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建校的新园学校从艰难起步到争创品牌,在教育蓬勃发展的龙华,紧抓区委教育工委派驻民办学校“第一书记”的契机,转型提质。
如何使一个支部引领一所学校?如何让5名党员影响140余名教师?如何用党的智慧突破办学发展的瓶颈?如何探一条新园“党建+业务”的双赢新路?在新园学校“第一书记”刘丹的工作日记本上,她记录了10个月来在新园每一天的思考与收获、问题与对策;记载了“第一书记”和新园学校党支部如何用一种思想凝聚多维力量,编织强基固本的新园内涵发展网。透过8.3万字的“第一书记”日记,新园学校一自视、二联系、三带动的“123内涵力量培育网”党建带发展思路已现雏形。
以转型追随时代发展
刘丹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之中,用“六分类座谈会”开展调研,从校董、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党员、后勤员工等视角了解办学愿景与瓶颈、学校建设与发展、教师期待与困难、工作细节与短板,每周一期书记工作例会,每月一次党支部谈心谈话,及时把握党员及群众思想动态。
以转型追随时代发展,提硬件,强团队,开拓硬核成长之路。学校停办旗下幼儿园,扩大办学场地,活动场地面积增加2550平方米;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投入355万元对教室、功能室及教学电子设备改造升级并新建现代化语音室;提高教师待遇,教师人均涨薪800元/月,凝心聚力打造高标准民办学校。
精神提升塑造文化软实力。党支部借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要节点,将“第一书记”党课拓展到群众当中;党员亮身份,做工作,用党建活动吸引新力量。
既要打造教师思想高地,也要建设善拼搏、讲实力、会思考的教师专业能力高地。学校在鼓励教师学历提升、职业能力延伸学习方面花大力气,目前有专任教师14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21人,近两学年教师培训经费逾28万元;高薪招聘全国书法协会会员、国礼大师,建设书法特色学科,打造师生书法特色教育,开设“教师书法小讲堂”,成为新园特色教育名片。
“党建+”联通内外资源
带感情、带资源进民校,刘丹始终记得派驻初始区委教育工委的重托,化身为校际“交通枢纽”。新园学校与区教科院、“第一书记”派出观澜第二中学、结对学校鹭湖外国语小学等形成“党建+”联通伙伴。
党建+青年,校级师徒结对活动,11名新园青年教师拜观澜二中名师为师父,5个月师徒学习,212节师徒交流课,40场教学研讨,19节青年公开课,55篇学习随笔,青年教师在点滴中成长。
党建+中考,与观澜二中每周一次初三全学科合体教研;教研员为中考应考考生指点迷津,多措并举为新园中考护航。
党建+教研,11人参与课题研究,13人加入工作室,教研路上党建为引,党员带头,结伴行走。
党建+领跑,开展全国语文教学专家、省劳模、市区级名师、市年度教师、正高级教师讲学,市区劳模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进新园等活动近40场次,与新园教师面对面交流,授课指导。
燃起薪火点燃向上动力
教育引流外动力助发展,自身爆发内动力孕新机。刘丹表示,“第一书记”的到来、党建的引领给新园带来的不应是一时的冲劲儿,而应该是点燃新园向上的内部动力,要培育属于新园自己的火种,融合细流汇江、建设多足跨越的新家园,踏实地做多驱力量的枢纽。
党支部和行政班子交融,形成双核驱动器,一指引一发力;组建包含行政人员、学科组长、普通教师的“两个常规巡查组”,朝常规要高效;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名班主任讲师团,向管理要成绩;关心女性教师发展,成立妇委会筹备委员会,“第一书记”任筹备委员会组长,增添关注教师民生力量。多股力量在发展每个领域中给新园定下一个争先的“小目标”。
在新园,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做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的尖兵,学校借学科教研比赛打造重点培养对象。班级管理研究,“第一书记”亲自担任班主任专业化团队总教头,开设班级管理难题解析三期训练班,领路探究教育应策,区班主任节新园学校处处开花,项项获奖。2020年该校53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成果;以特色书法为舞台,千人书法节、省书画决赛60余人获奖;以网络为媒介,后疫情时代师生线上展才艺……教育是一次有起点而无终点的远征,办教育、办民办教育、办高质量的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新园在路上,乘风破浪。