市核心区的重大使命,新一轮发展蓄势待发。三是发展黄金期。随着北站国际商务区超核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开市客等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拉动,片区辐射和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将带动辖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民治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入境政策的调整,将加速推动香港等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民治集聚,民治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舞台。四是活力迸发期。随着“三馆两院”等一批市、区优质公配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民治城市品质将大幅提升。随着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陆续开工建设,民治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投资民治、建设民治、安家民治的热情空前高涨,将为民治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些机遇和优势,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底气所在。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立足优势、创造胜势,敢于大胆行动,勇于破题开路,就一定能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明晰发展定位,不断强化趁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经过多年发展,民治已成为了一片干事创业、生机勃勃、大有可为的热土。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民治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找准目标方位,把民治放在产城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中来考量、定位和谋划。当前,民治发展要锚定四个方面的目标定位。一是打造数字之城,提升经济发展加速度。以北站国际商务区建设为带动,用好用活优质产业空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定数字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南部数字经济核心区。以红山6979、开市客等为牵引,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推动打造北站国际商圈和时尚消费集聚区。二是打造品质之城,提升都市核心显示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全面提升城区品质面貌,塑造人居环境典范。深入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对标先进城市,树立精品意识,营造更有辨识度的城区形象。开展城市品质攻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街心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城区环境更有魅力。三是打造善治之城,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在高密度城区治理路径上探索示范,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是打造幸福之城,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均衡性和可及度,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聚焦人、城、产深度融合,加快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配套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三)突出系统观念,统筹落实克难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要把握内在联系,遵循发展规律,统筹任务安排。推进过程中,要做到“四抓”:一是抓重点,促有序。要树立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的意识,牵住基层工作的“牛鼻子”,统筹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对重点项目建设、关键民生实事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用高效率、强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抓质量,促精品。要突出高标准,严格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经得起看、经得起用的精品工程。突出抓细节,紧盯群众关注的大事小事,强化精准化、精细化工作理念,打造一批经得起群众评价、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亮点项目。三是抓创新,促活力。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在探索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招、硬招上用功发力,跳出过去的老套路、旧框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方法创新,立足民治发展实际,形成更多的微改革、微创新,以高水平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是抓协同,促联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发展大局,把“单打独斗”变成“众人拾柴”,做到分工不分家、补位不缺位,坚决根除互相推诿、各自为政的陈年陋习。要把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朝着既定目标携手前行。

  (四)勇于改进作风,积极营造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必须有好的作风作保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必须以扎实的作风提效率、抓执行、促落实。一是要有“聚沙成塔、积厚成势”的韧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会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补短板强弱项的事,多做惠民生得民心的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为长远发展夯基垒台、积蓄能量,以量的扩张催生质的提升,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二是要有“勇毅突破、攻坚克难”的激情。要始终保持“争”的心态、“拼”的状态,敢于直面新情况新挑战,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党员干部要带头冲锋、带头攻坚,不为不干找借口,只为干成想办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场上亮出干部的精气神,拼出跨越赶超的好态势,干出群众满意的实绩和亮点。三是要有“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自信。面对千帆竞发的大形势,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要敢于向先进对标、向一流比肩,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聚焦特色文化、特色资源,深挖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把潜力变为实力、特点变为特长、优势变为胜势,形成大聚力、大发展的整体态势。四是要有“大干快上、善作善成”的锐气。到位是最好的落实,结果是最好的答案。要坚定“干就干成、做就做好”的决心,大力倡导“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标准,一有任务马上行动,得到任务及时冲锋,用时间上的主动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推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坚,积小胜为大胜,积每天胜为全年胜。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新的奋进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嘱托、起而行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民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高质量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努力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

  2023年,街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更高显示度、更高颜值、更高成色的数字之城、品质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民治贡献。2023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强化政治引领,狠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采取专题辅导讲座、集中宣讲等方式,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紧密结合党中央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抓阵地管理和舆情监管,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完善“网下管什么、网上就管什么”的舆情应对机制,全流程强化舆情预警、协同处置、问责约谈,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推出一批体现政治站位、贴近百姓视角的宣传作品,激发团结奋进力量。

