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区 > 龙华区优化营商环境专题 > 最新动态
今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民治、福城街道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结果的公告。龙华区将正式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划分严禁区、管控区、疏导区三类经营区域,发放专属流动摊位二维码,并禁止跨街道流动,以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开展流动摊贩综合治理工作。
9月15日至9月19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已就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事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统计,共5446人参与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中含流动摊贩520名,共收集有效意见1362条,对流动摊贩综合治理的总体支持率达90.76%。同时,街道还积极联动社区居委会与小区物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经对社会各界意见的深入研究与充分吸纳,龙华区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现将最终划分结果公布如下:
在民治街道划定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色)20个、管控区(黄色)4个,两类区域共计可容纳725个流动摊位经营;在福城街道划定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色)9个、管控区(黄色)6个,两类区域共计可容纳326个流动摊位经营。在管控区和疏导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内规范经营;除管控区、疏导区外,其余区域均为严禁区,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流动摊贩经营活动。
记者了解到,原《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9年版)对流动摊贩经营实施全面禁止。2023年,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该条例进行修订,明确将此前的“全面禁止”管理方式转为“有条件规范经营”,允许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据此,龙华区坚持严管的总基调,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划定“严禁区、管控区、疏导区”,以实现对流动摊贩经营的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和全链条闭环管理。
为破解流动摊贩经营引发的噪音扰民、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维权监管难等系列问题,龙华区还进一步明确仅允许本街道居民申请在属地开展流动摊贩经营,并且禁止跨街道流动。“其核心在于构建‘申请准入——日常监管——问题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申请准入环节,属地街道可准确核实申请者身份信息,从源头把好准入关,为后续规范经营筑牢第一道防线。在经营监管环节,属地街道对本辖区流动摊贩“知根知底”,可高效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秩序等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同时,也能避免辖区外的流动摊贩大量涌入商业热点街道、无序挤占公共空间资源。
在流动摊位审核分配流程上,龙华区将严格按照“受理申请——材料审核——抽签摇号——社会公示——登记授码”的步骤推进,并在区域规划时充分考虑业态分类,实现“布局科学”与“分配公平”的双重保障。同时,龙华区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感知技术,为通过审核的流动摊贩发放专属流动摊位二维码,构建起“一摊一码”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时精准掌握流动摊贩的经营位置、流动轨迹及经营时段,实现“定人定点定时”全流程管控。
此外,龙华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全面监督,广大群众可通过官方平台反馈流动摊贩违规经营行为,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深度参与,确保工作公平公正、规范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