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也是观澜街道挂牌成立10周年。十年砥砺前行,观澜街道作为深圳工业企业和外来人员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坚持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工业重镇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活力新城”的华丽转型,更是从基层治理的破题者升级成为了治理创新的典型示范。
十年拼搏奋进路,劈波斩浪立潮头。观澜街道通过构建全域联动的红色堡垒、强化街区精治、打造亲邻社区等举措,书写了一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观澜答卷”。
从“红色网格”到“定格化服务”:红色堡垒重构组织体系,让党员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
观澜作为深圳原特区外街道,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社区人口体量大,居民服务需求多元。
2020年5月,观澜街道开启“红色网格”探索,以城市基础网格为单位,将下辖10个社区细分为304个红色网格,形成网格化服务和治理矩阵,1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红色网格治理工作着眼“两手抓”,一手抓支部每月固定联系“重点户”,开展“六上门”服务(政策宣传讲上门、征求意见访上门、查找问题找上门、矛盾纠纷调上门、便民利民送上门、助弱济困帮上门),实现“重点联系”;另一手通过抓党员包楼栋,实现“全面联系”和常态化服务。同时,以“党支部积星、党员积分”管理机制和“党员先锋e平台”为支撑,激发下沉力量干事热情,用机制和措施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形成同心同向、共建共赢的党建共同体。
2022年,观澜街道在红色网格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定格化服务”,下辖10个社区共划分为60个街区、304个网格、840个楼栋格,进一步细化治理服务单元,构建起了“街道-社区-街区-网格-楼栋”的严密治理体系,实行定岗定责、层层联动、平急转换、全科服务管理模式。制定“一方案、三手册、八指引、十二清单”标准化工作体系,为入格人员提供工作指引。
创新推出“定格+助企”“定格+调解”“定格+安全”等多元服务模式,实践“三认三知”工作法(认路知楼、认楼知人、认人知情),常态化、制度化推进2700多名机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党员、工作人员及“两新”组织党员、热心居民参与到定格化服务工作中,依托街区理事会、“亲邻之家”阵地和“深圳先锋”“i社区”数字化智能平台,逐步实现“人在格中走,情在格中知,事在格中办”,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从“片区责任制”到“精治街区”:制度创新破解超大城市难题,协同共治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观澜街道人口结构严重倒挂,非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90%,基层管理、居民服务任务艰巨。
2017年,观澜街道推动实施基层治理“精治工程”,以社区为片区,构建“片区责任制”模式,形成《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及包含机构运行、党群服务、绩效考核等在内的“1+6+N”制度体系,将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社区,把社区党委进一步做实、做硬、做强,重点破解“社区看得见管不了,街道管得了看不见”的治理难题。
2021年,观澜街道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目标,启动新一轮党建引领“精治街区”改革工作,构建“街区+红色网格”治理体系。将街区作为最基础的治理单元,红色网格作为最基础的服务单元,通过街区和红色网格的融合联动,将基层治理做精做细,形成“全覆盖、精细化、长效化”的治理格局。
“精治街区”既强调职能属性,坚持“条”管主责不动摇,又注重属地属性,突出“块”抓治理提效能,建立了街道班子成员包点任社区“第一书记”、街道部门科级干部任“街区指导员”、社区班子成员任“街区格长”的三级责任体系,分片包干,确保每个街区都“有人抓、有人管”,汇聚各级治理资源,着力解决街区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难题,基本上能够做到“小事不出街区,大事不出社区”。
观澜“精治街区”改革走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为推进超大城市大型社区治理提供了观澜方案,被列为深圳市第三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推广项目,成功入选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优秀案例。
从“陌生人社会”到“亲邻社区”:全员参与助力治理升级,重塑新型亲近和睦邻里关系
如何提升居民社区生活的参与度、融合度,最终实现“陌生人社会”向现代“亲邻社区”转变,一直是移民型特大城市的痛点问题。
2022年初,观澜街道组建人文社区创建工作专班,创建的“1+N”制度体系(1份三年创建行动规划,N份配套方案、制度和机制),将“亲邻社区”理念实践作为人文社区创建的关键部分,以党建汇邻、阵地聚邻、榜样润邻、服务暖邻、共治结邻等为切入口,引导居民交流、交融、凝聚,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观澜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探索“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难题联解”工作模式,打造社区“大党委”亲邻联合体,在开展活动、提供服务中积极宣传“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组织居民参与规划设计,盘活辖区闲散地块和闲置空间,高标准建设17个群众家门口的“亲邻之家”,相继打造大富香榭郦景“邻里帮”、黎光茗语华苑“幸福里”、库坑围仔“新议小筑”、桂香大沙河共建生态园等共治空间和平台,吸引群众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深入挖掘辖区“民星达人”“亲邻合伙人”1000余人,组建纠纷调解、阵地值守、帮办代办等“亲邻帮帮团”40余个,“亲邻朋友圈”日渐扩大。设置“亲邻议事日”,以楼栋格、楼栋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亲邻议事会”,围绕楼栋具体事务和居民身边事共商共议,让广大居民群众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常态化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在丰富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搭建邻里交流互动平台,促进邻里互识互信、互帮互助。
城市社区的异质性和陌生感被打破,曾经的“城市陌生人”,逐渐变成了亲邻一家人,实现了亲邻善治和民生幸福的“双向奔赴”。
十年砺剑,十年探索,观澜街道以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城市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可喜变化,社区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让观澜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站在新起点,观澜街道将继续聚力前行,引领辖区党员群众携手奋斗,共创下一个美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