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龙华区群团工作部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C45051J/2025-00005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群团工作部 成文日期: 2025-01-27
名称: 重磅!事关新业态,这个机制来了!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1-27
主题词: 龙华区总工会 新业态 机制
【打印】 【字体:    

重磅!事关新业态,这个机制来了!

发布日期:2025-01-27  浏览次数:-

图片1.jpg

  春节前夕,龙华区总工会、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平安办联合正式印发《龙华区新兴领域“三联一建”安全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服务凝聚工作在龙华进一步走深走实。这是一部事关全区数十万劳动者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新兴领域从业队伍日益壮大。根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为8400万人,约占我国职工总数的21%。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职工的诉求愿望呈现更高层次、更高品质。

  目前,广东省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960万,深圳约160万。龙华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30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劳动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正发生深刻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竞相涌现,关爱服务、安全稳定工作迎来新挑战,新兴领域的安全和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一大背景下,推出《龙华区新兴领域“三联一建”安全服务工作机制》,既顺应了新时势,回应了新需求,更迎接了新挑战:

  聚焦“新”问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化程度相对不高,流动性相对较大,权益保障相对薄弱,不确定性相对明显。

  立足“新”领域

  机制实施的范围为新兴领域,即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

  锚定“新”目标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凝聚“新”力量

  机制首次提出,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推动政府部门、工会组织、新业态企业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单位),有序联系、有效联合、有机联动,全力构建安全、温暖、健康的新兴领域发展共同体,这也是“三联一建”的核心内容。

  提出“新”概念

  首次提出在新兴领域开展“安全服务”,发展和安全都要抓,安全和服务两手抓,以切实维护新兴领域安全、服务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动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推出“新”举措

  机制聚焦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的要求,以及三方单位的主责主业,制定了动态掌握情况、发展安全服务、开展暖心凝聚3项主要内容,推出了利用两种途径、登记三类信息、建立三张清单、优化行业标准、聚焦重点对象、建设服务阵地、加强劳动监督、强化协调联动、构建友好生态、促进关爱融合、加强就业支持等11项新任务新举措。

  彰显“新”特点

  机制呈现以下3个特点:在新兴领域广泛发展安全服务,坚持目标导向,提升温度幸福度;坚持系统观念,凝聚合力向心力;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堵点矛盾点。

  增强“新”信心

  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关心关爱等工作,龙华区在机制制定前就先行先试,构建新兴领域友好生态,不断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了全国首个骑手友好生态城区、华南地区首个骑手友好社区,我区新兴领域的工作成果入选了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为机制的落地实施夯实了工作基础。

  做出“新”部署

  近日,龙华区新兴领域安全服务工作部署会召开,提出机制的建设和落实是一项长期且有意义的工作,倡议政府部门、工会组织、新业态企业共同携手、凝聚关爱,深入倾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追求安居乐业过程中的一个个朴实愿望,深入了解他们作为劳动者、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作为家庭一分子的一个个现实问题,一起为他们真正“做点实事、好事、能事”。

图片2.jpg

  会议要求提高站位,推动新兴领域安全服务工作在龙华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识促实,统筹安全发展。以合促和,加强三方联动。以制促治,开展安全服务。以人为本,推动科技向善。

  《龙华区新兴领域“三联一建”安全服务工作机制》十一方面任务举措

  1.利用两种途径。

  通过联系群众的常态途径,以及科技赋能的动态途径,全面、动态地掌握新兴领域从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联合推动建立新兴领域信息共享库。

  2.登记三类信息。

  有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收集、登记新兴领域诉求信息、劳动信息、企业信息。

  3.建立三张清单。

  由政府部门制作需要新业态企业重点配合的工作清单,由工会制作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新业态企业配合的问题清单,由新业态企业制作需要政府和工会支持的关爱清单。通过各级新业态安全服务恳谈会等,推动共商共办共解。

图片3.jpg

  4.优化行业标准。

  制定新兴领域劳动定额标准,建设新兴领域信用体系,指导各新业态行业协会、新业态企业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以人为本推动优化平台算法。

  5.聚焦重点对象。

  重点关注新兴领域中经营困难、负债较重、劳资纠纷频发、关停并转、四个重点群体(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企业,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6.建设服务阵地。

  加快建设综合性的新业态服务阵地,同步建设数智化新业态服务系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的诉求响应、问题解决、关爱服务的渠道和平台。

  7.加强劳动监督。

  增强区人力资源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劳动法律监督多方联动,健全“一函两书”工作标准和指引,在新业态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广泛开展新业态企业劳动法律监督。

  8.强化协调联动。

  加强政企联合、群众联系,全域推动矛盾风险源头治理、源头化解;健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拉练,形成信息联通、问题联治、事件联处、风险联解的“一盘棋”协同治理格局。

  9.构建友好生态。

  立足新业态友好场景建设,提供“医食住行”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立足新业态友好社区建设,推动新业态友好园区、楼宇、街区、商圈等服务圈层建设;立足新业态友好城区建设,引导、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图片4.jpg

  10.促进关爱融合。

  建立三方单位新就业形态关爱举措“资源池”,制定新兴领域安全服务指南,推动新业态“关爱大融合”,构建“政府给资源、工会做项目、企业出点子、职工受实惠”的新兴领域关爱“新格局”。

  11.加强就业支持。

  加大“深i暖流行动”力度,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岗前、岗中培训力度;落实“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畅通的职业发展渠道、劳模工匠“传帮带”的机会,助力他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