  三是凝聚团结奋进攻坚合力。发挥街道党工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职,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完善联络站点平台建设,激发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活力。持续巩固大统战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统战阵地建设,凝聚同心同向、相融共进的合力,把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街道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全力打造南部数字经济核心区。

  一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支持汇隆大厦等4个数字经济楼宇做优做强,配合北站壹号、数字创新中心等产业空间企业引进工作,推动数字经济优质企业、总部企业落地民治;加快构建楼宇数字产业生态链,使每栋楼宇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天马总部大厦投入使用,着力打造网络与通信行业创新发展高地。强化星河WORLD等重点园区服务,提高数字经济集聚度。主动对接和服务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消费服务能力,提振消费信心。积极推进北站国际商圈打造,推动开市客华南总部开业,将北站国际商圈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红山6979、8号仓等商业综合体引入数字文娱、无人超市等体验型业态。推动文化、科技、商贸等融合发展,支持大漠大智控拓展无人机演示业务,培育科技型消费文化。推动做旺上河坊夜间经济示范点,在北站中心公园试点公园文旅消费体验,打造一批“现象级”IP和网红打卡地,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三是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利用北站片区优质产业空间,做大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加快发展金融租赁、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高水平打造北站产融结合示范区。培育现代物流体系,配合加快推动深国际华南物流中心二期建设,加快打造低空物流先导区;依托美团无人机实验基地等优势,谋划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积极发展高端化、国际化专业服务业,加快推进设计产业园二期建设,引进一批优质法律、会计、设计、咨询等服务机构。推动在北站片区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1024之家”,加快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

  四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拎包入驻”模式,完善领导挂点、企业诉求数字化闭环处理等服务机制,深化“十百千万”惠企服务机制,全面推进企业大走访和直通车一站式服务,持续开展书记茶话会、惠企服务进党群等活动,更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房等困难,实现优质产业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积极做好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不断提升集体经济监管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的品质城区,燃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坚持以都市核心为标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配合开展北站国际商务区与香港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深挖“高铁+深港”价值。持续深化拓展粤港澳交流合作,加快港澳特色街区建设,推动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双创中心扩容,不断提升民治在深港澳合作中的知名度。积极引入国际分支机构落户民治,不断提升国际化街区品质。配合加快推进北站超核等项目建设,推动开工建设高端酒店、担保总部大厦等项目。加快推进华南物流园、梅林关片区转型升级。配合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研究,实施民宝路、中梅路等6条道路景观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北站国际商务区内涵品质。

  二是精心经营城市形象品质。以红山片区、北站枢纽片区等重点片区为着力点,谋划引进更多高端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地标和符号,提升城市显示度。围绕“三馆两院”等公建配套投入使用及开市客建成开业,“一盘棋”推进周边交通路网、景观提升、综合治理等工作,营造契合片区发展的街区风貌。加大道路建设力度,配合推进深大城际、深惠城际、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南段建设,建成民华路等3条道路,加快推进深远中路等5条道路建设。积极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加快推进玉龙滨水城市公园、新彩青少年极限公园建设,配合推进民治片区环城绿道及大学城绿道建设,大力推进北站街角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完成龙华大道(梅林关—布龙路段)、地铁6号线腾龙路段环境提升工程、丰泽湖片区小山体及盖板活动设施完善工程。加快推进民治河暗涵、牛咀水支流暗涵隐患治理工程。

  三是全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拆、治、兴”并举,完成天辅星大厦建筑物拆除,加快推进民乐地块、上塘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配合启动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积极推进深大城际民治北站临时用地征租移交,筹备开展地铁22号线民治段征拆工作。深化控停违建处置路径,保持查违拆违高压态势,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量、减存量”。持续推进超期临时用地及建筑清理整治工作,以“自拆一批、强拆一批、完善手续一批”措施开展专项清理。

  四是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城管进社区定格治理中心运作机制,加强“城市管家”考核监管,推动作业机械化、电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打好市容环境指数测评“翻身仗”。完成深圳北站垃圾转运站整治工程及龙塘等11座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率。强化城中村综合治理和后续管理,全面完成“瓶改管”工作任务,推动实现“点火”“清瓶”100%全覆盖;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引入专业团队将城中村楼栋改造为保障房、人才房,使城中村治理更科学、精细、智能。

