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从龙华沃土起飞 以中国智造点亮全球夜空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09月05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在龙华区的数字创新版图上,有一家企业以科技为笔、天空为幕,书写着中国无人机集群技术的传奇——它就是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从2016年接下央视紧急任务的初创团队,到六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行业领军者;从“人工插秧”式的原始布场,到“一次布场、无限续飞”的自动化革命;从国内无人机表演的开创者,到“技术+文化”出海的中国名片,大漠大的十年成长路,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逆袭史,更是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赋能的生动缩影。

  破茧成蝶从“首秀惊鸿”到“全球顶流”的成长跃迁

  大漠大的故事,始于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2016年夏天,深圳正处在科技创新的爆发期,龙华区也加速从“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转型。彼时的大漠大,还只是刘汉斌带着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组建的小团队,主攻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在大疆等巨头垄断的民用无人机市场中举步维艰。直到央视导演的来电,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导演希望大漠大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复刻英特尔的100架无人机表演,“中国是科技强国,我们也能做无人机灯光秀”。

  距离演出仅剩25天,刘汉斌团队以小时为单位倒计时:南航师生负责将“1台电脑控制5架无人机”的技术扩展到100架,刘汉斌负责攻克通信难题。最终,80架手工组装的无人机在江西于都的夜空中,首次排列成鲜红的五角星图案,配合小提琴演奏完成《红星照耀中国》首秀。“当代码从文献变成现实的那一刻,我们知道这条路走得通!”亲历者、大漠大副总经理覃海群至今对此记忆犹新。这场首秀不仅刷新了公众对科技的认知,也让大漠大成为国内首家“吃螃蟹”的无人机集群表演企业。

  早期的探索充满艰辛。2017年,大漠大在杭州宋城完成业内首个室内舞台表演,在珠海长隆开启全球首个主题乐园常态化驻场秀,在浏阳国际花炮节打造世界首个大型无人机焰火表演,但彼时的布场,需要工程师弯腰排成一列,像“人工插秧”般将上百架无人机逐一摆放在起降平台,飞手还要拿着遥控器在地面追着飞机跑。

  飞110架无人机要8个人,人力成本高、效率低,自动化瓶颈必须突破。刘汉斌的信念,推动团队在观澜街道的空地上建起全天候测试场,历经五年研发,2022年“箱式起降系统”横空出世:一个箱子容纳6架无人机,可实现一键加电、自动健康检查、3D实景仿真,表演后精准回箱收纳,定位精度达厘米级。这项技术让场地面积减少80%、人力成本降低50%、执行效率提升6倍,彻底改写了行业游戏规则。

  2024年,低空经济迅速发展,大漠大亦迎风而上。2024年9月26日,10197架无人机在深圳同时升空,一举创造“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最多无人机组成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点赞,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全球推荐,海外两条视频播放量破亿,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密集报道,网友惊叹“这是来自未来的表演”。

  纪录还在不断刷新。2025年7月,大漠大在河源万绿湖景区以11198架无人机第六次打破“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纪录,上演全国首个景区万架级光影秀,以“万里挑一·星河入湖”为主题,用“生态长卷”讲述万绿湖30年保护史,“生命之树”图案象征科技与自然共生;同年6月,11787架无人机在重庆夜空挑战“最多无人机组成空中图案”,攻克“负高度飞行、760米超远距离、贴水面飞行”等技术难题,七大篇章呈现重庆“山水人文”,现场13万人观看,线上直播超5130万次,全网阅读、观看量破5.3亿。从80架到11787架,从手工布场到全自动化,大漠大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新人”到“万架无人机吉尼斯世界纪录首创者与保持者”的蜕变。

  硬核创新以技术壁垒定义无人机集群表演新高度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平均不到2年迭代一代产品,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刘汉斌的这句话,刻在大漠大的研发基因里。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漠大已拥有1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无人机集群V4系统,更是以多重尖端技术,重新定义了无人机集群表演的行业标准。

  全球首创的“机巢式自动集群快充+全程自动化表演”商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行业“续航痛点”。传统无人机集群表演需频繁更换电池,单次布场最多飞行15分钟,而V4系统通过双供电系统,实现“一次布场,无限续飞”。可实现1000架表演、1000架待机、1000架自动充电,三批机群循环作业,让长达数小时的连续表演成为可能。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评价:“这是无人机集群表演领域的创举,或让‘24小时空中舞台’从想象变为现实。”

  接近99.999%的飞行安全可靠性,是大漠大对技术的极致追求。V4系统搭载智能降落伞触发装置,无人机在30至60米高空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开伞,减缓坠落速度保护地面财产;同时采用IMU模块、磁力计分离式冗余设计,通过5G Wi-Fi、2.4G电台、900M电台差分信号等构建多重备份,哪怕单一信号中断,其余信道也能确保指令精准传输。“在重庆贴水面飞行时,哪怕遇到突发气流,系统也能瞬间调整轨迹,这就是冗余设计的价值。”大漠大技术负责人解释道。

