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街道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楼栋长进行表彰。
福城街道“警网楼”联动对开放式公寓开展安全巡查。
9月4日,晨光微露,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大二村一栋居民楼的3楼,争吵声打破宁静——一对年轻情侣激烈争执,邻居纷纷探头。外卖骑手段志军恰巧路过,他迅速在福城“网格+楼栋长”线索工作群发出定位和预警。不到5分钟,楼栋长周启梅赶到,对年轻情侣递水安抚;不到10分钟,片区网格员周益锋赶到现场,梳理诉求……不到一小时,致歉声取代争吵,一场纠纷消弭于萌芽。
这样的“网格员+楼栋长”协同场景,如今在福城街道已蔚然成风,成为45.2万实有人口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画面。
作为深圳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区,福城街道流动人口占比超过93%,辖区内出租屋总量达15.6万套(间)。面对复杂的治理环境,福城街道以“一体两翼三阶”机制创新为抓手,重点选取环重点企业区域的大水坑社区,以及涵盖花园小区与开放式公寓的四和社区开展试点,着力构建覆盖全域的“治理共同体”。通过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核心突破口,这一实践有效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共性难题。2025年上半年,福城街道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下降18.3%,治安、诈骗等各类警情实现连续6个月下降,治理成效显著。
一体筑基
“1+1>2”织密排查网
“以前网格员一个人管几百户,前脚刚登记完,后脚租户就换了;现在楼栋长留心,流动人口变动、矛盾苗头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四和社区网格站长汪继龙的感慨,道出“一体”机制的核心——不是网格员单打独斗,也不是楼栋长孤军奋战,而是两者结对形成“1+1>2”的治理合力,共同编织矛盾排查的基础网络。
四和社区的转变颇具说服力。这个封闭式花园小区、开放式公寓的混合型社区,曾因租务纠纷频繁上演业主与租户反复拉扯的戏码:业主嫌租户不爱惜房屋,租户怨房东随意涨租、无故扣押金……转机始于街道在此推行的“网格员楼栋长结对制”:让熟悉小区规章的物业楼栋长、扎根公寓片区的楼栋长与片区网格员结成对子,每周组织“碰头会”,三人带着各自收集的租务矛盾案例“会诊”。
今年3月的那次调解至今被传为佳话。租户反映房东以“装修”为由提前解约拒付违约金,公寓楼栋长收集到情况后马上联系小区物业楼栋长,调出小区过往调解案例,联同片区网格员一同上门:公寓楼栋长讲租户难处,物业楼栋长说业主顾虑,网格员析法律责任。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各让一步:房东按合同赔偿,租户一周内搬离。通过这样的“碰头会”,加强了双方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四和社区的租赁纠纷大幅减少。
在福城的治理蓝图中的最末端,“网格员+楼栋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形成一个“治理共同体”。福城街道党工委将两者纳入核心治理体系,明确其承担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采集等8项核心职责,形成“街道统筹—社区落实—楼栋联动”的工作链条。在这条工作链条中,网格员当好楼栋长的“指导员”,楼栋长做好网格员的“信息员”。
截至今年8月,福城建成了27个楼栋长服务站,配备专兼职楼栋长2500名,共同覆盖28万间(套)出租屋。在网格员的指导下,楼栋长的排查更具针对性;借助楼栋长的“在地优势”,网格员的工作更接地气。
两翼赋能
服务支撑有韧劲有活力
制度保障与力量拓展,成为支撑“治理共同体”稳健运行的两翼。
