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麦金)画的保护单位,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携手龙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六期非遗麦秆(麦金)画暑期提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是在去年暑期培训班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旨在提升青少年学员的工艺水平,丰富学生暑期文化生活,推动非遗技艺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承与创新。为让提高班更具针对性,龙华街道特邀市级非遗麦秆(麦金)画代表性传承人何俊刚主讲,课程以“易上手、有童趣、富文化”为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实操中感受非遗魅力。
课堂上,何俊刚聚焦于原色与彩色麦秆的综合运用,带领学员学习水仙、荔枝、竹子等具有岭南风物特色的题材制作。他现场演示了如何烙制荔枝果皮、树枝与石头的天然肌理,如何通过粘贴技法塑造画面的立体层次,以及如何巧妙利用麦秆自身纹理表现水仙叶子和竹子的自然形态。课程还融入蝴蝶等昆虫元素的点缀教学和文字装饰技巧,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整体生动性与艺术完成度。
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打磨作品,除培训课程时间外,中心还在非遗本土工作室开放空余时段,专门接待学员前来完善创作——何俊刚会在现场提供“一对一”的细节指导,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创作空间和个性化指导,保障每位学员的作品质量与创作体验,让每幅作品都能呈现最佳效果。
本次培训主要面向龙华街道暑期放假的学生,包括本地学生和来深与父母团聚的“小候鸟”。学员中年龄最小的雷同学,母亲在龙华辖区工作,他每年暑假都会来深圳。雷妈妈表示,孩子非常喜爱麦金画课程,不仅在学习中掌握了传统技艺,还主动与她分享所学知识,使她也拓宽了文化视野。
结业仪式上,学员展示了自己创作的水仙、荔枝、竹子主题麦秆画作品,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新技艺,更懂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并希望街道能继续开设此类课程。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作为市级非遗保护单位,将持续关注青少年与“小候鸟”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展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非遗活动,让麦秆(麦金)画等本土非遗技艺“活”起来、“传”下去,使更多人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