  (四)坚定不移地狠抓基层治理,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基础。坚持以全周期管理为导向,以数字赋能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努力走出一条高密度城区治理新路径,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一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试点推进1970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改革,整合消防、电气线路、仓储和研发设备等法规标准,推行差异化、清单化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应急救援“1+5+N”机制,形成可视化、图表化的“1+5+N”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违规入室充电、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行为。完善社区交安站实体化运作机制,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筑工地等行业交安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二是筑牢基层平安堡垒。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加强对精患等重点人员的管理服务,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压降辖区各类警情。全面完成街道、社区平安建设中心建设,进一步利用数字赋能,初步实现智能化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高位推进矛盾纠纷“减量清零”工作,力争化解一批涉稳积案难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持续创新基层治理。进一步深化“定格+”治理机制和“一社三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精细化治理新路径。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拓展民生诉求收集渠道。持续推进楼栋长实体化,充分发挥楼栋长自治组织及楼栋长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加快推进北站社区数字治理工作平台试点建设,着力打通数据“壁垒”,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四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建成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快“无讼社区”“无讼园区”建设,持续压降“万人成讼率”。配合推进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北站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持续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福祉,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民生之事,丰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实现可量化的“民生七优”。

  一是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市第二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建成开馆,推动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全面竣工,推动深圳中学龙华学校等4所学校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文化馆新馆建设,推动白石龙文化中心、区音乐艺术中心、动漫美术馆、妇女儿童中心开工建设,推动民治体育公园建成运营。改善白石龙、上塘等地铁站周边慢行系统,开展43条慢行系统改善工程项目,深入挖掘“天上地下”停车资源,改善重点路段交通微循环,以一批优质的民生项目,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的民生保障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探索服务阵地差异化建设和运营路径,将服务向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地区和薄弱地区拓展延伸,完善“1+14+N”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推进红山里等5个社区长者服务站建设,打造街道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强化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帮扶,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将民生服务沉入网格中,做好兜底保障。完善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组织公益招聘会4场,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星河传奇暖蜂驿站正式运营,充分发挥暖蜂驿站、暖心基金作用,持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坚持以文化引领人、浸润人、凝聚人,不断提升居民的家园意识和归属感。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宣传推广非遗《望天湖传说》,设计和传播一批凸显特色的文体产品,依托民治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充分发挥简上体育综合体作用,引进一批高端文体活动。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支持保障露营旅游休闲行业有序发展。

  四是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市民素养课堂20场以上,组织“民治好人”“最美奋斗者”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探索妇联工作新模式,擦亮“心”暖万家心理服务品牌。完善街道、社区、小区志愿服务队伍架构体系,深入实施“最美志愿红”志愿者系列活动。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持续提高职工服务水平。坚持党管武装,加快推进双拥公园建设,擦亮双拥工作品牌。

  (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擦亮党建引领品牌特色,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得更加奋发有为。

  一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持续开展“奋斗型模范机关”创建行动、社区党组织“堡垒行动”,深化实施“头雁”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社区党委领导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协调运行机制,构建“党支部+业委会”小区“新两委”治理格局,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效嵌入社区治理末梢。完善“一周一联、一月一访”企业联系机制,提升“两新”组织“三同步”水平。充分发挥“大工委”“大党委”作用,深入推进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深化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建设,高标准建成北站壹号党群服务中心,做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大力推进“报晖亭下感党恩”等“一社区一品牌”党群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党群服务质效。

  二是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搭建“大展拳脚”平台,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干部集中攻坚征地拆迁、综治维稳、企业服务等专项工作任务。聚焦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继续深化“三战融合”模式,分级别多层次推进干部培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有序推进干部交流,每年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到社区工作,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积极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雏鹰计划”,强化社区党委书记“头雁”作用,开展社区干部“雁阵赋能”。建立“脱颖而出”机制,大力推进知事识人,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加大干部关心关爱力度,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督促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围绕巡察反映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纪检审计贯通协同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群众关注领域的腐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继续擦亮“廉洁书画展”等廉政文化品牌,打造以“好家风”为设计主题的廉政文化公园,推动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一天接着一天干、一环接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贡献民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