“以前劝架靠‘和稀泥’,现在网格员教我们对照法条说事儿,心里踏实!”大水坑社区楼栋长周启梅的转变,始于街道“楼栋长小课堂”上那场特殊的模拟演练。当丈夫吼出“家务事不用外人管”时,她按照网格员提前划好的重点,先将妻子带至隔壁房间,再拿出《反家暴法》小册子逐条解读,同时联系网格员、妇联专员介入——这套流程上个月就派上了用场,避免矛盾升级。
在大水坑社区网格站站长许火云看来:系统化培训演练和头雁引领机制如同为这个“治理共同体”装上了“钢筋骨架”。福城街道全年开展12期“楼栋长小课堂”,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邻里纠纷、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等条款。司法所干部讲法律条款时,网格员现场演示如何对接资源;资深调解员分析案例时,楼栋长分享一线发现的矛盾特征。8次模拟演练中,“家暴调解”“讨薪协商”等场景均采用“网格员+楼栋长”搭档模式,前者练流程衔接,后者练现场处置,让5分钟响应、92%线索准确率的硬指标有实操支撑。
“头雁引领计划”更让骨干力量带动“治理共同体”活跃。在大水坑社区,楼栋长服务站站长刘叔牵头组建“老伙计调解小组”,5名经验丰富的楼栋长今年已化解127宗复杂纠纷。
“力量拓展翼”也为“治理共同体”注入“新鲜血液”。一栋居民楼中,谁上上下下的次数最多?除了楼栋长、网格员,还有日日穿行于楼宇之间的骑手小哥。在福城,党建引领下的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已成新风尚。为此,福城在大水坑社区创新“房租减免换服务”机制,吸引更多骑手加入“兼职楼栋长”行列,他们上报的线索由网格员分类处置:裸露电线隐患当天整改,高空抛物苗头纳入周三夜巡重点,形成“发现—核实—处置—反馈”的闭环。
骑手小张就租住楼栋长周启梅的房子,主动当“兼职楼栋长”,每月可减免50元房租及卫生费,今年已上报线索32条。同步的激励机制更激发干劲:今年上半年,街道发放“龙华区治安贡献奖”,小张因上报线索多获500元奖励,他笑称:“我送餐穿街走巷,哪栋楼电线冒火花、哪家天天吵吵,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上报线索,楼栋长减免房租,网格员还点赞——这不比低头光跑单有意义?”
三阶联动
闭环管理让矛盾快“降温”
“陈女士家的垃圾连续好几日未倒,门口堆着七八个外卖盒,敲门没回应。”今年2月夜里,大水坑社区楼栋长李姐在“网格-楼栋长联动群”上报这一线索。接收到信息的片区网格员小王不到10分钟赶到,联系物业查看出入口监控、开门。入门时,只见陈女士抱婴儿坐地哭泣。
经过快速的信息汇总,这场因产后抑郁引发的家庭纠纷,由此进入“三阶联动”的快速通道:网格员小王安抚陈女士的同时,快速推送信息给社区民警和心理医生,民警联系其丈夫回家,心理医生现场疏导。此后一个月,楼栋长李姐每日看望、网格员小王每周跟进,最终帮陈女士走出抑郁。
一场家庭纠纷在激化前被成功“降温”,这正是“三阶联动”机制的作用:作为“一阶前哨”,楼栋长日常巡查如“毛细血管感知”,捕捉碎片化信息;网格员作为“二阶枢纽”,整理预警、启动联动、协调资源;公安与专业人士作为“三阶主力”,攻坚处置。三级体系为“治理共同体”装上“智能处理器”。
数据见证治理效能的跃升:2025年以来,97.5%的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化解,家暴报警案件同比下降35%,其中80%由楼栋长发现、网格员核实上报;情感纠纷化解率达98%,未发生一起因矛盾激化引发的极端事件。社区调查显示,96%的居民认可“网格员+楼栋长”能及时解决问题,93%的人表示“遇矛盾先找楼栋长”。
从清晨化解的情侣纠纷,到深夜处置的产妇抑郁危机,福城街道社区里,2500双眼睛时刻关注着邻里冷暖,网格员与楼栋长的脚步踏遍每条街巷。这张网,既有制度的刚性支撑,又有人情的温度流动;既靠专业力量掌舵,也借民间智慧扬帆。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中,福城街道用实践证明:当每一栋楼都有“主心骨”,每一个网格都有“贴心人”,基层治理的末梢便会充满活力,平安和谐的根基便会愈发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