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张哥给我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6月18日,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一名刚刚过完了庆生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黄某感动不已,给他的监管人——民治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社工张立岭发来一则短信,简单的话语流露出深刻的情谊。
这天是黄某的18岁生日,民治街道司法所为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别样的“成人礼”。活动现场,民治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给黄某呈上精美的生日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并为他送上了美好祝福。在温馨的氛围中,工作人员与黄某进行贴心交谈,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重燃对未来的希望。
(图说:民治街道司法所给社矫对象黄某庆祝生日)
2023年,17岁的黄某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2023年7月,黄某来到民治街道司法所依法接受社区矫正,之后,张立岭负责起黄某的“一对一”监管和帮教工作。从一开始称呼张立岭为“管理员”,到后来改口叫“张哥”,言语上的改变,不仅表现出黄某对自身社矫对象身份的接纳,也表现出对民治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认可。
多方联动,护“未”成长
“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早早辍学了,心理上比较压抑,违法‘犯错’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担惊受怕。”据介绍,黄某因担心违法犯罪的“前科”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太愿意面对这个“污点”。
考虑到黄某是未成年人,民治街道司法所对其特别制定了矫正方案,成立专门的矫正小组,安排“一对一”的监管和帮教人员,对黄某的信息进行严格的隐私保护,以此消除了他的心理顾忌。矫正小组成员包括司法所社矫安帮负责人、社矫社工、亲属及社区工作人员等。根据黄某的未成年特点,民治街道司法所还安排了女性工作人员加入矫正小组。由此,形成了多方联动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
(图说:民治街道司法所社矫社工与黄某进行谈话交流)
“刚入矫的时候不太遵守规则,经常违反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据介绍,黄某与其原生家庭的关系不太好,家长对黄某的关注和关心不够,让黄某的精神上有些懈怠。为帮助黄某顺利度过矫正期,民治街道司法所会同民治街道办事处团工委、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矫社工、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多次开展上门走访、心理辅导等工作,及时跟踪他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家庭情况,调动家长的力量共同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在不竭努力下,黄某与其原生家庭的矛盾得到了缓和,亲子关系逐渐增进,内心深处的创伤慢慢被治愈。
正心矫行,助“他”新生
之后的考核中,黄某在实际行动上做出的改变有目共睹,不仅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还积极参与学习教育等活动。针对黄某的实际情况,民治街道司法所定期对黄某开展个别谈话、心理干预、思想教育等工作,采取观看视频、聆听讲座等形式,为黄某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相关知识,并为其进行个性化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帮助黄某提高遵纪守法和防范意识,培养责任心和自信心。
(图说:社矫对象黄某通过观看视频接受教育)
“通过组织这次18岁生日庆祝活动,给了黄某心灵上的慰藉和鼓舞,让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被遗忘,社会依然在关心和帮助他。”民治街道司法所方面表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应该给予像黄某这样的未成年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给他们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共同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监管、帮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宽严相济,让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公正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