  性能升级则让“空中艺术”更细腻、更多元。V4系统通过升级RTK差分定位技术,将定位精度提升至毫米级,让无人机能更为精准地呈现出“龙凤贺寿”“山茶花开”等复杂图案的细节;全色域RGBW灯光取代传统单色LED,增强色彩表现力,夜间表演时可呈现出渐变、闪烁等多种光影效果;更能在零下20℃至50℃的极端温度下稳定飞行,支持沙滩、草地、浮桥、船舶、山顶等11类复杂地形布设,搭配“一键终止”功能,可从容应对暴雨、强风等突发风险。

  在刘汉斌看来,目前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让无人机从“提线木偶”变成“空中演员”。“现在的表演还是提前编程好的固定轨迹,未来我们要实现实时交互,观众说想看什么,无人机就能通过声音传感即时生成图案,甚至能让无人机配合音乐节奏,自主调整飞行姿态。”目前,大漠大已启动“智能化生成剧本”研发,希望通过AI算法自动匹配文化元素与飞行轨迹,让无人机表演成为“会思考的空中媒介”。

  这种持续创新的底气,来自龙华区的“政策+生态”双轮驱动。从观澜河畔旧厂房变身无人机测试场与研发中心,到2024年《龙华区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发布,注入21.6亿元专项基金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场景发展;从“一站式”出海服务打通国际通道,到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助力企业专注创新,龙华区为大漠大等创新型企业提供了“野蛮生长”的优质土壤,也让其能持续将资源投入研发,构筑起“别人模仿第四代,我们已研发第五代”的技术壁垒。

  扬帆出海,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文化”赋能的全球征程

  2021年,国内无人机表演行业受经济形势影响订单锐减,大漠大果断调整战略,率先打开国际市场,让中国智造的“空中烟花”,在世界舞台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此后,大漠大的海外版图以“加速度”扩张:2024年进入南美、欧洲市场,在当地建立分销网络;同年12月在美国设立办事处。截至2025年,大漠大产品已销往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优势成为最硬的“敲门砖”。

  2025年深圳(龙华)·米兰双城时尚周,成为大漠大“技术+文化”出海的重要契机。在文艺复兴气息浓厚的米兰圣维托雷教堂建筑群,大漠大通过视频展示V4系统的核心技术,用“科技为骨、文化为魂”的案例打动现场嘉宾。DesignTech共创设计工厂联合创始人IVAN TALLRICO当场成为“海外首粉”,表达合作意愿;刘汉斌在巴黎华为创新中心推介时,法国企业主动提出代理欧洲、非洲业务,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世界跳伞冠军马里奥·热尔瓦西计划将无人机秀融入中法跳伞运动,蒂耶里堡诺让·阿尔多官员希望在政府活动中引入其技术。此行,大漠大达成“1+5”合作意向,计划在巴黎设立欧洲基地,推进五项业务合作,甚至有合作伙伴在商谈后几分钟内就发来正式邮件。

  文化赋能让中国科技更有“温度”。2025年4月,全球近4000万粉丝的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在深圳人才公园偶遇大漠大的1500架无人机表演——蓝色巨龙盘旋天际,大鹏、深圳地标等图案动态呈现,“甲亢哥”直呼“Crazy!这非常深圳”。这场表演通过直播在外网引发刷屏,外国网友感叹“中国科技已站在未来”,媒体评价其“用空中艺术打破西方刻板叙事”。

  大漠大不仅输出设备,更是在输出“科技+文化”的解决方案。如今,大漠大不仅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集群自动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同时也是低空视觉艺术倡导者与低空融媒设备供应商。在国内,大漠大已入驻北京古北水镇、遵义乌江寨等百余家文旅景区,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建立天空数字新媒体基地;在海外,它通过“深圳(龙华)—米兰时尚经贸合作办事处”对接欧洲需求,定制符合当地文化的无人机秀方案,未来,也将推动中国文化通过“空中媒介”被世界看见。

  正如大漠大市场总监黄征宇所说:“走出去是技术实力的底气,开视野是创新迭代的燃料,铸品牌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从龙华起飞,到点亮全球夜空,大漠大的十年,是中国企业“敢为人先、持续创新”的缩影。当11787架无人机在重庆夜空绘出“我爱重庆”,当米兰的观众为“科技+文艺复兴”的创意鼓掌,当“甲亢哥”的直播让海外网友爱上中国科技,这些瞬间,不仅记录着一家企业的成长,更见证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稳步迈进。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漠大必将以更硬核的技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低空数字经济的蓝图上,写下更多中国创新的精彩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