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基础要素。而输水隧洞,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灌溉、发电、供水、泄水、输水和施工导流等多重功能。它的存在不仅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更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项目作为东西部供水格局的重要连通纽带,是构建安全、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龙华区首个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输水隧洞项目,旨在提升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增强供水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输水隧洞全长约4025米,设计输水规模80万m³/d。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新建隧洞,主要由进水口、输水隧洞、出水口组成。该项目为2022、2023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列入2024年深圳市重大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12月完成工程开工备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工。
进水口位于茜坑水库北侧,采用岸塔式结构,由引水渠、进水塔组成。输水隧洞两端约200米围岩破碎段拟采用矿山法施工,为双护盾TBM始发和接收提供条件。出水口位于鹅颈水库东侧库尾,采用独立塔式结构,由出水塔、消力池及出口涵洞组成。
项目致力于推进“BIM+智慧工地”应用,牵头搭建项目BIM支撑及数字信息化平台,支撑BIM与投资、设计变更、进度、质量安全、验收等业务融合,分阶段安装智能感知硬件接入平台打造智慧工地,为参建各方提供高效协同的工作平台,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监管、智能化运维。
创新管理手段,赋能项目提质增效。在设计阶段,进行地形、地质、水工、机电、金结、施工、建筑、安全监测等全专业的BIM协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工程建设阶段,充分利用BIM+GIS、视频监控、监测数据、智能传感等新一代信息化及数字化技术,在本项目施工BIM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工程场地、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重要工作进行智慧化管理,大幅提升了工程管理效率与精准度。在运维阶段,实现管理处下属班组、工作人员的多层级一体化的工程运维数字化管理,为工程运维提供可视化的直观展示,同步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智慧调度、巡检、值班自动化管理、应急管理等功能,提高工程智能化水平。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建成后,近期将保障北线输水安全,同时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检修期及突发应急事件时,增加西部水库储备库容,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减小水库水位变化,提升水库生态景观;远期满足光明水厂在公明-鹅颈隧洞连通工程检修期的用水需求,切实保障片区供水安全,对全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